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李树彬

双月刊

1673-5366

sb1532@163.com

0421-2911717-8501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水土保持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国内外水土保护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护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及与水土保护有关的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技资料,促进水土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杂草及作物的影响

    杨柳蔡静李娜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覆盖还田是对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式之一,对耕地质量的提高、生态系统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备受关注.从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田间杂草及对作物的影响等展开论述,最后对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进行展望.

    秸秆覆盖土壤杂草作物

    安徽省淮北市水土保持吉祥物"相水宝"亮相科普示范点

    淮北市水务局
    3页

    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

    李俊志窦爽肖继兵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风蚀保护.

    冬小麦饲用作物旱地免耕系统土壤表面覆盖率残茬分解

    丹东市降水量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

    林磊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丹东市1958-2020 年4 处雨量站监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和P-Ⅲ型曲线计算分析丹东市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丹东市年际降水量变化相对稳定,多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内主要集中于6~9 月;丹东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66.7 mm,折合水资源量144.8 亿m3,各分区降水量处于950.2~980.5 mm,各分区降水量相差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丹东市降水预测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降水量空间分布时序变化丹东市

    覆盖作物和放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宝华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盖作物(CCs)和放牧没有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量,与对照(NC)相比,CCs和放牧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持水量(ω)、总孔隙度和入渗率.短期放牧不会影响土壤性质.

    覆盖作物放牧土壤物理质水文性质

    青龙河水生态工程设计与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陈艳东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凌源市青龙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结合河道现状和防洪治理目标,对河道护岸、水景观、岸坡修复、石笼护底和清滩工程实行组合式环境提升及护岸设计.在岸上植物、水生植物和护岸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陆生、湿生草灌乔系统及水生植物系统,明显改善了青龙河水生态环境,可为解决流域洪涝灾害和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水生态工程生态系统设计方案青龙河

    铁岭市昌图县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叶欣欣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DEM数字高程、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和USLE模型,测算昌图县2008-2020 年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20 年昌图县土壤侵蚀状况逐渐改善,土壤侵蚀模数从 2008 年的 3 227.5 t/(km2·a)减少到2020 年的2 170.3 t/(km2·a),降幅达到32.7%;全县大部分地区侵蚀强度向低一级转移,局部地区保持不变,总体上全县土壤侵蚀明显好转,但个别地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水土流失形势.

    USLE方程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昌图县

    辽西山地果园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及效果研究

    任丽华李晓阳计保全鲁杰...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辽西山地果园水土、面源污染物流失日益加剧问题,2016-2021 年在兴城市头道沟径流观测场对果树梯田、台田、水平槽及立体种植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无工程果园、清耕相比,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均显著降低了山地果园的产流、产沙、氮、磷流失量.

    工程整地立体种植水土流失面源污染

    不同管理措施和降水强度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李菲李晓阳李凤鸣李晓光...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导致农田硝态氮(NO3-)向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流失问题进一步加剧.收集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土壤质地和降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的马铃薯田 NO3-淋失率最高,为59.3±8.4 kg/(hm2·a),而未施肥多年生种植系统的NO3-淋失率最低,为 6.1±0.9 kg/(hm2·a).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玉米-大豆轮作可减少黏土中25%的NO3-淋失,并且可以减少高降雨量对NO3-淋失的影响.与其他土壤类型相比,砂质土壤的NO3-淋溶对施氮量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和响应.与传统耕作(CT)相比,免耕(NT)显著降低了砂质和粉质壤土的NO3-淋失.气候变化将导致农田土壤NO3-淋失加剧、氮利用效率降低,特别是在粗糙质地的土壤上.

    气候变化肥料美国中西部硝酸盐淋溶耕作

    水利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讲话精神

    水保司
    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