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王利景

月刊

1006-656X

spyzltg@126.com

010-52480188;010--85543399;

100107

朝阳北苑媒体村C区6号楼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Journal Shangpin yu zhil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论价格瞒骗型走私犯罪

    周钦逢
    5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关于价格欺瞒骗型走私犯罪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综观其因为该犯罪具备一定技术含量,隐蔽性极高,查获难度大,国际上称之为“白领走私”。对此类型犯罪,有必要将此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法律认定及立法完善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此类犯罪的重视,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犯罪,减少国家税收损失。

    价格瞒骗关税走私犯罪

    外国刑事诉讼检察制度研究略论--以两大法系为视角

    郭宏伟马继康
    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检察制度是各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刑事诉讼制度的有机内涵,但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各国检察机关的组织、职能,检察官的职权等也不尽相同,甚至每一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外国检察制度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有特色的检察制度有诸多裨益。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刑事诉讼检察制度

    对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嫌疑人通缉的探讨

    王亚萍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亲亲相隐的”原则就是在儒家道德观中的“亲亲”在刑法上的落实与体现。这一原则一直占据着我国古代司法。目前,我国刑法原则没有采用该项原则,但现行刑法的“窝藏、包庇罪”,在实际行为中仍然深受“亲亲相隐的”原则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刑事调查,尤其实行通缉所造成许多麻烦,不符合法治的要求。本文将从“窝藏、包庇罪”理论说起,详细论述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嫌疑人通缉程序的应用。

    儒家思想窝藏包庇罪司法实践通缉

    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研究

    兰静
    6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损害赔偿是实现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环境损害的特征使环境损害赔偿诸多问题成为环境立法与司法的难点。

    环境损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环境损害赔偿法

    证人走向法庭的展望-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

    王琳杰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人证言是法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时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我国证人出庭率很低,书面的证人证言成为主要的形式,证人不出庭时常态,出庭作证成为例外。让证人走向法庭,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证人证言出庭作证

    对非讼行政案件强制执行难的思考

    高洁
    62-62页

    论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刘真
    6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危害性理论是苏联刑法学的遗产,也为我国刑法学界继承,这一理论对我国刑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足,本文从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角度对该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

    社会危害性犯罪概念犯罪构成

    试论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秩序控制

    王西坤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失序和人们行为的失范是导致犯罪大幅度上升的根源。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规范的确立、公民意识的自觉养成和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秩序建构的根本途径。

    社会转型治安

    刑事诉讼目的研究

    陈富军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对于刑事诉讼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刑事诉讼目的是关于诉讼结果理想模式的研究,尤其侧重于意图、动机的研究,并且是刑事诉讼结构模式的决定因素。

    刑事诉讼目的犯罪控制模式人权保障

    试论国际私法法律选择与公平正义

    轩涛瑞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国际私法注重应用管辖权选择来追求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判决结果的一致性,要求法律具备形式上的合理性,追求法律的效率价值。而现代国际私法则倾向于采用灵活的法律分析方法,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找出相关法律背后的政策或目标并结合具体案件进行法律适用,以追求个案的公平公正,强调法律的公正价值。

    法律选择正义国际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