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刘国彬

双月刊

1000-288X

bulletin@ms.iswc.ac.cn

029-87018442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减排优化路径

    宋沂邈李昂
    408-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索碳减排优化路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IPCC指南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线性变化规律,采用ArcGIS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法分析京津冀6大农业区的空间演进趋势.[结果]从时间上看,京津冀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碳排放强度自2005年开始快速下降.与全国相比,虽然农业碳排放总量占比小,但是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坝上农业区和冀南农业区的碳排放水平最高.从空间上看,远离京津的坝上农业区北部,冀中原农业区和冀南农业区部分县域碳排放强度较高,而京津近郊农业区以及与其相邻的坝上农业区南部则保持轻低度排放状态.此外,根据核密度分析的结果,6大农业区整体碳排放强度在降低,其中京津近郊农业区和冀中平原农业区碳排放强度内部差异化程度较大.[结论]京津冀3省6大农业区应基于农业定位和资源禀赋在减碳和增汇两方面开展区域合作.未来应进一步考虑跨行业农业减碳合作.

    农业碳减排京津冀地区时空格局优化路径

    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时空特征和生态效率评价

    陈进陶恩泽陶红何浩亮...
    418-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城市带2011-2020年耕地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评价生态效率,为构建低碳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碳减排,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方法]采用耕地碳排放估算模型和ArcGIS计算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的时空特征,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模型SBM(松驰值测算模型)评估耕地生态效率值.[结果]①2011-2020年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化肥和农用柴油是耕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②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平罗县和中宁县是最大的耕地碳排放城市.③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强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耕地碳排放总量变化相似.④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状态,利通区耕地生态效率较低,需要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时空分布不均匀,且生态效率不稳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巩固减排措施.

    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SBM超效率模型生态效率

    2001-2020年福建省县域单元农业碳排放核算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郑瑞姜春谢臻邱龙霞...
    430-440,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县域尺度农业净碳排放量时空特征,为福建省及其他各省市区制定碳减排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2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清单,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总量;结合福建省农业特征选取7种主要农作物计算碳吸收量;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 2001-2020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①研究期内净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碳源方面,农地利用碳排放占据较大比例;碳汇方面,水稻、蔬菜和甘蔗对碳吸收的贡献较大.大部分县(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年均下降幅度较小.②福建省县域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聚集态势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约有一半的县(市)处于较低强度区.③2001-2020年福建省各县(市)的空间等级分布格局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中等排放区和中低排放区数量增多,高等排放区、中高排放区和低排放区数量减少,两极分化情况有所缓解.[结论]2001-2020年福建省大部分县域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都呈下降趋势,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下降幅度不够大,未来还应从政策激励、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减排效果,促进农业低碳转型.

    农业碳排放碳汇县域单元探索性空间分析福建省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贵阳市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预测

    李胡跃戴全厚胡泽银桂鈺翔...
    44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贵阳市历史和未来时间序列下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阳市为例,利用ArcGIS评估2000-2020年贵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耦合PLUS,InVEST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碳储量变化.[结果]①200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为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水域和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了190 km2;草地面积减少了 188 km2;水域面积增加了 43 km2;建设用地面积锐增了 367 km2.②2000-2020年贵阳市碳储总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共降低了 2.197×10 6t,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北部区域是贵阳市的主要碳汇功能区,建设用地扩张是影响研究区碳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③2030自然情景、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分别扩张了 279,193,175 km2,增幅为51.48%,35.61%,32.29%.④2030年自然情景、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总量分别为1.400 ×10 8,1.398×10 8,1.410 × 10 8 t,相较于2020年均有下降.碳储量在空间上始终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生态保护情景下更有利于减缓研究区碳储量的下降趋势.[结论]未来贵阳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可继续加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来恢复碳储量水平,而在城市发展方面,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综合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兼顾生态保护.

    InVEST模型土地利用碳储量贵州省贵阳市

    书讯

    45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