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圈养林麝社会等级与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

    邓益娟王静曾凡刚蔡永华...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社群的社会等级可对个体的资源分配、社群稳定及个体的行为对策产生重要影响,圈养动物的类固醇激素水平与饲养管理有关,可反映动物的社群紧张水平.深入理解圈养动物的社会等级与其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是进行濒危动物迁地保育和成功驯养的基础.2018年6月15日—8月15日,用焦点取样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25头林麝进行了冲突行为取样及社会等级计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同期粪样的类固醇激素水平,分析了林麝社会等级与粪样皮质醇、睾酮及雌二醇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等级雌麝的雌二醇水平(289.037±59.710 pg • g-1,n=11)显著高于高等级雌麝(45.670±27.283 pg·g-1,n=6)(P<0.05),低等级雄麝的睾酮水平(3.863±1.538 ng • g-1,n=3)和高等级雄麝(8.017±1.295 ng·g-1,n = 5)无显著差异(P>0.05);低等级雄麝(37.891±7.564 ng·g-1,n=3)和雌麝(37.262±1.544ng·g-1,n=11)的皮质醇水平与高等级雄麝(29.947±2.441 ng •g-1,n=5)及雌麝(37.478±4.628 ng • g-1,n= 6)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区分性别,低等级林麝的皮质醇水平(37.397±1.826 ng • g-1,n= 14)和高等级个体(34.055±2.886 ng·g-1,n=11)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麝雌体的社会等级与其粪样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低等级雌麝的粪样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高等级雌麝.在麝类驯养实践中,可监测雌麝的社会等级和粪样雌二醇水平变化,预测雌麝的行为健康及繁殖成效.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圈养社会等级皮质醇睾酮雌二醇

    晋北大型露天矿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异质性

    杨庚张振佳曹银贵庄亦宁...
    18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风险性,严重威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相结合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从而揭示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异质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1990-2018年7期Landsat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结合空间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理论,探究1990-2018年平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990-2018年平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模式,Moran'sI指数处于0.53~0.68,Z得分远高于检验阈值1.96,风险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1990-2018年平朔矿区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以中低、中、中高水平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70%~90%,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井坪镇以及白堂乡与向阳堡乡的大片林地,耕地是中等风险的主要分布区域,高风险区域逐渐向矿界内的矿业核心区收缩.1990-2018年平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中的随机变异均小于空间自相关变异,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表明,在0.50 kmx0.50 km的研究尺度下,1990-2018年平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空间相关性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生态风险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时空异质性平朔矿区

    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耦合及空间格局

    赵连春赵成章文军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的时空演化是生态、地理、经济社会学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县域尺度上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核密度分析、探索性分析、时空数据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度呈先递减后升高趋势,协调度峰值在0.35~0.42,现阶段仍以不协调为主;区域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北高东南低,存在空间集聚和空间自相关现象,热点主要分布在酒泉-嘉峪关等传统工业区,冷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武威区域;区域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主要受环保治理投入、产业结构和开发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格局及其演化机制的研究对促进该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河西走廊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与权衡分析

    刘华妍肖文发李奇田宇...
    209-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与权衡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基于InVEST模型与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北京市1984、1995、2005和2018年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3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984-201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水体与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81.7%、42.7%和10%,草地、未利用地与耕地面积分别减少63.4%、31.8%和31.6%;1984-2018年,北京市碳贮存量、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0.06×108 t、10.1×108 m3和0.82×108 t;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服务在3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碳贮存的亏损区与土壤保持的增益区增加最为明显;北京市碳贮存与土壤保持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关系,产水量与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间有明显的权衡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热点区北京市

    包容性理念下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

    马亚兄张志斌董建红郑岚...
    220-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关系及其限制因素,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城镇化健康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利用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中国省域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协调性波动上升,呈现"自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各地区协调性水平偏低,非同步性特征明显;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协调类型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协调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热点区向东南方向偏移,冷点区在西北地区收缩;单项指标障碍度的省际差异较大.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万人拥有医生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等.

    包容性发展城镇化质量资源利用时空耦合障碍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殷楠王帅刘焱序
    23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人类福祉之间的桥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政策提供可靠依据,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的梳理和价值评估案例的归纳,重点对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本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历程划分为定性描述、快速发展、多元化发展和综合应用四个阶段;比较了四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系统及其异同,总结了生态系统主要调节服务价值化评估公式及参数,以及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新方法与趋势.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的研究在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科学研究与实践政策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中应注重根据用途确定价值评估的数据精度和时空尺度,继续发展标准化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人类福祉及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红树植物生活史过程的能量利用策略

    严雪婷顾肖璇陈鹭真
    24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是潮间带区域的高生产力植物群落.由于生长在淹水、高盐及潮水冲击的潮间带生境,红树植物具有高效利用有限能量以维持生活史的能力.权衡其在繁殖、生存、抵抗胁迫、竞争等过程中的能量需求,是红树植物成功定居的关键.红树植物从幼苗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其能量投资对象也从根系转移到茎干.随着植株生长,叶片生物量占比逐渐下降;但叶片始终具有较高的热值.植物抵抗胁迫需额外耗损能量,因此缓慢-收益型投资的能量利用策略在植物中更为常见:其叶片投资减少,新增能量集中于根系与茎干以保证植株的存活.胎生的红树植物对繁殖体的能量投入较高,而非胎生物种的比叶面积较高、氮含量高、建成成本低,投资回报更快.植物的能量利用策略与叶经济型谱联系紧密,可揭示胁迫生境下红树植物的适应策略和入侵性.

    红树植物热值胎生繁殖体能量

    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冯丹高小迪李云凯
    25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微生物在动物体内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在宿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淡水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鱼类生长代谢、营养吸收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影响,海洋鱼类则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动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在归纳总结鱼类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肠道微生物在海洋鱼类生长发育调控、食性、环境适应性及污染物指示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利用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生物学功能环境食性水污染

    我国养殖水体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安桐彤许潇方高强刘彦琪...
    26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水体作为不可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国内养殖水体N2O溶存浓度、饱和度及排放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N2O产生机制探讨了养殖水体N2O排放的影响因素.我国养殖水体N2O介于饱和与过饱和状态,水-气界面排放通量范围为-9.82×10-3~143.25×10-3 mg·m-2·h-1,养殖水体成为N2O的重要排放源;空间变异特征表现为南方地区的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养殖水体N2O排放通量整体高于本区自然水体,而南方地区相反;从时间变化特征看,各养殖塘排放通量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大致表现为养殖中期排放量最高,养殖末期和养殖初期较低;季节变化上,夏季最高、冬春季较低.养殖水体N2O的产生机制与其他水生生态系统相似,主要为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影响养殖水体N2O在排放的因素除温度、pH、营养盐、盐度、叶绿素a等环境因素外,还与曝气活动、饵料投放、排水活动和养殖种类等人为因素有关.

    养殖水体N2O溶存浓度排放通量影响因素

    盐沼湿地大规模恢复的概念生态模型——以盐城为例

    刘红玉周奕郭紫茹戴凌骏...
    27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湿地生态恢复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整个区域湿地结构和功能恢复作为基本目标,将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对区域湿地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规律性认识.本研究以盐城盐沼湿地为案例,以1987年作为未干扰或干扰较少的状态,从结构-过程-功能耦合作用角度,确定区域湿地恢复的关键生态特征,包括:健康与动态潮间带湿地系统、碱蓬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弹性、复杂景观镶嵌与相互作用、潮间带底栖动物丰富与鸟类觅食基地,以及濒危与关键水鸟种群保护.在此基础上,将围垦与土地利用、水管理、全球变化与海平面上升作为驱动区域湿地生态变化的三大外部因素;海岸侵蚀与沉积、区域水格局变化、地形地貌变化、湿地空间变化与连通性丧失,以及互花米草入侵等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内在压力因子;基于这些压力因子与湿地生态系统变化之间复杂作用关系分析,形成了外部驱动力-内在压力源-生态影响-生态特征之间联合作用下的区域湿地恢复概念生态模型.此模型以复杂因果关系研究为基础,直观展示了湿地恢复需要去除或减缓各种压力因子的一般路径,有利于指导大规模盐沼湿地恢复规划与实践.

    概念生态模型盐沼恢复盐城海岸滨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