首页期刊导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吴勇军

季刊

1671-9123

smxz@chinajournal.net.cn

0398-2183589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西段42号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为指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及时、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学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史方舆纪要》所载汉唐长安城讹误汇考

    赵阳阳赵倩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所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例严谨、旁征博引,所录资料极其丰富,有关汉唐长安都城方面的记载也非常翔实.但因历史久远,其中的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以《陕西二》中有关汉唐长安记载为例,根据相关史料发现各类讹误十余处,并加以考证.

    《读史方舆纪要》汉唐长安考误

    西夏对萧关道的经营及其影响

    曹鑫钰程森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关隘,也是关中地区通向塞北的重要关口,由萧关衍生出的萧关道在西北地区政权交迭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西北少数民族通过萧关道来往密切,到北宋时期,西夏政权对萧关道高度重视,着力经营.通过建立南疆堡寨、发展宋夏榷场等方式,促进萧关道在西夏境内的繁荣发展.萧关道也为西夏提供了政治文化传播的渠道与经济发展的动力,为西夏稳固西北赋能,为宋夏之际西北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贡献.

    西夏萧关道经营影响

    虢叔旅钟铭文及相关问题考

    李继红刘社刚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虢叔旅钟原本是一组8件的甬编钟,却分藏各地博物馆,有的还下落不明.其铭文反映了虢叔旅被周王重新任命之事.虢叔旅是西周晚期周厉王时期的人,简称"虢旅",他受天子命处理(融)攸从与攸卫牧两个诸侯贵族之间关于田邑问题的诉讼,但其职务不是"司寇".虢叔旅是以"虢"为氏,排行为"叔",其名"旅",其字"鱼父".虢叔旅应为西虢贵族,在其兄长周室卿士虢厉公(虢仲长父)的关照下,担任要职.

    虢国虢叔旅钟编钟(融)攸从鼎虢旅

    豫北黄河流域古地名的人文特征

    朱锋陶银燕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北黄河的改道与流域变迁,决定了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流域概念也在变化.河南黄河左岸的黄河流域,有着遥远的地名文化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并随着历史发展绵延至今.先祖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沿河而居,尽可能趋利避害,与黄河唇齿相依,密不可分.面对水患灾难,进行不屈的抗争,显示出对黄河流域极强的适应能力.从地名上看,无论古今,黄河子民们在洪水灾害、历代战争、移民潮流面前,都能够随遇而安,繁衍生息.这与豫北黄河流域厚重的历史文明、历代辈出的人才、民间文学的持续繁荣是分不开的.

    豫北黄河流域地名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三门峡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胡锐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三门峡旅游发展中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问题,对三门峡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融合策略,主要包括: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等.运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典型案例的经验和启示,以期对三门峡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门峡旅游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覃思惠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原创性理论品格,在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展现出由历史情怀、理论基础和实践规律等组成的逻辑架构.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发展厘清了战略定位、概括了内生特质、夯实了文明根基、阐明了现实之需.为达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需要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保障、坚定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依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在多维度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的文化使命做出积极回应.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核、基本特征与培育路径研究

    邵发军朱家萱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理论内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内核,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核.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传承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性,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和平性.基于此,培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三种路径: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内核基本特征培育路径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价值

    杜玉珍常华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至今,各个时期的人民大众都在不断传承着共同富裕情结,鲜明地体现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蕴含着"天下为公"的社会原则、"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人人为公"的社会状态以及"众生平等"的社会态度等.在新时代,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对当今实现共同富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传统文化共同富裕大同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内涵解析、基本特征以及构建路径探赜

    杜亦菲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先导.其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共性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和主观性、承载性和传递性、保真性和异化性;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受众的广泛性、载体的开放性、异化的最低性.从理论发展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构建也应求变,需要尊重受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大众化;加强文化自觉,推进社会建设人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凸显价值,推进强化型载体强化功能发挥正常化;积极应对,推进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制度整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载体化,为当代中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思路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内涵解析基本特征构建路径

    创新生态系统赋能河南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路径研究

    赵雅曼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省级范围内影响河南创新发展的不同路径,理解其差异化发展的机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样本,探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要素组态效应对河南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和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不存在决定创新能力的单一必要性因素,而是通过组合和协同发挥组态效应.河南省域范围内各地区创新发展差距较大,存在3种提升路径和5种制约路径.据此,未来应依据资源禀赋"强优势",聚焦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功能"补短板",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创新发展格局.

    创新生态系统河南省内在机制路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