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

段舜山 彭少麟

双月刊

1008-8873

ecosci@jnu.edu.cn

020-85228257

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生态科学/Journal Ecolog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科协主管、广东省生态学会主办的中、高级的生态科学的学术刊物。《生态科学》杂志社设在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省科协机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调查研究

    崔诚李铤冼卓慧张俊涛...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整体状况,提高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管养水平,以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容重、渗透率、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9项理化指标,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综合肥力分析,对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公园pH为6.4、湿地公园pH为6.8、生态景观林带pH为7.1、河涌防护林pH为7.3,广州南沙区林业土壤pH在中性(pH 7.0)上下波动.土壤EC值除森林公园较低外,其余生境类型处于正常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1—33.02 g·kg-1整体水平较好,其中一半区域土壤水解氮含量为41.97—58.95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为48.29—52.61 mg·kg-1处于中下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8—36.75mg·kg-1整体水平较充足.南沙区林业土壤整体综合肥力较贫瘠,其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土壤综合肥力指数(0.90—0.99)略高于贫瘠标准(<0.9%),只有河涌防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18达到一般标准(0.9%—1.8%).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解氮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小于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土壤整体容重偏低,从总体看,容重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综合肥力的突出性限制因子,说明容重和土壤速效养分与南沙区土壤综合肥力关系紧密.该研究可为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护、修复提供依据.

    城市林业土壤土壤综合肥力土壤养分含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古树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叶少萍李铤张俊涛曹芳怡...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海珠区登记在册的40株古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生长状况,采集土壤测定pH、EC值、容重、通气度、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等11项理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古树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珠区大多数古树土壤EC值偏低(<0.35 mS·cm-1),表现为强变异;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充足,土壤全P和全K分别有65.71%、40.00%样本处于低含量水平.土壤全P和全K隶属度函数值低于其他指标,表明全P和全K是影响古树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古树土壤有机质的权重系数最大(0.111),而且与EC值、全P、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N、水解N、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有机质含量在古树土壤肥力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与土壤养分供应密切相关.古树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0.483—0.924,聚类分析将古树土壤肥力分为3类,土壤肥力良好(第1类)占比94.29%.综上可知,海珠区古树土壤肥力水平整体良好,土壤肥力偏低的古树需要加强日常养护.

    古树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植物提取十八碳二烯酸对人胃癌组织细胞生态毒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谢明仁王贤贤俞蕾何天晓...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植物提取十八碳二烯酸对人胃癌组织细胞生态毒理学作用机制,取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腹腔注射100、300、900 mg·kg-1植物提取物十八碳二烯酸,分析对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瘤组织cAMP、P53、PI3K水平.将瘤组织经酶解消化分离出细胞进行培养,给予胃癌瘤细胞2.0、4.0、8.0 mg·L-1十八碳二烯酸,用MTT法检测十八碳二烯酸对胃癌瘤细胞生态毒性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癌瘤细胞中P21、MDM2、PKB/Akt水平.结果发现,低中高剂量组和5-FU组胃癌移植瘤生长抑制率比模型组升高17.92%—45.75%和35.85%;胃癌移植瘤cAMP水平比模型组升高14.88%—40.70%和23.21%(P<0.05—0.01),P53水平比模型组降低37.94%—63.96%和58.54%(P<0.01),PI3K水平比模型组降低20.77%—52.94%和35.29%(P<0.01).低中高剂量组和5-FU组胃癌活细胞数随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3.11%—59.66%和51.26%,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11 mg·L-1;流式细胞仪检测,G0G1期细胞比对照组增加16.54%—27.51%和20.45%;G2M期细胞比对照组减少36.40%—67.98%和41.67%;凋亡率为17.44%—23.37%和19.21%;胃癌瘤细胞P21水平比对照组升高13.33%—62.81%和52.63%,PKB/Akt水平比对照组降低19.39%—51.02%和46.94%,MDM2水平比对照组升高10.26%—76.92%和33.33%.结果提示,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为研究人类肿瘤治疗和康复提供了生态毒理学实验对象;十八碳二烯酸对胃癌移植瘤和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移植瘤细胞cAMP、p21、MDM2水平,降低P13K、PKB/Akt、P53水平,抑制细胞分裂周期,降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有关.

    人胃癌模型十八碳二烯酸生态毒理学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南方红壤丘陵区旱地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徐慧芳李淑娟李娜黄国勤...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熟种植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种重要的农作制度,对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温、水资源充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适宜发展多熟种植模式.文章从南方红壤丘陵区概况、种植模式的多样化及投入产出高效化等方面,对目前我国南方丘陵区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同时还归纳总结了我国南方目前多熟种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熟种植的创新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田间病虫害及光热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影响等方面.最后,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足,提出南方红壤丘陵区旱地多熟种植模式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耕作制度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南方红壤多熟种植土壤微生物田间病虫害

    植物修复在抗生素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伟杰刘学智唐红亮汪义杰...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对抗生素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进行有效的原位处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修复是具有处理成本低、二次污染可控、易于后续处理、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等优势的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已被证明是可用于抗生素污染治理的处理技术之一.因此,通过文献搜索和总结分析,作者们对植物修复在抗生素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植物对抗生素污染可能的修复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生素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也进行了展望.

    抗生素植物修复原位处理污染治理修复机理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进展

    黄徐黑亮陈文龙蔡名旋...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方法因其高效、持久及无二次污染已经成为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方法,固定化微生物不仅加强微生物治理效果,更能保证微生物生存稳定,是现阶段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的主要组分.近年来学者们也做了很多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各类废水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优异成果.文章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剖析,分析各类固定化载体材料及各种固定化方法优缺点;解析利用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废水效果研究及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综述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废水应用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展望.

    生物方法水污染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氨氮废水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张徐李云霞吕春娟毕如田...
    23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模拟、评估、预测及其权衡关系的研究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InVEST模型包含近20项生态服务模块,不仅涵盖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众多方面,能满足不同功能的评价、模拟和预测需求;而且具有很强的空间化、动态化、可视化等特点.系统分析了该模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境质量、水土保持、产水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功能等四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境风险评价模块的应用原理,探讨InVEST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也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SIRT1在雌性配子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温恬吴秋鑫吴江
    24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是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与F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O亚家族(FOXOs)、P53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Sirt1通过调控卵巢储备、卵泡形成发育、卵母细胞分化成熟、颗粒细胞功能等生理过程影响雌性生殖系统的生命活动.作者综述了Sirt1对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及成熟的影响,并总结了Sirt1在多种雌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利用其作用机制为提高雌性配子品质和改善雌性生殖机能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Sirt1雌性配子卵巢配子发生疾病

    基于CiteSpace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热点与进展

    王晓锋李贤祥刘婷婷王继龙...
    249-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已发表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计量视角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的现状、进展及热点演变.结果表明,(1)截止2019年底,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936篇,英文文献225篇;国内外三峡消落带研究论文数量均存在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波动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文文献年发文量近两年有降低趋势;(2)研究团队主要集中在重庆、湖北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所,以西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为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但各机构及团队之间合作交流较薄弱;(3)发文期刊,中文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为主,外文以《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Ecological Engineering》《PLoS One》发文较多,外文高水平期刊发文较少;(4)研究热点主要以植物、土壤两大生态要素为轴心,高频关键词有"水位变化""水淹""土壤""重金属""狗牙根""riparian zone""vegetation""sediment"等;分析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位波动下植物群落逆向演替与格局变化、植物对水淹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植被恢复技术研发、消落带微生物群落演变、土壤养分或重金属的赋存与迁移过程以及溶解性有机质特征等,近年来消落带重金属环境行为、消落带生境异质性的生态效应、生态格局与水库安全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单一要素和单一过程研究限制了消落带研究的系统性,相关研究陷入瓶颈;新技术方法的运用以及生态系统观的引入是未来三峡消落带研究突破的关键,应开展消落带生境异质性带来的生态过程的复杂性研究,同时加强消落带植物-土壤-水耦合长期观测,探索消落带生态恢复技术及其持续的生态影响.

    CiteSpace三峡库区消落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景观美学研究进展

    王玉婷王书建张洵赫徐明...
    2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从美和美学的本质入手去探讨景观美学的概念和范围,明确了景观美学的研究内容,确定景观审美和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总结景观美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美景度法、语义差异法、层次分析法等.但是人对景观的主观感知一直都采用的是模糊评价法,用于评估和监测景观美学的标准化方法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无法在大尺度上进行景观评价和对比分析.而人在欣赏美景后形成的物理感知和情感反应是自然而然的,个体之间虽有差异,但在生理反应和神经感知指标上应有客观反映.脑科学技术与神经学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脑电EEG,皮肤电导率和眼睛跟踪等新的技术给景观美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因此总结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在景观相关领域的应用,指出了景观美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景观美学的价值和前景,也为其他领域中的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景观美学生态系统服务脑电研究方法眼睛跟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