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拔、林龄和郁闭度对天山云杉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席丽李思瑶夏晓莹陈玉雯...
    2477-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为对象,分析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海拔、林龄和郁闭度条件下土壤肥力水平,旨在为科学管理天山云杉林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不同海拔天山云杉林0~20和20~60 cm 土层土壤碳、氮含量均表现为 1900~2100 m>2500~2700 m>1700~1900 m>2300~2500 m>2100~2300 m.其中海拔 1900~2100 m下0~20 cm 土层土壤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拔2100~2300 m(P<0.05),此海拔下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最高(0.45),其中63%的土壤肥力达到Ⅰ级(高)和Ⅱ级(较高)水平,表明海拔1900~2100m范围内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较好.(2)土壤碳、氮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0~20 cm 土层土壤碳、氮含量在成熟林和幼龄林或中龄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林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0.41,其中54%的土壤肥力达到Ⅰ级(高)和Ⅱ级(较高)水平.(3)高郁闭度(>0.6)条件下天山云杉林0~20 cm 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显著高于低郁闭度(0.2~0.4)(P<0.05),高郁闭度土壤肥力综合得分较高(0.37),其中38%的土壤肥力达到级Ⅰ级(高)和Ⅱ级(较高)水平,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天山云杉林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受海拔、林龄和郁闭度的影响较显著,土壤肥力指数则受海拔、林龄的影响显著.

    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海拔林龄郁闭度土壤肥力

    不同品种玉米在盐碱复合胁迫下的幼苗生长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李聪聪宋勇孙东泉
    2486-2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玉米的耐盐碱机制,推动耐盐碱玉米品种的选育,以"郑单958"和"ZN451"为试验材料,用25 mmol·L-1 Na2CO3和100 mmol·L-1 NaCl对幼苗进行盐碱复合胁迫处理,探究盐碱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郑单958"的株高、地上干重、单株总干重均极显著低于其对照组,根冠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组低但降幅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SPA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Gs、Ci、Pn、Fv/Fm、PI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ABA、J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组"ZN451"的株高、地上干重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单株总干重低于对照组但降幅不显著,根冠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SPAD值、Pn、Fv/Fm、PI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Gs、C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BAJ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玉米品种"ZN451"在盐碱复合胁迫中可能有较强的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高活性的抗氧化酶系统保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了细胞渗透压的调控能力,进而对酶活性和光合系统有了较好的保护;尽管盐碱逆境中"ZN451"的气孔导度下降,但相关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未受到损伤 因此具有较高的盐碱抗逆能力.

    玉米幼苗盐碱复合胁迫生长指标生理指标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种子传播网络

    陈巧尔牛一醒王征李宁...
    2494-2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与植物的种子传播网络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维系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21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地区调查取食鸟类多样性,并分析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关系,收集鸟类对果实(种子)的取食数据并以此构建鸟类种子传播网络,探讨鸟类特征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种类、数量、均匀度指数与植物高度、结实量和郁闭度呈显著相关(P<0.05);种子传播网络由21种取食鸟类和15种植物构成,具有嵌套性和模块性,但连接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鸟类特征与物种水平网络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数量与取食鸟类物种度、物种强度和连接多样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取食鸟类体重、体长、嘴峰长与取食鸟类物种度和连接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显示,鸟类特征对种子传播网络结构的构建和维持具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分析森林动植物关系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提供现实参考.

    取食鸟类网络结构植物特征鸟类特征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朱春霞钟绍卓龙宇颜丹...
    2502-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关键驱动力有利于深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刻画了黄河流域1990-2019年产水、净水、碳储、土壤保持和生境支持服务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了时空演变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30年间,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呈同步波动上升变化,而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则基本稳定;空间上,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分别呈现"南高北低"、"脊背与两头低而腹地高"的分布特点,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的空间分布较相似,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汾渭平原以及豫鲁流域较低;(2)5种生态系统服务均表现出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和空间分异性;关于局部异质性,产水、净水和生境支持服务皆以高-高、低-低和不显著3种聚类类型为主,另两种服务的局部集聚不明显;(3)气候和地理因子是影响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的重要因素,解释力最高的分别是年均降水和坡度;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是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最重要的驱动力.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InVEST模型地理探测器

    近20年陕北黄土丘陵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格局

    何钊全尚雪张铜会云建英...
    2514-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评价陕北黄土丘陵生态恢复区景观生态风险状况,对优化区域景观格局和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延安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与GIS空间分析,揭示景观生态风险水平及其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ERI)处于0~0.449,风险等级主要表现为低、较低及中风险区,以片状形式广泛分布于西南、黄河沿岸及西北等市域边际区县;高风险区集中于宝塔区.相比 2000年,2020年的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增多1.27×104和25.25×104 hm2,景观生态风险增大趋势明显.(2)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的Moran's I为正值,空间相关性显著,"高-高"和"低-低"值为其主要空间集聚模式,但空间集聚性先增强后减弱,局部差异性逐步突显.(3)景观生态风险热点分布于宝塔区,其土地利用以建筑用地和耕地为主,系统干扰度高,景观破碎分离,呈现出高值集聚模式;景观生态风险冷点主要分布在黄龙县、黄陵县及富县,区域海拔较高,人为干扰强度低,林地、草地斑块面积大,景观分离度和破碎度小,呈现出低值集聚模式.近20年,冷热点区域面积变化明显,空间格局波动频繁.因此,延安市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较小,但不同风险等级及其空间集聚模式和冷热点区域持续转化,需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提升景观安全性和稳定性.

    景观格局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局部热点分析延安市

    热带旅游海岛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马来西亚热浪岛和停泊岛为例

    贾戬胡文佳Tan Chun HongZainudin Bachok...
    2526-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威胁到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本研究选取马来西亚的热门旅游海岛——热浪岛和停泊岛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模型框架,结合调查数据和人类活动兴趣点空间分析方法建立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珊瑚礁的生态脆弱程度,并提出管控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珊瑚礁生态脆弱性指数为-0.30~0.66,热浪岛周边站位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08,停泊岛周边站位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26,停泊岛区域的珊瑚礁脆弱性整体高于热浪岛,高度脆弱地点主要聚集在大小停泊岛的南部,而轻度脆弱地点位于停泊岛西北和热浪岛东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珊瑚礁生态脆弱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浊度,主要人类活动因子为度假村和客运码头.控制娱乐设施与珊瑚礁区的距离、对海洋公园进行功能区划分等措施可能对降低当地珊瑚礁脆弱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当地珊瑚礁保护管理的备选对策.

    珊瑚礁生态系统生态脆弱性评价珊瑚礁珊瑚礁保护

    基于InVEST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储量空间分布及热点区域分析

    林一诚郑景明周怡宁关颖慧...
    2536-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评估,是发现区域生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当前,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存在着植被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较弱等生态问题.研究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的区域碳储量现状及空间分布格局,能够为当地解决生态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结合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对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的碳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用热点分析方法,对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热点区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2021年围场县小滦河流域总碳储量为1.47×107 Mg,其中林地碳储量为5.37×106 Mg,占总碳储量的36.64%.该区域单位面积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北部有少量高碳密度的区域零星分布.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热点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占比28.59%,冷点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北部,占比44.14%,非显著点占比较少,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因此,在热点区域应施以保护为主措施,减小人为干扰所造成的影响;而针对北部高原区的冷点区域,则应该实施以植被恢复为主的措施,比如在宜林区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以改善该区域固碳功能低下的现状.

    固碳功能地上碳库地下碳库热点分析InVEST模型

    基于GEE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以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为例

    周喆胡夏嵩刘昌义付江涛...
    2545-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评价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2000-2020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2000-201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退化和中等退化状态,而2010-202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改善和中等改善状态;地理探测器显示,区内2000-2020年单因子解释力由大至小依次为干度、绿度、湿度、热度,其中绿度和湿度之间的双因子相互作用在2000-2020年期间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监测,以及实现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遥感生态指数GoogleEarthEngine主成分分析地理探测器

    基于MaxEnt模型的北京周边山区野生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适宜性评价

    申立泉吴佳忆周鑫吕青昕...
    2555-2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在北京周边山区进行的野外调查,采集到65处野生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位点,选取22个影响野生狍分布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野生狍在北京周边山区的潜在生境分布.结果显示,训练集的AUC值为0.863,预测精度较高;最暖季均温、最湿月降水量、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和坡度的累积贡献率达90.9%,是影响北京周边山区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据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对野生狍生境进行适宜性划分(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非适宜区),北京周边山区野生狍的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3947.6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4.1%,主要分布于北京西部的太行山区域及北京东北部的燕山区域,在北京北部呈少数斑块化分布.高适宜区分布面积为319.8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0%.在进行北京周边山区野生狍种群及生境的保护实践中,应加强对野生狍适宜生境集中分布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生境保护,并通过植被保育及生境廊道建设增加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和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的野生狍生境的连通性.

    北京周边山区MaxEnt模型生境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