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传播的伦理失范问题及治理对策

    樊小颖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新的变革.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是点对面的传播,到了社交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实现了实时互动,而如今以算法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的算法传播.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改变了媒体生态,对新闻的内容生产、分发机制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失范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探究算法传播伦理失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法律监管、技术透明、平台担责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人工智能算法传播媒介伦理信息茧房

    文化类综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创新策略研究

    张洁
    35-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非遗"依托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活态传承,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以"满屏皆精品"的创新成果,不断实现破圈突围,引领文化传播热潮.《非遗里的中国》作为总台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坚持"文化+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理念,以沉浸体验、舞台秀演、多元视角、诗意表达等为特色,深入挖掘各地区的"非遗"文化,构筑文化认同,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非遗"文化《非遗里的中国》创新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节目传播经验与思考

    刘姝君孙旸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只有积极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节目转型比较成功.文章分析了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内容特色与传播路径,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小莉帮忙》民生新闻新媒体传播

    AI时代真人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赵阳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AI时代,虚拟主持人的出现给真人主持人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挑战.在AI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真人主持人该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文章阐述AI主持人崛起的时代因素,剖析AI主持人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AI时代真人主持人突出重围的应对措施.

    AI时代主持人挑战应对措施

    有声语言创作魅力背后的微调整

    黄桦章彦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音艺术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艺术之一.有声语言的表达看似简单,其实却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有声语言的创作不仅要表现作品本身的内容,还应该把创作者的内在性格及外在格局表现出来.朗诵者在追求整体和谐过程中,遇到某些自身不可抗的阻碍时如何"另辟蹊径"做出微调整,让朗诵的作品既达到创作者创作的意境,又让受众产生共鸣.这才是朗诵者更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有声语言微调整感情色彩

    新主流电视剧的创新突破

    程凤冉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主旋律电视剧之后,中国影视行业又涌现出新主流电视剧这一类型,其"新"体现在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视剧的精神内核,还加入了商业化的叙事手段.新主流电视剧自觉担负起与青年对话的使命,从微观视角切入,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完成了影视艺术的创新性表达,提升了中国影视的思想深度.文章以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为例,简要讨论新主流电视剧的创新之处,希望能为以后的新主流电视剧提供些许启发.

    《人世间》新主流电视剧叙事视角创新表达

    电视剧《南来北往》的集体记忆建构探析

    姚延宁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南来北往》以一列火车为载体,讲述了改革开放 40 年间普通人的生活变化,描摹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展现了我国的繁荣图景.该剧通过朴实而平淡的人物书写、真实而贴切的符号表征以及自然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建构起了一幅壮丽的东北生活画卷.《南来北往》通过轻松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折射出人间的真情冷暖以及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再现和增强了观众的集体记忆.

    《南来北往》集体记忆时代符号场景符号意象符号

    《万里归途》中国家形象的多维构建与立体传播

    李娜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里归途》以利比亚撤侨事件为原型,在展现中国外交官和中国政府在境外保护国民生命安全、捍卫国家尊严的强国形象的同时,更注重在叙述视角中多维度多层次地表达出"我们不是生在和平的时代,只是有幸生在和平的国家"这样的大国意志和精神诉求,以极具真实性的影像话语,从人物形象、企业形象、政府形象等方面构建立体丰满的国家形象.该片以极具感染力的信息元素,从文化传播、口碑营销、公共外交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等方面用立体传播的思路有效传递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让受众更全面、更深入地认知中国的国家形象.

    《万里归途》国家形象多维构建立体传播

    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的现实主义美学塑造分析

    王立君贺思晨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会不能停!》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以喜剧的形式向观众表达了职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喜剧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形成了戏剧性反讽,具有引人深思的现实意义.同时影片内容使受众产生了感知上的心理认同,且存在着强烈的文化身份代入感.文章对该电影的美学塑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

    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现实主义美学

    AIGC赋能古诗词:千年文本与现代视听的交融

    张植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其文化属性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之下被激活.古诗词是千年文本的重要代表,可以与AIGC生成的视频、音频相结合,焕发出新的风采.系列动画《千秋诗颂》借助AIGC,进行人物塑造与空间创造,生动展示了古诗词里的人生故事.《千秋诗颂》的成功体现出AIGC在中小学诗词教育方面的特殊功效.将AIGC应用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中,可以促进千年文本与现代视听的交融,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诗词AIGC赋能千年文本现代视听《千秋诗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