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王利景

月刊

1006-656X

spyzltg@126.com

010-52480188;010--85543399;

100107

朝阳北苑媒体村C区6号楼

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Journal Shangpin yu zhil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侦查中电信企业的数据留存*

    周朋飞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益增多的计算机网络犯罪,公安机关面临着很大的取证压力。经停电信企业的通讯数据是侦破涉网案件的重要证据,但是我国尚无电信企业数据存留的立法规制,这直接导致许多重要证据的流失。借鉴国外数据存留的立法规定,对增强公安机关侦破涉网案件的能力意义重大。

    涉网案件计算机网络犯罪电信数据留存

    浅析如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

    谢丹丽
    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力度的加强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入手,探索开展涉农职务犯罪预防与查办的工作思路。

    涉农职务犯罪原因预防

    公安情报信息共享在制度上的问题及设立的必要性

    金佳俊
    6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公安情报信息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突显出来,由于缺乏制度上的支持,公安情报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弊端,因此打破公安情报分享的壁垒成为当前公安机关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公安情报信息共享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其次分析了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公安情报共享有关制度的必要性,为我国建立公安情报共享的制度提供借鉴。

    公安情报信息共享对策制度

    罪刑法定原则与量刑个别化

    李铮
    7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犯罪的出现,罪刑法定原则与量刑个别化的矛盾冲突日渐受到关注,在法治国家进程中应如何处理好罪刑法定与量刑个别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二者的渊源、关系、出路等角度作初步的理论探讨。

    罪刑法定原则量刑个别化已然犯罪未然犯罪

    浅谈中国法治进程中法的道德性

    邹娜
    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和道德是两张即相互联系有相互去的的社会规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法的合理性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法是否具有道德性以及法所具有道德性程度的大小。立法需要以道德理念为基础,执法需要以执法人员道德水平作保证,守法更离不开人们内心的道德意识。在当我国法制建设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完善法律的道德性,以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道德性法治

    浅论公司担保法律问题研究

    王晓晖
    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法学界对公司担保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多,本文从公司担保的相关概念着手,详尽阐述了两大法系及我国对公司担保问题的立法态度、公司担保的必要性和新公司法对公司担保的特色规定,以便对公司担保问题作更深入的理解。

    公司担保公司决议担保行为担保法

    从公司法视角浅析公司担保

    张志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后于在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公司法》总则专条规定了公司的担保制度,确定了公司完全的对外担保能力,体现了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同时,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自我限制,保护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公司法的担保制度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司担保制度完全行为能力公司自治

    设立中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郝英超
    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公司法对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调整一直是一项空白,理论研究也相当薄弱,但实践中与设立中公司相关的法律纠纷却屡屡发生。这类纠纷仅仅依靠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发起人制度来调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司设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利,保证交易的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必要对设立中公司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中公司地位归属后果

    浅析《物权法》对野生动物的权属

    韩薇
    7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为了更好的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将野生动物归为物,属于所有权中的客体法律地位并且属于国家所有。本文将结合该条对野生动物的权属进行分析。

    物权法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权属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问题探讨

    贾曙光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罪名,这一罪名的设立,体现了国家机关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避免了因劳资关系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具体的适用这一罪名还存在很多困惑,本文将围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难题展开论述,期待结合法理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楚界定。

    劳动报酬构成特征刑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