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刘国彬

双月刊

1000-288X

bulletin@ms.iswc.ac.cn

029-87018442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的指示

    范淑花秦富仓车志晖盛艳...
    196-204,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砒砂岩的风化程度和物源特征,为砒砂岩的深入研究及岩土侵蚀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研究,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砒砂岩化学蚀变指数(CIA)、斜长石蚀变指数(PIA)、轻重稀土元素比(LREE/HREE)及相关微量、稀土元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①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以SiO2和Al2O3为主,大部分主量元素含量低于平均上地壳标准化值(UCC);地球化学分类图显示砒砂岩主要为页岩、亚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砒砂岩CIA值为64.95~86.57,平均值为77.46.这与研究区周边的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特征较为一致,反映经历共同的岩石风化历史.②砒砂岩中粉砂岩和泥岩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砂岩,其中Ba含量最高,Zr次之;砒砂岩形成古温度为10.67~22.78 ℃,平均17.68 ℃,PIA值为70.48~97.13,平均值为89.76.③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UCC一致,整体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负铕异常(δEu)特征;粉砂岩和泥岩总稀土(ΣREE)、轻重稀土比(LREE/HREE)、(La/Yb)N值均高于砂岩.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表生作用中岩石风化溶出的主要微量元素大多被黏土矿物吸附或水力分选所致.[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成分成熟度、分选程度较低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源区经历了中等—强烈的化学风化;砒砂岩形成时为干旱一半湿润的古气候条件;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结合主、微量元素判别图指示延安组砒砂岩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

    砒砂岩地球化学风化程度物源下侏罗统延安组准格尔旗

    生物炭添加对重庆山区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生长、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琚晨仪王珍珍肖庆礼赵伟浩...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对重庆山区烟田黄壤土的理化性质和烤烟生长、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为生物炭在土壤保育和烟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2022-2023年在烟田中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零添加0 kg/hm2(CK),750 kg/hm2(T50),1 500 kg/hm2(T100),3 000 kg/hm2(T200),4 500 kg/hm2(T300),6 000 kg/hm2(T400)和7 500 kg/hm2(T500).试验期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农艺性状、地下地上生物量、烟叶产量和产值进行了监测.[结果]①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毛管持水量.第2年试验T400,T500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显著高于CK;②相对于CK处理,生物炭添加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T300,T400和T500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③相对于CK处理,T300,T400和T500处理显著促进了烟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和产值,但基于生物炭对烤烟产量和产值贡献率,T400处理的效果最优.[结论]在植烟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可耕性,同时改善烟株生长发育状况,提高烟株干物质积累,提升烟叶产量和产值.

    生物炭土壤理化性质农艺性状产量重庆山区

    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下的降雨侵蚀力特征

    宋爽牛天一陈长胜刘子琪...
    21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条件下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该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80-2022年吉林省51个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按雨量等级将其划分为不同量级降雨,采用Xie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利用M-K突变检验、变异系数、气候倾向率分析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1980-2022年吉林省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为420.04 mm和1 967.12 MJ·mm/(hm2·h),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2,均属中等变异;②1980-2022年,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随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暴雨侵蚀力上升幅度最大,为57.7 MJ·mm/(hm2·h·10 a),中雨侵蚀力上升幅度最小,为5.8 MJ·mm/(hm2·h·10 a),大雨侵蚀力对年均降雨侵蚀力的贡献度最大,为36.68%;③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不均匀,中雨侵蚀力在全年均有发生,大暴雨侵蚀力仅发生在6-9月,10月至翌年5月中雨侵蚀力在年降雨侵蚀力中占主导地位,6-9月大雨和暴雨侵蚀力逐渐替代中雨侵蚀力在年降雨侵蚀力中起主导地位;④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年均降雨侵蚀力和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均呈现中南高东西低的格局.[结论]吉林省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区域特征明显,明确了各量级降雨易产生土壤侵蚀可能性较高的时间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时空分布吉林省

    2003-2021年拜泉县典型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及发育变化规律

    钱志晶肖洋牛羽萱高澳...
    225-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及不同时间尺度形态变化规律,为该区侵蚀沟发育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拜泉县国富镇域内61条典型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沟长、断面宽深比等形态参数,结合历史航拍影像数据分析侵蚀沟发育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①2003-2021年拜泉县研究区侵蚀沟发育整体呈加剧趋势,主要沟道类型为中型沟,占研究区总数的60.66%.②研究区内侵蚀沟形态发育差异较大,沟长、平均断面面积及体积主要分布在41.89~1 173 m,11.23~440.69 m2,895.38~107 686.57 m3,整体形态参数分布较为集中.③研究区侵蚀沟沟长、面积及形状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平均沟长发育变化速率为9.64 m/a,面积变化速率为246.39 m2/a,侵蚀沟表现为狭长不规则形.④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侵蚀沟沟长(L)与沟宽(W)、周长(P)、面积(S)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顶宽(TW)与底宽(BW)、周长(P)、面积(S)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82,0.23,0.58.但沟深(D)与侵蚀体积(V)及面积(S)相关性较低未发现显著联系.[结论]拜泉县典型区域侵蚀沟总体发育趋势较之前相对减缓,但沟蚀现象仍十分严重.整体侵蚀沟形态参数分布较为稳定,且不同形态参数间相互联系,沟长与侵蚀沟缘面积及周长呈紧密正相关关系.

    侵蚀沟东北黑土区形态参数发育规律拜泉县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汀江流域福建段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刘陵桦孟维彩蔡翠婷李毅杰...
    236-246,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学评估南方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为汀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20 a间月尺度MOD13Q1(250 m)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植被NDVI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综合温度、降水量和海拔等自然因子及人为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流域内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强度.[结果]①时间上,2000-2020年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7.11%,上升平均速度为0.002 2/a,表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正稳定持续改善中.②空间上,整体上以中高和高覆盖度为主,呈现出明显各区县中部低于四周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NDVI改善区域面积为86.33%,远大于退化面积区域.③驱动因子探测结果:降水量>海拔>温度>GDP>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坡度>土壤类型.[结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受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双重影响,降水量因子解释力为0.705,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温度和GDP等为次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均为0.58以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q)较于单因子表现出了更高的解释力,为双因子之间主要表现为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的复杂关系.

    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NDVI地理探测器驱动因子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卢中秋窦银银王俊枝郭长庆...
    247-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揭示该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采用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模型,揭示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剖析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①2000-2022年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总面积6 019.59 km2,以草地与荒漠以及耕地与林草的相互转化为主,2015年之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各类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强度降低;②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土壤风蚀模数为56.39 t/hm2,按土壤风蚀量由大到小为荒漠、草地、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风蚀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和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等区域;③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的转换造成土壤风蚀量净减少了 1.08× 108 t,生态退耕、耕地开垦、草地质量提升、荒漠化防治和建设用地扩展造成土壤风蚀模数分别减少了 0.11,0.23,0.66,0.84,0.68 t/hm2.[结论]应加强巩固内蒙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治理成效,避免复垦与新开荒事件发生,促进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及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修正的风蚀方程模型土壤风蚀

    和田—若羌铁路大风沙区绿化林带配置的风洞模拟试验

    丁雪宁
    257-264,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和田—若羌铁路大风沙区铁路科学的防沙林带宽度、间距及体系配置模式,为沙区铁路防护林带配置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梭梭和沙拐枣为林木模型,开展防沙林带配置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防护林带宽度为5行,防护林带间距为6 H(H为植物模型高度)时,第2条林带气流减弱效果明显,第3条阻沙林带之后区域,气流衰减显著,且不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3条林带达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风速越大,林带背风侧防护区的范围越短.[结论]为保证体系在较大风速作用下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林带体系应选择5条防护林配置体系模式.

    铁路防沙风洞试验阻沙林带林带配置

    1993-2022年沟蚀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肖智财郭明明万兆凯陈强...
    265-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993-2022年全球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前沿热点的变化趋势,梳理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沟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376篇英文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①1993-2022年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快速发展,2020年文献量达到最高(47篇).③研究主力国家中,中国(20.25%)、美国(10.44%)发文量最大,英国(70.85次)、比利时(72.89次)均被引频次最高;该领域影响力前10的研究机构中,中国机构有4家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发文影响力最高的作者是PoesenJean,仅有1名中国学者发文量位居前10.③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主要应用于侵蚀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趋于多样化,2D平面测量正被3D立体测量所取代,多技术的融合使用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结论]沟蚀监测技术与方法发展前景光明,应重视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提高测量精度,促进学科发展.

    沟蚀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CiteSpace

    川黔地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

    唐源秀马家丽刘丽华
    27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求川黔地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20年川黔地区30个市州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取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分析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①川黔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在不同政策影响下呈现小幅波动,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乡村振兴指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有较大涨幅,地区间差异较小.②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③考虑经济、政策和地理等因素对川黔地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水平的影响,除海拔高度外,其余影响因素均显著且为正.④异质性结果表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交通条件、环境规制、地形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在不同地区内存在显著异质性.[结论]川黔地区需鼓励和支持经济发展,重视政府影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和环境规制情况,因地制宜提升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水平.

    川黔地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耦合协调Tobit模型异质性分析

    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乔扬源张鹏党淑青
    28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山西省2011-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该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定量分析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的(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①2022年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COD)为4.74 × 105 t,NH3-N为5 820 t,TN为2.86× 104 t和TP为4 180 t.排放量高值区集中在吕梁市和运城市,低值区集中在太原市和阳泉市.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3.95 ×1010 m3.首要污染物为TN,首要污染账户为畜禽养殖账户.② 2011-2022年,4类污染物变化趋势表现出一致性,总体上表现为波动上升,且各项污染物最高值均出现在2022年.各行政区污染物排放量排序基本稳定,运城市和吕梁市一直占重要地位.根据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结果,12 a来TN 一直是首要污染物,畜禽养殖一直是首要污染账户,并且占比仍在不断上升.③ 通过确定模型参数,建立ARIMA(1,1,2)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期内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会有小幅下降,之后发展趋势表现为平稳上升.[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重点污染账户和重点污染物的防治工作,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缓解其上升趋势.

    面源污染排污系数等标污染负荷时空特征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