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闻媒体报道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沈渤钧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舆论监督与新闻报道如何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法、理、情三方面寻得平衡,是对媒体工作者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的考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复杂性为媒体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媒体工作者应充分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风险,结合新闻传播特性,探寻出一条有效的、全面的、能够切实规避法律问题的发展路径,确保新闻传播工作顺利、全面、通畅开展,提升我国新闻报道的质量,助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有序发展.

    新闻媒体新闻报道规避法律风险

    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媒介传播——以特别节目《"乡"约雷锋》为例

    李三川
    37-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当下,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媒体现象,是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重要平台.文章先详细阐述了《"乡"约雷锋》特别节目对雷锋精神的生动展现,然后分析了《"乡"约雷锋》特别节目成功传播的原因,希望能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实践提供启示,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融媒体精神动力新时代雷锋精神

    传播心理学视域下历史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策略创新

    程楠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融合多种媒介形态的历史文化类节目,该节目以典籍为内核,搭建起古今对话的双重场景,打破了历史文化类节目的叙事传统,为受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在该节目中,实力派演员的生动演绎引发受众共情,唤醒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历史文化类节目在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创新传播策略,要不断创新受众期待,通过重现和搭建场景的方式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并且要进行情感传播,引发受众共情.

    历史文化类节目场景接受美学

    共情传播视域下主持人能力重构路径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李柯静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情传播对主持人的叙事能力提出了诸多要求.文章从共情与传播的路径分析切入,重构主持人在不同话语场域下的角色定位,将主持人的叙事与共情传播融会贯通,实现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情感塑造.研究表明,主持人在跳跃性叙事时空与多重叙事模式有机结合的路径架构下,利用多重感知视角,创新思维表达,突破主持样态,实现不同语境中的沉浸式共情.这不仅为主持人增强自身竞争力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打开了新思路.

    共情传播主持人话语场域

    符号学视域下新世纪张艺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刘术彬姜修卢子恒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商业电影进一步发展,国家形象的塑造变得更加重要.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主旋律色彩浓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建和表达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电影逐渐摆脱了西方"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泛亚洲"文化表达,转而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具体的人与事物,通过不同的符号展出一个鲜活的中国.

    符号学国家形象张艺谋电影

    国产动画电影叙事研究

    王楚贺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也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国产动画电影逐渐向多元化、复杂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在文化表达、情感共鸣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国产动画电影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影片分析,缺乏对整体叙事策略的系统性梳理,因此亟需探究适合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以期为电影创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平并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国产动画电影原创性民族化现实化生活化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多元表达浅析——以电影《1921》为例

    张振帅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新主流电影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主流.相较于传统红色题材电影,新主流电影创新多元表达,提高了类型电影的市场接受度和艺术价值.文章以电影《1921》为例,从叙事、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影片对叙事线索进行梳理,在多条叙事线下主次搭配,用诗意化的镜头语言进行包装,借助符号意蕴完成叙事逻辑;围绕人物群像塑造,以真实为依据,关注小人物与女性形象,使影片人物立体饱满;用年轻化的主题表达,实现献礼片的再创新,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电影《1921》的多元表达为以后的新主流电影创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新主流电影《1921》创新性年轻化

    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与文化表征研究——以《苏州河》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为例

    王亚楠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自诞生开始,就与城市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与影像相辅相成.城市电影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关注城市人群,展现社会问题.在城市电影中,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聚焦于娄烨导演拍摄于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两部影片《苏州河》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通过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反映出城市生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表现城市人群对生活的探索与生存的困境,深入剖析电影作为艺术载体的文化表征功能.

    城市电影空间叙事文化表征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导演创作浅谈——以"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系列活动为例

    杜德同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的重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中国农民以手执笔、以汗做墨、以大地为卷,描绘出一幅幅稻麦金黄、蔬果飘香、鱼肥蟹黄的锦绣图案,不仅绘就了农民丰收的盛景,也充分展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文章围绕多年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及湖北各地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中关于主题策划、导演创作、新闻理念融合运用的心得体会,浅谈"中国农民丰收节"导演创作的一点思路,希望能对以后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有所启示.

    "中国农民丰收节"电视文艺创作新闻理念

    重返"有土世代":劳作纪事真人秀中"新农人"的媒介形象建构

    刘晶高文博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综艺节目作为传播力较高的媒介,是展示乡村形象的重要窗口."新农人"是当下乡村振兴发展产生的新群体,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展现和塑造"新农人"的媒介形象.劳作纪事真人秀《种地吧》利用综艺节目这一传播媒介,展现了"新农人"形象和乡村景观.文章采取内容分析法,分析《种地吧》综艺中所呈现的"新农人"媒介形象,探讨该综艺建构"新农人"媒介形象的路径,希望能对综艺节目构建"新农人"的媒介形象有所启示.

    劳作纪事真人秀新农人媒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