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传播视域下我国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研究——以2019-2023年的反转新闻为例

    胡荣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媒介伦理失范现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网络传播视域下,反转新闻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文章以2019-2023 年的反转新闻为例,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并探讨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对反转新闻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反转新闻背后的伦理失范问题,包括虚假性、利益驱动和非理性行为等方面.同时探讨造成这些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从而构建健康、透明的媒体环境,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使传媒伦理正常发展.

    网络传播媒介伦理失范反转新闻

    社交媒体时代灾难新闻报道伦理失范及规范对策

    陈鑫琳胡江伟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交媒体时代,技术赋权使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媒介的视听语言更加丰富.社交媒介作为商业化的产物,自然以追逐流量变现为根本目的,媒体竞争压力自然加剧,平台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迎合受众,越发呈现出情绪化、娱乐化表达,灾难新闻报道也暴露出了侵扰悲痛、二次伤害、新闻故事、灾难美学等问题.文章首先洞悉了隐匿灾难新闻报道伦理问题的结构性动因,然后解构了当前灾难报道存在的伦理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灾难新闻报道更加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灾难新闻报道伦理失范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以《2023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许娜刘波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媒体的传播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诗词大会》历经七季,不断突破与创新,实现全媒体联动,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热潮,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该节目的传播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其在传播路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希望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媒介融合

    电视剧《狂飙》的叙事特色、节目特征及社会效果浅析

    李文伟
    41-4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该斗争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项行动,而是一场事关治乱兴衰的战略之举.在此背景下,扫黑除恶剧也迎来了黄金期.在弘扬主流价值、实现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反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应公众期待,是当前扫黑除恶剧创作面临的主要挑战.电视剧《狂飙》的叙事特色、节目特征以及社会效果为未来此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狂飙》叙事特色节目特征

    以《埃博拉前线》为例浅析中国医疗职业剧发展

    朱庭萱张博艺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埃博拉前线》从国际高度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风范,开创了主旋律医疗职业剧创作的新局面,堪称近年来现实主义正剧的典范之作.文章立足新时代语境,主要从现实主义美学传统、艺术化效果、传播价值三个方面对《埃博拉前线》进行分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深入剖析该剧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力图为中国医疗职业剧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为增强国产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埃博拉前线》医疗职业剧主旋律题材现代主义

    网络微短剧对中华文化的共情传播——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梁雨婷汪莉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微短剧以短平快的故事节奏和常有反转设计的故事情节迎合了人们碎片化观看的习惯,但大多数网络微短剧都存在内涵不足的问题,而 2023 年8 月上线的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拉开了精品网络微短剧的序幕.文章结合共情传播理论,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探究该网络微短剧是如何以新的视角和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以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共情传播中华文化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新东北主流电影中的青年形象建构与红色记忆研究

    王香怡黄鑫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主流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自我嬗变的一种新形态,愈发重视对青年形象的构建及青年文化的书写,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的精神面貌.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批以青年为主角,描绘东北人物和地域故事的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文章通过分析新东北主流电影中青年人物角色的塑造、情感刻画等方面,探讨新主流电影在青年形象建构和红色记忆传承方面的意义,揭示在新东北主流电影中青年形象的建构与红色记忆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对新东北主流电影、青年形象建构和红色文化记忆传承的理解.

    新东北主流电影青年形象建构红色记忆

    传统戏剧改编电影的现代化叙事研究——以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

    马小惠陈培超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戏剧具有一定的结构程式和语言风格,在改编成电影时较为困难和复杂.传统戏剧的电影改编既要考虑到电影的人物造型、演员表演、情节设置、音乐运用等方面,也要考虑到观众既定的审美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到从创作到接受的整个过程,彰显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徐克导演从传统戏剧出发,独辟蹊径地创作了 3D电影版《智取威虎山》,不仅在影像画面上进行技术革新和新武侠风格化处理,在叙事上更是敏锐地捕捉时代精神,抛去样板戏的"高大全"形象塑造和强烈的宣传教化功能,用现代思维和理论对传统戏剧进行解构性改编,探索了改编道路,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传统戏剧《智取威虎山》现代思维戏剧改编现代化叙事

    亲情类微电影的温暖现实主义风格——以《爱在记忆消失前》为例

    梁迪迪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影像表达聚焦亲情类题材也逐渐成为冷酷现实下的一种精神慰藉.在新时期,温暖现实主义为亲情类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文章以微电影《爱在记忆消失前》的创作为例,力图从主题表达、叙事结构、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体察现代亲情关系的变奏,探析导演在创作亲情类微电影中呈现的温暖现实主义风格,为未来此类型的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亲情类微电影叙事结构视听语言温暖现实主义风格

    《八角笼中》:城乡二元叙事的破局探索与结构循环

    邓嘉希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角笼中》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表面上是在讲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通过格斗闯出一片天地的故事,实质是通过农村教育问题透视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影片展现了中国式乡村教育的阶序关系,以人物的成长来展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构性困境,呈现出城乡不平衡的多个侧面,探索突破传统城乡二元叙事结构的可能.其实,在实际的创作当中,该作品依然陷入了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固化思维陷阱和"离家—归家"的叙事循环当中.

    《八角笼中》阶序关系叙事模型二元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