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欧杂种榛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罗达史彦江宋锋惠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平欧杂种榛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可为耐盐品种的选育及其在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7号、玉坠)幼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盐胁迫处理(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和200 mmol·L-1),测定叶片耐盐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达维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不显著,重度胁迫下辽榛7号和玉坠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显著降低12.5%和27.9%.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点;脯氨酸呈持续增加趋势,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分别提高19.6%、35.3%和96.9%.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呈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特点.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Na+和Cl-不断增加;K+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度、重度胁迫下分别显著提高43.6%和降低28.3%;K+/Na+呈下降趋势,重度胁迫下显著降低69.5%.综合分析表明:轻、中度盐胁迫下,平欧杂种榛叶片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离子平衡,对盐胁迫进行积极反馈,以减弱逆境胁迫下活性氧的危害,保护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盐胁迫超出了平欧杂种榛正常生理活动的阈值,植物遭受危害.辽榛7号通过生理调节耐受盐胁迫的能力最强,其次为玉坠,达维最弱.

    盐胁迫生理特性耐盐性评价平欧杂种榛

    不同盆栽雷竹苗地下茎生长特征

    高贵宾张小平温星钟浩...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竹子种群构建与维持机制,探究小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Prevernalis')从单株母竹扩繁为分株系统,进而构建竹子种群的过程,开展了不同年龄母竹、不同覆盖竹林土壤控制性盆栽实验,比较分析了盆栽竹苗地下茎形态、生物量及芽库等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盆栽苗地下茎生长形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平均发鞭长度为(666.58±111.75)cm·盆-1,平均鞭节数量为(342±44)个·盆-1,明显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354.25±136.64)cm.盆-1和(216±88)个·盆-1,但其平均鞭径为(0.77±0.07)cm,低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1.07±0.12)cm;盆栽苗地下茎生物量积累表现为1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鞭生物量积累,2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根生物量积累;盆栽苗地下茎芽库生长特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芽库数量整体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尤其总芽数量和休眠芽数量分别达(342±43)和(277±42)个·盆-1,而1年生母竹盆栽苗仅(216±80)和(187±69)个·盆-1.研究发现,竹鞭越粗,侧芽分化为鞭芽的数量越少;鞭节数量越多,地下茎生物量越大.地下茎芽库构成主要以休眠芽为主,细长的、鞭节数多的竹鞭着生的侧芽储量大,侧芽萌发主要以鞭芽为主,笋芽分化数量特征没有体现出明显规律性变化.母竹作为单一分株,在扩繁为分株系统的过程中具有高效的地下茎更新,增加了地下茎侧芽分化为鞭芽的数量,进而实现鞭长的快速增长,以利于芽库总芽量尤其是休眠芽数量的大容量储备,这为分株系统的进一步扩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雷竹分株系统地下茎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芽库构成

    旱、盐胁迫对不同海拔、生长年限与贮藏条件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谢丰璞王楠高静张岗...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旱、盐胁迫对不同海拔、生长年限和贮藏时间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采自陕西汉中镇巴县的药用大黄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CK)为对照组,置于用以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的不同渗透势水平(-0.3和-0.5 MPa)的PEG和NaCl处理下,每日记录种子萌发个数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低和高海拔的种子,中海拔1650 m处采集的种子萌发率更高,且海拔1650和1300 m处的种子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力强;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对药用大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在-0.5 MPa PEG处理下所有幼苗均死亡;不同海拔、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贮藏期的种子内源赤霉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赤霉素浸种后种子活力和内源赤霉素浓度显著升高;室温贮藏1年的大黄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显著低于新采集的种子,而3年生植株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均高于2年生且耐旱性更强.综上可知,药用大黄种子不适宜长期室温贮藏,中海拔以及轻度盐胁迫有助于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且3年生药用大黄种子质量高于2年生.

    渗透胁迫海拔生长年限贮藏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赤霉素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镉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杨志慧朱一丹杨宝山王惠...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的耐镉(Cd)机制和Cd积累特征,本研究分析了 Pt和Sl在3个Cd2+浓度(0.1、1.0和10.0 mg·L-1)下细胞形态、胞外分泌物和抗氧化物质等的生理生态变化.结果表明:Sl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壁明显增厚,而Pt细胞变形严重且内含物大量流出;Pt和Sl均可分泌异羟肟酸型铁载体;不同有机酸的分泌量因菌株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其中琥珀酸是Pt和Sl主要分泌的有机酸;此外,Pt和Sl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也因菌株不同而异;随Cd2+浓度的增加,Pt和S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不同,其中Pt GSH含量与GR活性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Cd胁迫使Pt和Sl的SOD活性显著增强,Pt的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综上所述,Pt和Sl对Cd2+胁迫在生理生态上有不同的应激模式,随Cd胁迫的增强,Pt和Sl均可通过增强SOD、CAT、APX活性、增加AsA含量、分泌有机酸和铁载体抵御Cd胁迫;此外,细胞壁增厚、GSH螯合作用也是Sl的重要抗Cd机制.

    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褐环乳牛肝菌Cd胁迫纯培养

    灌水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张晓琪李红玉杨思杨珍平...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小麦节水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第一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CK)、越冬期1水(W)、拔节期1水(J)、孕穗期1水(B)、越冬期+拔节期2水(WJ)、越冬期+孕穗期2水(WB)、拔节期+孕穗期2水(JB)以及生产上采用的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3水(WJB)共8个处理;在第一年试验结果基础上,第二年设置CK、W、B和WB共4个处理,调查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越冬水W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群体总茎数;与CK相比,灌水处理(B除外)显著提高花前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早期灌水(如W)有利提高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转运量,而后期灌水(如B)有利提高花后积累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花前贮藏同化物与花后积累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因夏闲期降水而异;随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增加,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增大.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和比例表现为籽粒(约50%)>茎鞘+叶片(约33%)>颖壳+穗轴(约17%);灌水提高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而降低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灌越冬水W或孕穗水B处理的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而直/支比值较低.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直/支比值降低.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JB>WJB>WB>WJ>W>B>J>CK,灌2水和灌3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冬小麦群体发育、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以及节水等因素,本试验条件下以WB处理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冬小麦节水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灌水冬小麦干物质淀粉积累

    花后干旱对冬小麦光合、抗氧化特性和C4光合酶活性的影响

    李君艳姚得秀郭晓磊王志敏...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是限制小麦增产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探究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花后干旱的响应,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品种"京冬18"和抗旱型品种"农大211"为材料,调查了花后干旱及复水后冬小麦的旗叶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各器官C4光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干旱显著降低了"京冬18"的千粒重,而对"农大211"的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与"京冬18"相比,"农大211"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Fv/Fm值相对稳定,丙二醛含量的增幅相对较小,SOD和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相对较大;穗部(颖壳和籽粒)C4光合酶(PEPC、NADP-ME和PPDK)活性高于旗叶,且在干旱胁迫下被诱导增强;复水后,各项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干旱下穗部C4光合酶活性增幅与旗叶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增幅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花后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加速了膜脂过氧化和叶绿素降解,最终影响到籽粒产量;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强穗部C4光合酶活性、旗叶渗透调节及抗氧化能力,维持了粒重,减缓了产量的下降.

    花后干旱C4光合酶冬小麦抗氧化酶

    营林措施对成都绕城高速路域杨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苏天成向琳陈聪琳喻静...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四川省林权制度的改革,高速路域人工林经营模式变得多样化.本文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UP:林下种植;PT:翻耕;MO:割除灌草;AC:弃耕;CK:对照)对路域杨树人工林的影响,为其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于2020年7月中旬,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样地,对样地内乔木进行每株检尺,并记录林下物种组成,计算α多样性;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土壤pH.结果表明:UP、MO、AC处理均显著减少了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PT处理提高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不同营林措施下,土壤容重、全钾、全磷的差异性不显著,UP、PT、MO与AC处理均显著减少了速效磷、全氮与速效钾含量;UP与MO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UP、PT、MO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MO处理显著减少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土壤含水率、土壤pH、全氮、速效钾显著影响草本层多样性;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显著影响灌木层多样性.不同营林措施对路域杨树人工林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除CK外,所有营林措施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路域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大部分可由土壤速效磷、全氮、速效钾的变化来解释.

    路域森林营林措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冗余分析

    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NDVI动态变化特征

    王婧姝毕如田贺鹏徐立帅...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预测未来生态系统过程和制定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了 2002-2019年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主要生长期(4-10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影响,黄土高原植被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草原和荒漠植被由于生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NDVI呈不稳定状态,且在夏季最不稳定;日照时数的增加间接导致降水减少,产生较强的光抑制效应,造成日照时数变异系数对黄土高原生长期植被NDVI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最大(0.124),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受海拔影响,气压低,水汽蒸发量大,抑制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与生长期植被变化呈正相关;荒漠区夏季降水量突增,植被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减缓,出现NDVI变化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性;在8-10月,阔叶林高的植被覆盖度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降低,产生对降水因子的滞后响应.

    黄土高原NDVI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气候变化

    宁夏草原-荒漠过渡区不同演替阶段主要建群植物体内碳酸钙含量特征

    张嘉悦何兴东谢数清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定型碳酸钙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草原-荒漠过渡区主要建群植物体内无定型碳酸钙含量特征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测定了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主要植物叶片碳酸钙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碳酸钙含量之间有显著差异,而灌木碳酸钙含量之间没有差异显著;对于草本植物,演替初期建群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演替中期建群植物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和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演替后期建群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随进展演替,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碳酸钙含量逐渐降低;典型草原演替后期建群种体内碳酸钙含量显著高于荒漠草原演替后期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幼龄阶段叶片碳酸钙含量显著高于成龄和老龄阶段,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e)3种豆科灌木不同冠层部位叶片碳酸钙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草原-荒漠过渡区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体内碳酸钙含量的显著变化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草原-荒漠过渡区无定型碳酸钙气量法植物群落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兰州南山绿化植物种选择——以锦鸡儿为例

    杨晔张明军张宇瞿德业...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定植物种的生态恢复适用性对绿化物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兰州市南山相似生境下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柠条锦鸡儿(C.forshinskii)为对象,采用直接对比法和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对生长季两种锦鸡儿的水分来源差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锦鸡儿有多个吸水层,是非单一水源植物,生长季狭叶锦鸡儿主要吸水层位具有月份差异性,而柠条锦鸡儿除了 9月,其他月份主要水源均来自中深层(70~130 cm),贡献率达80%以上;降水发生后,狭叶锦鸡儿会转为利用表层(0~30 cm)土壤水,柠条锦鸡儿对降水响应不敏感;柠条锦鸡儿的主要吸水层位较为稳定,面对干旱胁迫时狭叶锦鸡儿能转换主要吸水层,具更灵活的吸水方式,干旱适应性优于柠条锦鸡儿,作为干旱区的绿化物种优势更为突出.

    兰州市氢氧同位素直接对比法MixSIAR狭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