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李树彬

双月刊

1673-5366

sb1532@163.com

0421-2911717-8501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水土保持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国内外水土保护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护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及与水土保护有关的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技资料,促进水土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泥沙对氮磷和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解吸研究

    潘研莉莫明浩王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由于营养物(以氮磷为例)、重金属(以Cd为例)等污染物造成的面源污染使环境日益恶化,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损害持续发展利益.营养物、重金属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是我国仍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泥沙对污染物吸附及解吸研究的进展,包括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影响、平衡模型方程,对于阐明土壤侵蚀环境效应机理、防治水污染有重要作用.

    泥沙吸附解吸

    覆盖作物对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马晓彤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盖作物是减少杂草危害、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氮水平的有效方法.此项技术在半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土地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覆盖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水分竞争.通过3 a的覆盖作物对土壤含水量、出苗率和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雨量较低年份覆盖作物会导致严重的土壤水分缺乏和经济作物减产.休耕期长短、降雨量、种植密度及覆盖作物终止生长方式是影响经济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

    覆盖作物含水量半干旱区土壤健康

    降雨量和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孙志强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土壤侵蚀影响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科学评估与防治流域水土流失风险,依据大凌河流域1960-2020年典型气象站点日降水数据,应用R/S分析、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其中7、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31.03%和22.69%,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49.93%和26.74%;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081.53(MJ·mm)/(hm2·h),侵蚀性降雨量494.1 mm,年际降雨侵蚀力整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未来也将持续增大,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第一主周期为18 a和28 a;从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大凌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均呈递增趋势.

    大凌河流域降雨量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植被和天然降水对盐碱地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陈绍辉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碱土壤常常通过增施石膏、改善排水和灌水洗盐进行修复,但其有效性及可行性有待商榷.2017-2021年进行了植物修复对土壤和植物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植物修复与强天然降水相结合,降低了所有土壤中的电导率(EC11:1)和土壤钠离子(Na+),但这些改善是暂时的,随着2020年地下水位的下降,盐碱地区的EC1:1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退化的土壤重新种植多年生植物提高土壤覆盖,可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电导率侵蚀土壤健康植物修复

    辽宁省重点河流生态流量计算与保障情况分析

    刘洋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整理分析辽宁省境内9条重点河流12个断面1956-2016年天然、实测径流量资料及有关规划资料的基础上,为实现计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大伙房水库、邢家窝堡和唐马寨3个断面设定为Ⅰ类断面,其余均为Ⅲ类断面.针对不同断面类型采用不同的径流系列计算各断面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并评估各断面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和基本生态环境需水过程满足程度.评估结果表明:闹德海断面满足程度较差,生态基流的满足程度为68.24%,冰冻期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程度为27.03%;其次福德店断面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全年满足程度为75.68%,非汛期满足程度为45.95%;其余各断面生态基流和生态需水的保证程度均在75%以上,生态流量保障情况相对较好.

    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程度保障情况重点河流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彭博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MODIS NDVI遥感影像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大凌河流域5个时期植被覆盖度,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DEM数据揭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2006-2021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以高、中高和中覆盖度为主,流域下游植被覆盖度良好;大凌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增加而提高,随坡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植被覆盖度与坡向的关系较小,不同坡向的变化较为平缓;大凌河流域植被生长状况和覆盖状况逐渐变好,植被生长受地形因子影响显著.

    大凌河流域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六家子小流域侵蚀性降雨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李洪营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朝阳县六家子小流域2014-2021年降雨历时、雨强和雨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该小流域降雨侵蚀力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P<0.01水平上雨强、雨量与降雨侵蚀力显著相关,年际降雨侵蚀力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丰枯交替波动特征;汛期侵蚀性降雨比较集中,应高度关注7~8月特别是Ⅱ、Ⅲ降雨类型,研究结果可以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预测和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提供参考依据.

    侵蚀性降雨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小流域

    信息动态

    21,44页

    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划定标准研究

    朱琴许伟田晓华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划定标准,对河北京津以南平原区地下水漏斗划定历史进行研究.梳理资料发现,地下水漏斗的划定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分水岭作为边界,上游无分水岭采用经验法;第二种是封闭等水位圈定法.通过分析利弊,第一种方法精度高、范围准、实用性强.但是划定范围人为因素影响大,对技术人员专业要求高,效率低.第二种方法操作简单,绘制快,但精度低,有可能画不出地下水漏斗范围,实用性差.建议大比例尺的小区域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例如石家庄市平原区;小比例尺大范围区域精度要求不高可采用第二种方法,例如整个河北京津以南平原区可采用这种方法.

    地下水漏斗漏斗范围划定京津以南平原区

    弃渣场截水沟设计的探讨

    刘冠军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弃渣场截排水工程是其防护措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水沟设计的合理性对弃渣场的安全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e由于弃渣场占地较小,多无实测水文资料,截水沟设计洪峰流量普遍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推理公式进行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区域特点,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推理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符合区域特点的计算方法.以朝阳县东大屯乡弃渣场截水沟设计为例,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推求截水沟洪峰流量,作为截水沟设计的依据,以供大家学习探讨.

    弃渣场截水沟洪峰流量措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