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

段舜山 彭少麟

双月刊

1008-8873

ecosci@jnu.edu.cn

020-85228257

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生态科学/Journal Ecolog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科协主管、广东省生态学会主办的中、高级的生态科学的学术刊物。《生态科学》杂志社设在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省科协机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陈勇杨可攀段富媛刘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减氮和甜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特性的影响,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5年春-2018年秋,共8季)对比了三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0,0 kg·hm-2)、减量施氮(N1,300 kg·hm-2)、常规施氮(N2,360 kg·hm-2),两种间作模式: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以及不施肥单作大豆(SB)对大豆结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随着年季变化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春季大豆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显著高于秋季,但秋季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显著高于春季.2)施氮水平与种植模式极显著影响大豆固氮效率和固氮量,不施肥处理大豆固氮效率为S2B4(69.87%)>S2B3(60.64%)、SB(56.3%),但生物固氮量为SB(142.31 kg·hm-2)>S2B4(109.50 kg·hm-2)>S2B3(86.12 kg·hm-2).3)间作甜玉米显著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且随大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S2B4-N0、N1及N2的固氮效率分别比S2B3-N0、N1及N2高9.47%、3.41%、1.83%,但是,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间作模式之间均无差异.4)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可显著提高大豆固氮率和固氮量的稳定性.总之,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均能促进大豆结瘤、提高生物固氮量及固氮效率.

    甜玉米//大豆间作根瘤数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稳定性

    不同规格黄鳍鲷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俊伟罗志平区又君李加儿...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规格黄鳍鲷(Sparus latus)的体质量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形态性状中影响不同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三种不同规格黄鳍鲷的主要形态性状(x1—x7)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吻角、吻高与体质量未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三种不同规格黄鳍鲷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小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体高、全长、体长、尾长、吻长、头长等,与中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体高、头长、眼距和吻长,相关程度最低的是吻角和吻高,与大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和眼距.通径分析表明,体高对小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直接决定作用系数为0.878.全长、体高对中等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从直接作用系数来看,以上两个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880.体长、体高对大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两个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9.研究表明,在逐步多元回归方程中,体长、全长和体高是影响黄鳍鲷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

    黄鳍鲷通径分析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性

    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区域差异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

    赵钰殷春雨高弋明陈新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西南高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中的差异,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于2010年—2016年的夏季(6—9月)调查了36个湖泊的沉水植物.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碳(C)含量显著高于平原湖泊,氮(N)含量显著低于平原湖泊,磷(P)含量高于平原湖泊但差异不显著;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C/N和C/P的比值显著高于平原湖泊,N/P显著低于平原湖泊;在平原湖泊和高原湖泊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伊乐藻中,仅有伊乐藻的N含量和金鱼藻的P含量与群落的差异性不一致.(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生态修复后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群落的C和P含量显著高于未修复区,N含量低于未修复区但差异不显著;修复区沉水植物群落的C/P和N/P显著低于未修复区,C/N显著高于未修复区;修复区和未修复区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和竹叶眼子菜的C和P含量都跟群落的差异性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在清澈的水体中,沉水植物的C和P含量高而N含量低;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沉水植物N含量升高.因此,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这将会提高沉水植物中C和P的含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沉水植被区成为湖泊的C和P库.

    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区域差异湖泊生态修复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生境干扰后的芦苇种群生长响应

    安素帮杜智鑫李晓宇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盐碱沼泽大面积退化,芦苇种群生境发生改变.为此在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区选择四种不同干扰形成的芦苇生境(湿地、退耕、干旱、稻田退水),并通过调查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的芦苇种群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干扰生境下的芦苇种群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稻田退水水位为30—60 cm的芦苇种群生物量最大(2660 g·m-2),水位为20—40 cm的湿地芦苇种群最高(2.5 m),干旱芦苇的密度最大(681株·m-2).芦苇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加密度和减少有性生殖投入,来适应干旱条件;通过调节株高、茎粗以及生殖分配来积极响应水淹条件;从种群特征来看,补水足以恢复芦苇种群的高度和生物量,但稻田退水含有的营养会显著提升芦苇生产力.

    盐碱沼泽芦苇种群稻田退水退化沼泽退耕水文恢复

    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结构与地表温度的关联性研究

    黄奕钦龚建周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不透水地表作为城市地表的重要组成,正确认识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结构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可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策略.文章基于Landsat-8 OLI/TIRS和GF-2遥感影像,通过反演地表温度和提取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格局指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广州中心城区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结构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广州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分布空间异质特征明显,其地温图呈现斑块镶嵌状,且有明显的高温、低温区域存在,其中不透水地表覆盖平均温度最高,裸地次之,最低是水域和绿地.(2)多数空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空间分析尺度从630 m×630 m增至1800 m×1800 m,不透水地表比例和地表温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程度)在0.61—0.68(P<0.01)之间.(3)地表温度和不透水地表斑块的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平均形状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不透水地表的聚集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大,但基于网格单元分析的景观指数曲线与平均地表温度之间未呈现完全一一对应关系.城市不透水地表显著影响地表温度,合理调整设计城市不透水空间分布格局,可有效减弱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热岛不透水地表景观格局广州

    气候变化下青海湖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吴恒飞陈克龙张乐乐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表现极其敏感的青海湖流域在此过程中系统内、外环境及生态健康状况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相关研究表明,近50年流域气候环境暖湿化程度不断加深,2004年以来青海湖流域降水显著增多.基于此,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流域内、外部环境特征两方面出发选取共10个指标构建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及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将各指标图层叠加得出流域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生态健康状况图,用以探讨流域生态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暖湿期以来流域内部环境指标改善明显,其中年降水量、NDVI及NPP指数显著增长,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2)流域三期生态健康状况均以不健康、亚健康及健康状态为主且空间上健康等级均大致由东—西逐渐递减;(3)2000—2010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0.542上升至0.547,生态健康变化稳定呈上升趋势,流域中西部、东南部地区生态健康状况改善明显,而东部及西南部局部地区有所恶化.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气候变化青海湖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健康

    基于GIS的岳阳市中心城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城市增长管控

    王志远李欣蒋超唐艳丽...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城市用地的急速扩张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生态资源环境遭到较大程度破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对岳阳市中心城区水源、水质、雨洪、生境、植物、动物、历史遗产、乡土景观和自然游憩九个关键生态过程进行识别,以此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划定城市增长生态底线.结果显示:岳阳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是由生态基质、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所构成的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其中生态基质面积为436.66 km2、生态廊道面积为21.46 km2、生态斑块面积为215.00 km2.研究可为岳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与参考.

    生态安全格局城市增长生态底线GIS岳阳市中心城区

    基于DPSIR-GM(1,1)模型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郑乐乐马小雯安翔郭精军...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域,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改进理想解(TOPSIS)的评价方法,对甘肃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甘肃省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安全等级从敏感上升至一般;驱动力、压力及影响指标有波动下降的趋势,状态及响应指标值逐年上升;甘肃省2019—2023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274增长至0.9463,达到安全状态.

    生态安全DPSIR模型灰色关联改进的TOPSIS法灰色预测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罗佳黎蕾姜芸周小玲...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湖南省森林资源发挥的生态效益,阐释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基于湖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9815.64亿元·a-1.从9个评估指标来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量最大,达3298.92亿元·a-1,占全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量的33.61%;涵养水源价值量位居第二,为2570.29亿元·a-1,占总量的26.19%;森林康养价值量排第三,为1097.00亿元·a-1,占总量的11.18%;森林防护功能价值最低,仅有0.84亿元·a-1,只占总量的0.01%.从全省14个市(州)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由高到低最大的是怀化市,为1475.36亿元·a-1,占全省的15.03%;永州市次之,为1172.24亿元·a-1,占全省的11.94%;郴州市第三,为1001.92亿元·a-1,占全省的10.21%;湘潭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仅176.02亿元·a-1,只有全省价值量的1.79%.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和森林康养为主;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空间格局分布大体上呈现西南>东北>中部的趋势.

    湖南省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价值评估

    甘家湖典型防风固沙林健康评价

    何苗宁虎森罗青红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风固沙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可为防风固沙林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甘家湖地区防风固沙林为研究对象,使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对防风固沙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甘家湖防风固沙林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其健康指数范围在0.53—0.93之间,均值为0.77,样方中:6.82%为"优质健康"状态,47.73%为"健康"状态,38.64%健康状态为"一般健康",6.82%健康状态为"差".不同类型防风固沙林健康状况排序为:梭梭林>胡杨林>混交林>柽柳林.今后应加强管护,保证防风固沙林健康发展.

    甘家湖森林健康梭梭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