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弗洛伊德人格层次理论视角下《我不是药神》的创意经验

    谢子良白梦瑶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现实主义作品,该片讲述了一个以卖印度神油为生的药店老板程勇,为白血病患者冒险代购印度仿制药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程勇的心态和行为从最初的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本我",逐渐转向为了避免牢狱之灾而选择全身而退的"自我",最终转变为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代购印度仿制药,帮助白血病患者延长生命的"超我".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论,对《我不是药神》中各角色的人格转变进行分析,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我不是药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层次理论

    《热辣滚烫》:虚实镜像下的现实寓言

    侯晓冰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 2024 年春节档大火的励志电影,《热辣滚烫》另辟蹊径,将影片的虚拟延伸至现实,实现了导演贾玲为拍摄励志电影而减肥与影片主角杜乐莹决心完成拳击比赛而瘦身的耦合,观众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杜乐莹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映照,他者存在与自我建构的融合.文章从这三重镜像入手,解读影片的现实寓言性.

    《热辣滚烫》镜像理论自我建构

    影片《八角笼中》人物形象的儒家人伦精神透视

    乔凡袁智忠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暑期档电影《八角笼中》在票房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对角色倾注的人伦精神.由王宝强饰演的主角向腾辉在影片中呈现出三重身份:父亲、师父以及底层边缘人.作为父亲,向腾辉弥补了孤儿们缺少的家庭伦理关照;作为师父,向腾辉对失学儿童们实现了师道关怀;作为底层边缘人,向腾辉跨越金钱、身份和舆论三重困境达成自我实现.影片在种种激烈的戏剧冲突出表露出"以人为中心"的儒家人伦精神内核,实现了现实关照与伦理价值的共同表达.

    《八角笼中》电影伦理形象塑造儒家人伦精神

    新媒体技术赋能央视春晚创新发展

    张雅婷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央视春晚作为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年度性文化事件,始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与探索,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在央视春晚的创新表达、仪式建构与审美建构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为央视春晚带来了更多元化、更创新的节目内容与形式,构建了文化仪式,不断开拓着文化呈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对央视春晚的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塑造着新型的审美态势.文章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今在新媒体技术赋能下央视春晚是如何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新的艺术价值体系,拓展节目呈现新形态的.

    央视春晚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

    历史活化·多元创新·价值书写: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为例

    陈锘尧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有创新才能发展,但也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取创新动能,强化价值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从历史活化、多元创新、价值书写三个方面着手,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重解与场景再现,实现了去程式化的叙事结构与艺术表达,增强了故事活化的时代底色与价值认同,让观众沉浸式感悟文化经典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文化类综艺节目历史活化价值书写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嬗变——以《非遗里的中国》与《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为例

    陈奕秀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节目开播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蓬勃发展.其中,以传播"非遗"文化的《非遗里的中国》和尽显文人风采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凭借独树一帜的舞台设计和超凡的视听艺术获得高度关注.文章基于媒介情境理论视角,聚焦于两档节目中场景构造的美学韵味、主持人的角色脸谱以及内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智慧,探讨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非遗里的中国》《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文化类综艺媒介情境

    深化社会互动:重构纪录片主人公选择的多维视角与实践优化

    洪乐乐王中伟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片是文化传播与历史记录的重要形式,但普遍存在的主人公选择与塑造的程式化问题限制了其叙事深度和文化表现力.针对这一症结,研究从社会互动理论出发,综合运用叙事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理论,系统探讨了纪录片主人公选择的困境、理论依据及优化路径.文章发现,将主人公置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其社会角色与互动关系,对于提升纪录片的叙事层次与文化价值至关重要.本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为纪录片创作者带来细微但关键的视角调整,辅助其实现主人公形象的多维塑造,细腻展现其在社会织网中的角色动力,从而丰富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主人公社会互动人物命运驱动型纪录片

    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的传播机制研究——以《繁花》为例

    明经燕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繁花》是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较为成功的案例,文章从编码、营销、受众三个方面分析该剧的传播机制.编码涉及传播媒介的叙事方式,王家卫对原著内容的选取和美化符合主流话语,其中也不乏人生孤独的表达.影片制作方借助新媒体矩阵营销情怀、团队、质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迎合了多数观众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绮丽想象.

    《繁花》严肃文学传播机制

    航拍:有了翅膀,别废了双脚

    朱建华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者在享受现代科技进步带来航拍"全知视角"的同时,既不能够单纯迷恋航拍,而忘却了脚下的泥土;又不能固守传统的地面采访拍摄,而拒绝航拍.记者要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熟练掌握和使用航拍器材,积极练好"十八般武艺",成长为新时代"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

    航拍交流复合型

    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稿件修改的标准化实践

    陈静陈呈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中稿件修改是质量提升环节,初稿到成稿需要经历多次修改.然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新闻改稿的标准始终不清晰,导致学生无法把握稿件的修改框架与思路,学习成为个人经验的缓慢积累,同时课堂教学总是围绕重复错误,导致课堂效率较低.新闻稿件的修改应尽可能标准化,这可以提升学生写作质量和成效,养成标准化的改稿意识,帮助新闻标准内化,达到合格的采编要求,实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目的.

    新闻采访写作稿件修改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