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吴永宁

双月刊

2095-0381

admin@chinafoodj.com

010-51237578

100009

北京市100029-27信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文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956/TS,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0381, 双月刊, 大16开本。本刊创刊于2010年1月, 是全国首本专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学术期刊, 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本刊是反映食品安全和质量领域研究热点、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食品安全和质量及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学术交流平台, 是培养食品安全和质量学科专业人才的园地。作者和读者为食品科技及相关行业科研、管理、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本刊主要报道的学科关注点包括: (1) 食品分析与检测; (2) 食品加工及工艺; (3) 食品生物技术; (4) 食品营养及功能性食品; (5) 食品与药品; (6) 食品化学及应用; (7) 食品机械与包装; (8) 食品贮运和保鲜; (9)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10) 食品安全与经济; (11) 食品标准与法规, 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猕猴桃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建议

    罗赛男张文
    24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我国猕猴桃仍存在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缺点,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高质量猕猴桃的需求.而健全和完善我国猕猴桃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提高我国猕猴桃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猕猴桃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猕猴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针对猕猴桃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环节质量安全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我国猕猴桃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猕猴桃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助推我国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猕猴桃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微生物测试片的组成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詹艺舒陈薪旭魏源
    250-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会导致腐败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不少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分泌产生的毒素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和社会意义.随着食品工业发展,传统的平板分离法由于检测时间长、操作复杂等缺点,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快速检测的需求.测试片是一种新型的检测工具,具有操作方便、不用配制培养基、节约检测空间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不同的微生物测试片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对测试片的组成和原理进行详细梳理,对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期能为微生物测试片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测试片食品微生物检测

    不同来源细菌内毒素光谱特征及其对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的影响

    张灿张传福白宇超桂萍...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细菌内毒素的光谱特征以及对单核细胞的免疫效应差异.方法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识别5种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中非内毒素成分如赋形剂(聚乙二醇8000和α-乳糖)和生物杂质(蛋白质和核酸),结合HL-60 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测试进一步对生物杂质成分进行识别,通过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测定法比较 5 种内毒素诱导HL-60 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情况.结果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紫外吸收光谱中出现与赋形剂相关的吸收峰,三维荧光光谱中出现与赋形剂和蛋白质相关的荧光峰.HL-60细胞TLRs测试结果表明内毒素中蛋白质污染相较于核酸污染更明显.5种内毒素均引起HL-60细胞IL-6 和IL-1β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量浓度升高,TNF-α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及蛋白质量浓度未升高,结果表明相同或不同菌种来源的内毒素在同一效价条件下的炎症效应差异明显.结论 光谱检测识别内毒素的赋形剂和蛋白质污染,HL-60 细胞TLRs测试对生物污染成分进一步确认.内毒素分子结构差异以及非内毒素成分的蛋白质污染,导致相同或不同菌种来源内毒素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能力产生差异.

    内毒素鲎试验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测定法免疫效应Toll样受体

    紫外预杀菌处理对生鲜猪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成林甘俊兰陈宇杨礼源...
    26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紫外预杀菌处理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方法 设置不同包装条件(裸露包装和保鲜袋包装)、照射距离(6、9 和 12 cm)和照射时间[裸露包装(3、5、10 s),保鲜袋包装(6、10、14 s)],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感官评定、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等指标,探究紫外处理在保持生鲜肉品质的同时降低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的可行性.结果 裸露包装生鲜猪肉最佳紫外照射条件为照射距离 9 cm处理 10 s,保鲜袋包装猪肉的最佳紫外照射条件为照射距离6 cm处理14 s,可使生鲜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分别降低0.44 logCFU/g和0.61 logCFU/g,但对脂肪氧化、感官及色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紫外预杀菌处理在降低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的同时,能够减缓TVB-N值的增加及脂质氧化,并对生鲜肉感官品质、色泽没有显著影响,使猪肉的货架期延长 3~4 d,在猪肉保鲜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生鲜猪肉紫外贮藏保鲜预杀菌

    干旱协同遮阴对红茶和白茶滋味香气的影响

    彭心雨邵陈禹李鑫陈子琪...
    275-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遮阴协同干旱对夏秋季红茶和白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遮阴、干旱和遮阴加干旱的多组实验设置,加工得轻发酵的白茶与重发酵的红茶.本研究分别对 4 组红茶、白茶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品质成分和滋味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遮阴协同干旱处理提升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如茶氨酸、甜味氨基酸如苏氨酸、醇类等的含量,从而显著提升了茶叶的鲜爽味(P<0.05).同时,在红茶中,降低了缬氨酸等苦味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P<0.05).香气检测中发现,在红茶中共检测到 98 个物质,其中醇类含量最高,遮阴加干旱组显著高于干旱组(P<0.05).在白茶中共检测到85 个物质,其中醇类占比最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夏秋季极端天气条件下生产红茶与白茶提供了新思路,不仅有效改善夏秋茶的苦涩味,还可以提升鲜叶利用率,对茶园生产管理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茶叶干旱遮阴品质香气

    不同来源天冬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胡前梅罗洋洋朱可欣张小梅...
    284-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天冬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方法 建立柱后茚三酮衍生光度法,测定广西天冬、内江天冬、西南天冬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内江天冬中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3.06%,广西天冬中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3.53%,西南天冬中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5.73%.内江天冬与广西天冬中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相近,不同批次间含量均匀,西南天冬与前两个来源天冬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批次间差异较大.结论 本研究为天冬质量评价及其道地性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天冬氨基酸来源组成含量

    双酶活性金-铂双金属复合纳米酶的合成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付廷锐冯月月耿响杜娟...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成具有氧化酶及过氧化酶双酶活性的金-铂双金属复合纳米酶(Au-Pt bimetallic nanozymes,Au-PtNFs),并将其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中.方法 采用种子介导法,通过调整氯铂酸用量成功制备了 3 种Au-PtNFs,并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为底物测定其酶活性.选择酶活性最强的一种纳米酶,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建立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结果 合成的3种纳米酶均具有花状结构,且粒径随氯铂酸用量增大而增大;稳态动力学实验表明其均具有双酶活性且氯铂酸浓度为5 mmol/L时合成的纳米酶的酶活性最好;以毒死蜱为目标物,在 40~90 nmol/L范围内,620 nm处的吸光值与毒死蜱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1.00 nmol/L,同时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较好.利用色值分析软件实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毒死蜱检测,线性范围为 30~100 nmol/L,检出限为1.06 nmol/L.结论 本研究成功将具有双酶活性的Au-PtNFs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为果蔬中有机磷农药可视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双金属复合纳米酶比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智能手机

    九蒸九制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尹素娟骆航孙兴力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九蒸九制对黄精性状、显微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并为黄精的炮制工艺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九蒸九制法制备酒黄精,对其性状特征、显微结构、有效成分等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黄精在六蒸六制后,其外观已基本符合中药药典规定,九蒸九制其表面乌黑油润,颜色均一具光泽,内黑里透红,红里透黑,内部呈蜂窝状,草酸钙结构断裂,多糖含量和水溶性成减少,醇溶性成分增加,提示黄精经九蒸九制后,刺激物逐渐减少,多糖发生水解,逐渐分解成单糖而味道由酸涩变甜,无麻舌感.结论 本研究建立九蒸九制黄精性状评分标准,以期为黄精九蒸九制品质鉴别和质量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

    黄精九蒸九制品质

    基于纸基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饮用水中铬(VI)含量

    赵甜甜牟冬姜薇孙玉华...
    308-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在纸基微流控芯片上快速检测饮用水中铬(VI)的方法.方法 将普通中性笔进行改装,在笔芯中灌注烷基烯酮二聚体溶液,然后利用在滤纸上直接绘制的方法制作纸芯片,干燥后在此纸芯片上检测铬(VI).实验优化了硫酸溶液浓度、二苯碳酰二肼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结果 本研究检测铬的线性范围为 0~0.20 mg/L,检出限为 0.0036 mg/L,加标回收率为 97.7%~109.0%.其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不需要昂贵复杂的大型仪器,对于多样品的同时检测及现场即时检测具有适应性.

    纸芯片铬(VI)饮用水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酒类饮品中爱德万甜含量

    辛若竹
    314-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酒类饮品中爱德万甜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方法 酒样通过超纯水进行 10 倍稀释后过膜进样,使用Kinetex® Biphenyl 100 Å色谱柱(100 mm×3.0 mm,2.6 μm),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爱德万甜在 0.03~4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出优良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 0.9999,检出限为 0.10 μg/kg,定量限为 0.30 μg/kg,在低、中低、中高、高 4 个不同浓度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 80.8%~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 2.7%~12.5%(n=6).结论 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酒类饮品中爱德万甜的痕量分析及风险评估,为科学监管酒类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爱德万甜酒类饮品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