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分类型细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邹佳何王海燕李成铭崔雪...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根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土壤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研究细根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蒙古栎天然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基于15块30 m×30 m样地的林分调查数据以及细根和土壤样品的测定数据,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细根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细根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P<0.05).3种林分类型细根均受N限制,天然阔叶混交林土壤养分丰富,但蒙古栎天然林土壤P较贫乏.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混交林的细根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蒙古栎天然林.3种林分的细根C∶N、C∶P和C含量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土壤C∶P是影响3种林分细根化学计量特征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白山林区蒙古栎天然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林分类型细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

    不同马铃薯品种(系)耐旱性综合评价及其指标筛选

    邢媛李凯峰周进华郭华春...
    1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马铃薯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和组培条件下PEG-6000胁迫两种不同的模拟干旱形式进行处理,通过形态与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其耐旱性差异,为马铃薯抗逆栽培及耐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盆栽苗设置正常灌水(CK)和2个干旱胁迫处理:中度干旱(T1,土壤相对湿度指数45%±5%)、轻度干旱(T2,土壤相对湿度55%±5%),组培试管苗设置4个PEG-6000浓度(5%、10%、15%和20%),对干旱胁迫下盆栽马铃薯的单株平均产量、9个形态指标、6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使用3种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供试材料的耐旱性强弱并以组培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两种不同的模拟干旱处理后,筛选出的耐旱种质较为一致,耐旱性较好的品种(系)均为高代品系D1520和"滇薯97",对干旱敏感的品种均为"青薯9号"和"滇薯1418";从15个指标中简化出脱落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数、株高、节数、分支数和叶片夹角7个对干旱胁迫敏感指标;各品种(系)的叶片数指标经组培试验验证后,可作为耐旱评价的重要指标.

    马铃薯干旱胁迫组培苗PEG-6000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

    豫南夏花生种植区土壤pH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索炎炎张翔吴士文司贤宗...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花生种植区土壤酸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花生种植土壤酸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数据收集和田间取样分析方法,获取豫南典型花生种植区正阳县土壤pH及其驱动因子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RT)模型识别影响土壤酸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正阳县花生种植土壤pH普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平均值由1980年的7.06降至2020年的5.15;弱碱性与中性土壤面积大幅度下降,酸性土壤面积增加;1980-2020年土壤pH面积变化最大的区间为-2.0~-1.5,占全县面积的51.9%;砂姜黑土区土壤酸化最严重,而水稻土和潮土区土壤pH下降幅度较小;BRT模型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是造成2020年土壤pH空间变异的最主要因素,其贡献率达到26.2%;其次是速效钾含量、年均降雨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贡献率分别为11.0%、7.7%、7.2%和6.9%;土壤pH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年均降雨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正阳县夏花生种植土壤酸化形势严峻,尤其是砂姜黑土区,具有普遍性和局部严重性的特征;所研究因素中,阳离子交换量是花生种植土壤pH空间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今后应优化水肥管理,通过维持土壤中盐基离子库的平衡,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利用率,进而有效抑制土壤酸化.

    花生种植区土壤pH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增强回归树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及其经济价值的变化分析与潜力预测

    徐思若成志影那雪迎张栩嘉...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中和愿景下,量化森林碳汇有利于制定森林碳战略和碳交易机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抗御力,对守卫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森林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碳税法,分析黑龙江省1999-2018年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及其经济价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乔木林的碳储量进行预测,从而得到碳达峰目标年的碳汇量和碳汇经济价值的预估值.结果表明:黑龙江森林碳储量由1999-2003年6.96×1011 kg增至2014-2018年的9.14×1011 kg.其中乔木林碳储量占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的99.51%~99.65%;1999-2018年黑龙江省乔木林的碳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4-2008年的1.68×1010 kg·a-1增至2014-2018年的1.76×1010 kg·a-1,碳汇经济价值受汇率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由2004-2008年的2.06×109元·a-1降至2014-2018年的1.66× 109元·a-1;在研究期内,各龄组中成熟林的平均碳汇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是森林碳汇的主要贡献者,占乔木林总碳汇量的93.93%,随植树造林力度的增强,人工林的碳汇量占总碳汇量的比重增大;预测到2030年黑龙江省乔木林碳汇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分别为1.80×1010 kg·a-1和1.89×109元·a-1.

    黑龙江省碳储量碳汇量碳汇经济价值

    重庆市悦来新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张沁张守平杨清伟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求山地新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遥感手段对重庆市悦来新城的历史影像进行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城市化前、中、后3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陆地表面温度(LST)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对LST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组合用地大量扩张,占用的主要是农田,其次是林地;总体上,城市化后比城市化前的植被长势好,其中农田、林地的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居民组合用地的植被覆盖呈大幅降低趋势;LST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同时对城市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夏冬两季表现更明显;LST与各土地利用面积呈显著线性相关;LST与NDVI呈不显著线性关系,二者的空间关系形状在3个时期均呈"三角形",植被覆盖具有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山地新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规划及热岛效应缓解提供理论依据.

    地表温度土地利用/覆被植被指数城市化悦来新城

    内蒙古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格日乐其木格乌兰图雅斯琴朝克图包木苏...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随着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牧区牧民带来巨大的生计压力.系统分析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草地修复政策,增强牧户的草地退化适应能力,减轻牧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和2019年野外采样数据及2021年牧户访谈数据,构建了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纯牧户、牧兼户和非牧户的草场面积、人均收入差异不大,纯牧户、牧兼户的家庭劳动力较丰富,非牧户家庭劳动力较少;纯牧户、非牧户的生计脆弱性较高,牧兼户的生计脆弱性较低;草地质量是纯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修复草地生态环境能够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发展以牧业为主的多样化生计、提高牧户家庭的健康水平和信贷资本,均有利于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

    农户生计草地退化牧区振兴典型草原

    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胡闪闪邹定辉周凯王芝玉...
    22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对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依托现有的海藻场资源调查结果,以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持>去除N、P营养盐>物质生产>吸收重金属>科研服务;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年均生物量为10427.42 g·m-2,海藻场面积为14.55 hm2,海藻场大型海藻资源年产出量为3983.90 t·a-1;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4.91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71亿元·hm-2·a-1;其中小梅沙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价值为7.14亿元·a-1,占年总生态价值的28.67%;七星湾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5.87亿元·a-1,占总价值的23.58%;杨梅坑-鹿嘴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5.53亿元·a-1,占总价值的22.19%;东涌-西涌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6.37亿元·a-1,占年总生态价值的25.56%;研究量化了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价值,有助于海藻场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为海洋牧场建设及相关经济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本研究形成的评估方法能为我国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评估

    新疆四种荒漠跳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比较

    迪拉拉·托留程继龙夏霖杨维康...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动物的生态学适应.已有报道表明荒漠沙鼠肠道微生物有助于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但对于广泛分布于荒漠环境的跳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栖息于新疆荒漠地区的跳鼠科(Dipodidae)为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荒漠跳鼠4个亚科的代表物种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Orientallactage sibirica)、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和三趾心颅跳鼠(Salpingotus kozlovi)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共获得1557065条有效序列,发现2708个ASV,归属于20个门、50个纲、71个目、142个科和336个属.Alpha多样性指数中,长耳跳鼠和三趾心颅跳鼠组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4组样品中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4种跳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LEfSe分析表明,4种跳鼠肠道菌群共有10个显著差异的细菌菌属,其中大部分归属拟杆菌门,并且PICRUSt分析显示4种跳鼠肠道微生物具有相似的功能,主要参与宿主的代谢过程.本研究揭示了 4种荒漠跳鼠的肠道菌群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荒漠跳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与生理生态适应提供基础资料.

    荒漠跳鼠肠道菌群16SrRNA细菌多样性新疆

    2010-2021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杨海江勾晓华唐呈瑞薛冰...
    24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优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通过对2010-2021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空气、森林游憩、林木产品供给、森林防护和林木养分固持.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具有异质性,山地森林的主要贡献为涵养水源(36.94%)、保育土壤(18.68%)、生物多样性保护(17.67%)和固碳释氧(12.44%),而城市森林的主要贡献为固碳释氧(29.37%)、涵养水源(22.49%)、净化空气(16.93%)和保育土壤(11.68%).不同类型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2010-2021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体系和评估指标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指标体系一致性构建方面.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计量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能力,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奠定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管理

    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唐敬超黄昱孙宝娣宋志文...
    254-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固态或液态微粒物质的总称.大气颗粒物的增多会对气候、空气能见度、公共卫生等造成重大影响.种植合适的植物成为减轻大气颗粒损害的良好措施,但大气颗粒物覆盖在植物叶片表面及进入植物体内都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围绕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及组成,大气颗粒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抗病虫性、植物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式及机理与减轻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综合与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综合发现,大气颗粒物对植物的影响广泛且复杂多样,并受到环境条件、颗粒物浓度及组成、植物种类及研究尺度的影响.通过提前预知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及时冲洗叶片、人工补光及合理选择并种植植物等方式可避免或者减轻大气颗粒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可增加大气颗粒物影响下景观和造林植物的研究、大尺度植被生理生态、各种化合物和微生物颗粒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研究内容可关注植物生理生态、植物叶片氮分配、叶肉细胞导度及植物遗传育种学等.

    大气颗粒物植物生理生态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