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李树彬

双月刊

1673-5366

sb1532@163.com

0421-2911717-8501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水土保持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国内外水土保护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护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及与水土保护有关的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技资料,促进水土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宋蕊蕊李圣玉邹少辉徐佳...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探究其污染成因,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开展其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并对特征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周边地下水水质整体相对较差,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超标很大程度上与区域原生水文地质条件相关;通过对超标点位污染现状评价,企业生产以及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园区存在检出的有机特征指标三乙胺、1,1,2-三氯乙烷、石油烃(C10-C40)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其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地下水水质评价空间分布健康风险评价化工园区

    太子河流域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计算研究

    牛爱民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的空间差异,利用污染物滞留量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该流域2021 年的水质净化及水源涵养能力,并使用ArcGIS平台划分空间等级,以揭示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处于中低~中等水平,提出的管控措施有利于实现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水质净化水源涵养GIS平台太子河流域

    蓄满产流模型在辽东山区的应用研究

    郭芳琴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产流预报的研究对区域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以辽东山区桓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产流、蒸散发及流域蓄水容量等参数进行计算及率定,并计算流域产流量和汇流量,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说明蓄满产流模型适用于辽东山区降雨产流预测,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汇流量洪涝灾害辽东山区

    朝阳市最大日降水量变化特征及雨量频次分析

    郭子坤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朝阳市羊山站、北票站1958-2020 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探究雨量频率及最大日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羊山站、北票站最大日降水量分别表现出弱上升和弱下降趋势,2 个站点夏季(6~9 月)降水量均明显增加.②1990 年代朝阳市最大日降水量发生突变,各站点发生暴雨和大雨的频次明显增多.

    雨量频次最大日降水量变点分析气象站点

    基于不同农作物措施的产流产沙特性分析

    曹泰彰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大石桥市刘家沟流域2018-2020 年不同农作物覆盖下的产流产沙量观测数据以及自然降雨数据,研究分析不同雨型不同农作物条件下15°棕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不同场次降雨中玉米措施的土壤流失量及产流量较大,谷子与红薯措施较小,大豆与花生措施相近;②降雨量、I30 均与不同农作物小区产流产沙量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③参照I30、降雨历时及降雨量将侵蚀性降雨划分成3 种类型,不同雨型下的5 种作物小区产流产沙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各作物措施在Ⅲ雨型条件下的土壤流失量及产流量最大,红薯土壤流失量及产流量在不同雨型下均最小,红薯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农作物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低山丘陵

    收获木薯和花生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孟庆玉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收获造成的土壤流失会导致土地退化,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生产国和第三大花生生产国.关于花生和木薯收获期间土壤流失以及养分流失的研究较少,研究进行了为期2a田间试验,比较了花生和木薯收获期间的土壤流失量.试验第1 年和第2 年花生产量分别为2.39 t/hm2 和2.08 t/hm2,收获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0.62 t/hm2 和0.58 t/hm2.第1 年和第2 年木薯产量分别为22.71 t/hm2 和21.40 t/hm2,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11 t/hm2 和0.91 t/hm2.花生产量与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R2=0.36,P<0.001;木薯产量与收获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R2=0.23,P<0.01.木薯的土壤流失量比花生大,这可能是由于木薯产量较高.木薯第1 年磷和钾流失量分别比花生高27.6%和73.7%,第2 年磷和钾流失量分别比花生高39.2%和79.1%,木薯收获造成的磷和钾流失的土壤养分比花生高29 美元/hm2.在传统耕作条件下,收获木薯比收获花生土壤养分的流失量大.建议采用木薯和花生轮作,以减少木薯连作造成的土壤流失,并建议采用能够清除泥土的收割机,以减少作物采收时的养分流失.

    作物收获养分流失土壤退化土壤流失

    免耕对水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许琳林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项目研究免耕和传统耕作对农业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两个试验地分别采取了免耕和传统耕作措施.研究区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和石灰土.试验期2a,在不同土壤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密度、含水量、渗透率、地表径流、附近河道中磷(P)含量.试验表明:免耕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密度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来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这些变化影响了反硝化速率,降低了土壤硝酸盐(NO3)含量.并且免耕的作物残茬增加了磷酸盐(PO43-)流失量,且排水良好、土壤孔隙度高的土壤更适合采取免耕(NT)耕作方式.

    免耕土壤性质土壤结构水质

    昌图县石虎子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效果评估

    刘少明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21 年昌图县石虎子河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例,采用无人机遥感影像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后的林草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保存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结果表明:较实施前流域内林草覆盖率提升12.5%,建设的封山育林、经济林、柳排护岸、固滨笼护脚、柳桩编篱谷坊、石笼谷坊、沟头防护和柳跌水等措施保存情况良好;有林地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土壤侵蚀模数从项目实施前的2 180 t/(km2·a)下降到评估年的 702.61 t/(km2·a),取得显著治理效果,可以为小流域生态治理及其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水保措施土壤侵蚀效果评估石虎子河小流域

    北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

    孙巍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城市北沟小流域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系统识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效益影响因素,从蓄水保土、生态环境和土壤改良3 个方面选择12 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北沟小流域水保治理生态效益,可以为小流域生态整治措施优选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效益北沟小流域

    抚远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李春林张鹏燕耿松毅赵杰...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损山体的自然恢复是相当缓慢的一个过程,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生态修复技术能加快破损山体修复的进程.最近新提出的"物质循环调节理论"为实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团粒喷播技术"是这种理论的实践应用.通过样地调查和采样,对经过6a人工生态修复的黑龙江抚远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从固碳、养分固持、植物多样性、水土保持4 个方面,选取10 个指标,构建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体系,探明运用"团粒喷播技术"的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DMW)明显高于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样地(P<0.05),生态修复的区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生态修复后的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比未修复区域优异,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生态修复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 85%以上,林地的固碳释氧价值为102 702 元.从固碳、养分固持、植物多样性、水土保持4 个方面分析,评价抚远破损山体的修复效果等级为优秀.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生态修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