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半干旱城市公园绿地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动态特征

    包红光闫晓云侯秀娟王波...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在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条件下,选择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5种不同植被配置结构及公园西侧入口处(硬质铺装,对照点CK)作为观测点,07:00-19:00同步观测PM2.5、空气负离子浓度,并对公园内污染和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不同配置结构PM2.5表现最高,夏季最低;春季日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夏季、冬季呈"双峰双谷"型,秋季呈"单峰单谷"型;公园内不同季节各配置结构PM2.5浓度日变化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Ⅱ级标准以上.除春季外,各季节不同观测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均高于CK;春季、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曲线大致呈"中午低,早晚高"的变化趋势,秋季、冬季空气负离子日变化表现为波动变化态势.公园内不同季节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均值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均值评价等级均在中等(Ⅲ)和允许(Ⅳ)浓度范围内,不同季节复层配置结构CI值较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显著度有所不同;PM2.5浓度受气压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受温度、相对湿度影响较大;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到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的影响.

    城市公园绿地PM2.5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空气质量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与情景模拟

    勾蒙蒙刘常富李乐肖文发...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对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影响.准确评估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模拟了 2034年自然发展、经济优先、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水田、旱地、草地面积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而林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城镇用地呈整体增加趋势,揭示了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并存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2000-2018年大宁河流域生境质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生境质量仍逐渐恶化,且两极化趋势明显;在未来情境中,2034年大宁河流域生境质量表现为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发展情景>经济优先情景,生态保护情境下流域局部和整体生境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大宁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应更加注重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生境质量InVEST模型PLUS模型情景模拟

    丹江口水库氮干沉降的时空特征及生态影响

    武俐宋百惠李啸林王海坡...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沉降是水库水体外源氮输入的重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有直接影响.通过采集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162个大气氮干沉降样品,分析了库区氮干沉降通量特征、典型农业期对氮沉降的贡献以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氮干沉降通量为22.60 kg N-hm-2·a-1,有机氮沉降量占总氮沉降通量的50.8%,以有机氮沉降为主;库区东北与西南区域氮干沉降通量较高,而北部和东南区域较低;春、秋季库区总氮、有机氮和尿素沉降通量高于夏、冬季,铵态氮沉降通量在夏季最高,硝态氮沉降通量在冬季最高,与氮素的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气象因素有关;典型农业期氮干沉降量月均值是非典型农业期的1.75倍,农业活动对总沉降量的贡献不容忽视;淅川库区大气氮干沉降通量是我国湖泊营养盐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2.26倍,有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需重点关注典型农业活动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丹江口水库氮沉降时空特征农业活动生态影响

    中国南北方林火时空分布及火险期动态变化特征——以黑龙江省和江西市为例

    朱贺张珍杨凇朱忠盼...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火是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2005-2017年黑龙江和江西两省卫星火点数据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的方法分析林火时空及火险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省全年林火年际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黑龙江省突变年份在2011年前后;江西省突变年份在2016年前后;江西省法定火险期设定较黑龙江省更加合理;黑龙江省林火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季林火发生期有向早春偏移的趋势,秋季林火发生期向夏季偏移并延长,春、夏和秋三季突变年份分别为2010年、2014年和2011年,冬季无突变年份;江西省林火主要发生在冬季,林火发生期有向冬季偏移并缩短的趋势,春、夏、秋、冬四季突变年份分别为2010年、2015年、2014年和2016年前后;两省林火密度呈相反的递增趋势;黑龙江省林火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增趋势,集中于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江西省林火密度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集中于赣州市和吉安市;两省各地区林火次数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黑龙江省大庆市、佳木斯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林火次数下降趋势显著;黑龙江省法定火险期伊春市和鸡西市林火次数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南北方林火的时空变化及南北两省火险期的偏移现象,为揭示林火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和林火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林火时空分布火险期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黑龙江江西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现状、适生策略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窦文清贾伟涛张久红易雪梅...
    208-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水库消落带是由于周期性水位涨落在长江干支流形成的大面积"冬水夏陆"区域,周期性的水淹胁迫导致消落带植被群落发生剧烈变化,对三峡大坝的正常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适应水淹的机制,对库区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比蓄水前后消落带的植被群落变化,总结了库区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耐水淹机制.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依靠种子休眠的方式来度过漫长的水淹期,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则可能采取"静止"策略,减缓能量消耗,待水退后迅速恢复生长.此外,对于高高程区域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不完全水淹的情况下,可能通过产生大量不定根缓解根部缺氧胁迫,降低水淹胁迫的伤害.最后,文章总结了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现状,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探讨了重建消落带植被群落的可能途径,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三峡库区消落带耐淹植物耐淹机制植被恢复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展望

    谢嘉淇徐曼王薇菡虞依娜...
    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建立并主导管理的、旨在保护为人类提供福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学界已对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等开展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福祉的重要基础,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态势可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建立和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土地利用下的响应及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价值的量化评估、服务权衡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兼具综合性、复杂性和异质性等特点,提出该研究领域需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社科类研究,尤其重视机器学习和空间工具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方法与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未来应当在加强研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驱动机制的同时,注重优化系统模型,聚焦大尺度、综合性研究,并持续关注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依存关系.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

    植物和土壤δ13 C的分析误差校正与数据标准化

    王静范昌福张琳曲冬梅...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和土壤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可用于指示、示踪和整合碳循环关键过程与功能.双路和连续流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是δ13C的两种测试技术,其精度和准确度受分析误差和数据标准化方法影响.分析误差包括记忆效应、时间漂移和信号强度依赖性等.将测定序列按样品δ13C从低到高排列或延长气路冲洗时间消除或降低记忆效应;在测样序列中内插标准物质并建立测定时间与分析误差的函数关系校正时间漂移;信号强度依赖性应先校正样品空白效应,再校正仪器非线性响应.数据标准化包括标准物质和数据标准化方法选择.选择的标准物质δ13C应涵盖待测样品δ13C,且遵循同等处理原则;标准物质数量≥4或每个标准物质重复测定次数≥4;数据标准化体系应长期稳定,并添加监测标准物质.

    记忆效应时间漂移信号强度依赖性数据标准化碳稳定同位素

    湿地生态系统网络模型鲁棒性分析

    胡子轩华静李医民
    237-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强烈干扰和破坏,研究遭受干扰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演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和生态系统特征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模型,同时基于生物的谢尔福德耐受性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一种考虑过载和欠载状态的湿地生态网络结构的演化模型.从初始负载、负载容量、负载冗余范围和负载重分配四个方面对遭受攻击的生态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同时利用鲁棒性指标揭示物种遭受干扰消亡后对湿地生态系统鲁棒性的影响.针对Teacapan湿地生态系统数值仿真,发现不同营养级的关键物种消亡对生态系统结构和鲁棒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初级生产者中的关键物种(红树林的碎屑和水中物质)消亡会导致Teacapan湿地生态网络结构迅速崩溃,生态系统鲁棒性指标迅速下降为0;而消费者中的关键物种消亡对生态网络结构波动和系统鲁棒性的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二次平衡,此时湿地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这一结果体现了红树林中的碎屑作为支撑食物链的主要食物来源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湿地生态系统复杂网络鲁棒性演化模型

    基于气体交换及OJIP光化学参数评估甜菜光温适应性及鉴定指标筛选

    李思忠张立明林明高卫时...
    248-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和强光是夏季最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果实品质.探明不同甜菜品种在高温强光复合环境条件下的光合性能及抗逆指标筛选,为甜菜耐逆品种培育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8个甜菜品种为材料,在甜菜块根膨大期,评估了不同甜菜品种在强光高温复合胁迫下叶片的光合性能,测定了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26个指标,综合评价了甜菜在复合环境约束下的耐逆性.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对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反应不同;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6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95%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8个甜菜品种划分为3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甜菜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评价数学模型:D=0.745φE.-0.320,φE.可作为鉴定甜菜品种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强弱的辅助指标.强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甜菜品种具有更高的光系统Ⅱ(PSII)单元之间能量连接性、PSII和光系统Ⅰ(PSI)之间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对放氧复合体活性的损害更小,PSII的稳定性更好.

    甜菜气体交换光化学参数鉴定指标多元分析

    《生态学杂志》投稿须知(2022年12月修订)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