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李树彬

双月刊

1673-5366

sb1532@163.com

0421-2911717-8501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水土保持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国内外水土保护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护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及与水土保护有关的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技资料,促进水土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逐年"双降"

    水保司
    26页

    强监管助力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董召光王保珍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3-2022年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40个项目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分析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量及达标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18-2022年验收项目与2013-2017年验收项目相比,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达标率都较高,土壤侵蚀模数降低明显,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效果明显提升;同时,总结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水土保持工作产生的积极效果,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思路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北京市水土保持自主验收事中事后监管

    辽宁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与思考

    黄毅鹏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规划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为保证规划保质保量完成,笔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全面分析辽宁省2021-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系统总结组织领导、质量监管、资金管理、机制创建、结构调整、建设管理等6方面经验做法,针对性提出设计、工期、资金和培训等4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对东北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治理成效辽宁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探析

    纪红梅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的难点.基于六道沟小流域基本情况,在分析项目区水保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绿色长廊、生态提升和科技示范区的定位,从水土保持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水土保持科技交流与展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示范与推广、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对六道沟流域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综合运用植物措施、封禁措施、耕作措施和科技措施,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多功能水保防治体系,为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风沙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六道沟小流域

    尚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王昕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轻尚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在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及生态功能特点,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3个功能区,并对不同功能区布设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91.80 h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为100%.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思考

    李炳垠翟艳宾许林军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表土保护与利用工作已开展多年,国家部委及地方也相继出台了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剥离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参建单位意识不强、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表土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在分析当前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角度提出了工作建议.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剥离保护利用

    小凌河健康程度综合评价

    施蕊英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分析小凌河健康状况,构建包含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盆"和"水"4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分级指标评分法逐级加权确定小凌河健康程度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小凌河整体达到健康状态,但河湖连通指数、河岸带状况、鱼类保有指数和底泥污染状况评分低于60,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好、科学全面、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河流健康程度,为其它类似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借鉴与指导.

    河流健康分级指标法生态小凌河

    基于水体水质检测中总氮浓度不确定度评定

    姜东岩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氮是反映水库、河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实施准确的测定有着重要意义.对总氮浓度及其不确定度来源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浓度为0.968 1 mg/L情况下,考虑到受仪器测量重复性、曲线拟合以及标准溶液配制等因素影响测定总氮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08 8 mg/L,其中总氮标准溶液是影响不确定度最主要的分量.

    水质监测总氮浓度不确定度

    水禽粪便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冯璐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州萨克拉门托山谷湿地大部分为人工湿地,因此为湿地提供安全水源是湿地管理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建立了湿地氮含量与一年中月份、最高气温,总水量的回归方程,4块湿地的总持水量的百分比偏差(PB)为9.8%~-8.5%.利用校正后的回归方程评价了湿地管理和温度升高对氮含量影响.湿地水质受水禽种群的影响,灌水量对湿地氮含量有影响.此外,温度升高导致水禽种类减少,氮浓度下降高达42%.综上所述,该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地量化湿地管理对水平衡、水质和植被的影响.

    水禽粪便湿地水质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影响分析

    蒲淑芳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提升,凌海市面源污染源发生了明显改变,从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变成具备水保措施的其它用地.结合凌海市吴楚庄园2015-2022年21个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全面探究了植被覆盖度及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全磷流失量与产沙量、产流量显著相关,人工林/树盘、蔬菜/石坎梯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能够明显降低养分流失及产流产沙,这4种措施与裸地的产沙量、产流量、全氮及全磷流失量之比分别为0.02、0.18、0.34、0.11;减少养分流失和减沙减流效益最高的是人工苜蓿草地,其次为人工林/树盘和天然草地、蔬菜/石坎梯田,平播农作物最低.

    水土保持措施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