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受美学视域下电影《河边的错误》的召唤结构分析

    张一丹刘亚男
    63-6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自上映以来得到了高度关注,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外,也与大量网民对电影的个性化解读有关.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该片中召唤结构的搭建基础以及影片是如何搭建召唤结构的,发现影片利用"空白、空缺、否定"来形成对观众的召唤,促使观众主动参与到影片的意义建构中去对作品进行二次创造和个性化解读,以此实现传播.

    接受美学《河边的错误》先锋文学召唤结构

    隐喻·并置·精神:电影《河边的错误》的空间叙事

    陈晗琦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边的错误》由魏书钧执导,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剧情围绕着一桩发生在河边的谋杀案和主人公马哲的精神变化展开.导演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影像化改编时充分发挥影像作品在空间表达上的优势,通过空间设置让观众回到那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河边小镇,并充分利用空间符号达成对社会、人性的隐喻,在讲述原著故事的同时也实现了个性化表达.真实空间与虚幻空间的并置完成了电影在艺术层面的升华,对于人的精神空间的探讨则进一步丰富了空间的内涵.

    《河边的错误》叙事学空间

    从"慈母"到"虎妈"——国产动画电影中母亲形象的演变

    王瑞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工作者创作了很多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并且在 70 多年的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呈现出大致三种不同的样貌.1950-1980 年期间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温柔而智慧,她们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子女;1990-1999 年期间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是教育孩子时暴躁而又束手无策;21 世纪以来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更趋向于"母老虎",她们在教育上急功近利,同时会迁怒于丈夫.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趋于刻板化的母亲形象建构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国产动画电影母亲形象亲子关系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形态兴起、成熟、反哺、辐射

    梅笑冰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类综艺节目兴起于知识竞猜形态,成熟于话剧表演形态,作为主流综艺反哺其他综艺和纪实节目形态,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辐射影响电视和网络综艺领域,后者曾长期受困于过度娱乐化,以及引进版权模式节目及其附带价值观的水土不服问题.文化类综艺节目形态以"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为驱动内核,形态元素简化、工具化、功能化,其整体性强、主题明确、风格唯美等特征是形态结构对时代需要的表达.

    文化类综艺节目形态特征驱动内核反哺

    文体形变与风格变奏:拟像视野下的古装剧研究

    许孝媛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产古装电视剧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经历了以文化启蒙、市场主导和IP改编为显著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古装剧持续更新自身的文体与风貌:在形态上,从正说历史剧、戏说历史剧衍生出演绎历史剧与架空历史剧的新样态;在风格上,表现出深度不足、节奏感强等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在拟像理论的支撑下,文章梳理古装剧的形态与风格,探讨古装剧对历史拟像的建构逻辑,有望对未来古装剧的创作与生产提供一定的启发.

    古装剧形态变异风格变奏拟像理论

    "空灵":中国水墨动画的一种审美范式

    张园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灵"这一概念在中国哲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这一范式随着动画将水墨的引入而成为动画作品领域中一个新的审美标准."空灵"在包括动画短片、动画剧集和动画电影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中也有不同的体现.文章认为,"空灵"审美范式是中国水墨动画创作者希冀的一个恒久目标,这种追求落实在它既是民族身份的自觉追求,也是动画作品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空灵水墨风动画审美范式

    纪录片《乐平里纪事》诗意化的人文表达

    田雨晴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对其"诗意化"创作理论的探讨和研究颇多.诗意化的研究不只专注于纪录片"纪实性"的一面,更侧重于分析纪录片"感性"的一面.文章以纪录片《乐平里纪事》的创作过程切入,结合其诗意构建探讨诗歌题材纪录片诗意化的人文表达,即如何通过视听语言建立人与诗歌的情感连接,如何通过诗意化的影像叙事传达影片的人文内涵.

    纪录片诗意化《乐平里纪事》

    展现工艺魅力弘扬工匠精神——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叙事学解读

    王可丰王有希汤佳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是微纪录片创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该片运用叙事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精心挑选的主题、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富有感染力的叙事内容、灵活多样的叙事技巧、有效高效的传播策略,传递文化的价值,展现工艺魅力,弘扬工匠精神.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就该片丰富多彩的叙事内容、短小精悍的叙事语言、精准巧妙的叙事视角、服务主题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微纪录片的创作献计献策.

    微纪录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不起的匠人》叙事分析

    悬疑类微短剧的传播特征研究

    胡云张萍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 5G的快速普及和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短视频应用如快手、抖音、火山等不断发展,专在此类应用上投放制作的微短剧不断增加,视频内容表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抖音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剧情严谨的竖屏微短剧,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影响力.基于此,文章以抖音平台上的短剧剧场入手,具体以悬疑类微短剧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平台、传播受众等方面探究其传播策略.同时,分析悬疑类微短剧的生产动因,发现其背后的推动因素,为传媒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网络微短剧抖音传播特征

    网络微短剧火爆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彭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网络微短剧火爆"出圈",投放数量和市场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分析发现,微短剧"短频快"的内容契合用户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需求,低风险高回报的多元盈利模式吸引众多资本和创作者入局,平台出于自身长远发展从资金和流量上扶持微短剧创作.同时,微短剧行业野蛮生长,爽剧横行,收费乱象丛生等问题为人诟病.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大力整改下,各平台必然会加强监管力度,形成行业共识,共创健康生态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微短剧也将走向精品化创作.

    微短剧火爆"出圈"爽剧精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