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滇重楼生理特性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赵晶晶李卓蔚许凌峰丁博...
    3982-3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桃林下产业发展迅速.为了解核桃凋落叶分解的化感作用机制,为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滇重楼生理特性及药用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0(H1)、60(H2)、120(H3)、180 g·盆-1(H4)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结果 表明,核桃凋落叶对滇重楼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根茎鲜重、干重和折干率的调控效果呈"低促高抑"的规律.与CK相比,H1对滇重楼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凋落叶施用量超过滇重楼的耐受阈值时,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核桃凋落叶施用量的增加,滇重楼叶片内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核桃凋落叶分解产生的正效应或负效应均会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总体来说,低剂量的核桃凋落叶可以促进滇重楼的生长,而高剂量的核桃凋落叶通过促进氧化损伤和抑制叶绿素合成对滇重楼生长产生了强烈的化感作用,若"核桃+滇重楼"进行复合种植,需要严格控制好核桃的种植密度.

    核桃凋落叶滇重楼化感作用抗逆生理药用品质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共生细菌对绿僵菌的抑菌活性

    方林鑫李志红张亚波张威...
    3990-3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僵菌是重要的害虫生防资源,其防治效果常受到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而其内在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测定了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体内次生内共生菌——吉伯伦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gyllenbergii)对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不动杆菌发酵液与挥发物对平沙绿僵菌孢子萌发及产孢量均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发酵液对菌丝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但作用时间较短,至处理后第7天,这种抑制效果即不明显,挥发物则对菌丝生长无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筛选不动杆菌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α-蒎烯、苯胺、壬醛、2,4二叔丁基苯酚、柠檬烯、l-十二烯和二甲基三硫对绿僵菌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针虫内共生菌吉伯伦不动杆菌对绿僵菌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筛胸梳爪叩甲次生共生菌挥发物抑菌活性生物防治

    筑坝渠化河流氮磷迁移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响应

    鲍林林钱骏佟洪金陈杰...
    3998-4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闸坝建设显著提高了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筑坝致使河流渠道化,是影响氮磷迁移和水体富营养化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平水期釜溪河流域内威远河、旭水河筑坝渠化河流的4个筑坝河段和1个无闸坝的普通河段为对象,通过河流氮磷通量估算和水体营养状态评估,探讨了筑坝渠化河流的氮磷滞留特征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关系.结果 表明,河流水体存在总磷、铵氮和有机质等污染,特别是支流小流域的污染较为突出.各河段总氮、总磷滞留效率(RL)平均为101.5和4.7 mg·s-1·km-1,其中,旭水河筑坝河段的氮磷滞留效率最高(分别为310.0、12.9 mg·s-1·km-1),为氮磷净滞留(RL>0),其次为威远河筑坝河段(-55.1、-0.2 mg·s-1·km-1)和普通河段(-2.3、-1.9 mg·s-1·km-1),为氮磷净输出(RL<0);由于流速和氮磷外源输入、内源释放等影响,釜溪河流域筑坝渠化河流的氮磷滞留效率较水库等拦蓄水体低.筑坝渠化河流的综合营养指数(TLI)平均为54.1,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而无闸坝的普通河段水体为中营养(TLI为42.9);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与流速呈负相关、与营养物质浓度呈正相关,氮磷污染较重的筑坝渠化河流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因此,应加强釜溪河流域内外污染源控制,优化河流水动力条件,以减轻富营养化风险.

    釜溪河流域船闸堰渠化河流滞留效率富营养化

    同域分布的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及种间联结关系

    赵晨光陈飞颜再奎刘兴元...
    4008-4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种间采用何种方式分割资源,达到同域共存的目的 ,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设45台红外相机,共获得白腹锦鸡独立有效照片116张,红腹角雉独立有效照片147张.日活动节律分析显示:白腹锦鸡的活动时间为0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8:00-10: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9:00和18:00两个时间点;红腹角雉的活动时间为05:00-21: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8:00和18:00两个时间点.两种雉类均为营昼行性活动,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季节的活动频率并不相同,白腹锦鸡在5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3月和4月.红腹角雉在5月、8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种间联结性分析显示二者种间关联性不强,两种雉类通过减少空间重叠活动,避免了种间竞争,这种空间上的分化方式有利于二者的共存.

    白腹锦鸡红腹角雉活动节律种间联结

    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的窝雏合并现象

    刘冬平姚文志李国栋徐立军...
    4015-4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了长白山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窝雏合并行为,即亲鸟将不相关的其他雏鸟并入自己的窝雏之中进行混群抚育的现象.2017-2020年的4个繁殖季节,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漫江河道的平均营巢密度为(0.65±0.17)巢·km-1(n=4),出雏后的家庭群密度为(0.39±0.05)群·km-1(n=4).4年中共统计到37个家庭群,平均窝雏数为(8.5±2.8)(n=37).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比例平均为26.5%±6.8%(n=4),在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与未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的窝雏数无显著差异(8.3±2.3 vs 8.5±3.0),但合并群雏鸭的数量(18.3±8.3)显著大于家庭群的窝雏数.大部分(83.3%)窝雏合并发生在雏鸭30日龄以前,发生的地点在觅食场所或休息场所,其原因可能是亲鸟之间的争斗抢占或雏鸭的意外走失和混群.中华秋沙鸭窝雏合并现象的发生,可能与长白山地区营巢密度较高、亲鸟竞争育雏领域有关,也可能与该物种单亲抚育后代、缺少对窝雏的有效保护相关.建议今后使用彩环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探明这一濒危物种窝雏合并现象的内在机制,评估亲鸟因窝雏合并导致的适合度变化.

    中华秋沙鸭窝雏合并长白山漫江适合度

    安宁河流域夏季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马宝珊魏开金徐进徐滨...
    4020-4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安宁河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于2018年6-7月对安宁河干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河流纵向梯度下的底栖动物空间格局.结果 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5门34科57种,其中水生昆虫最多(44种);安宁河干流物种丰富度低于支流;干流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四节蜉(Baetis sp.)、纹石蛾(Aethalopsyche sp.)和尖膀胱螺(Physa acuta),支流优势种为短脉纹石蛾(Cheumatopsyche sp.)、弯握蜉未定种1(Drunella sp1)、扁蜉(Heptagenia sp.)和角石蛾(Stenopsyche sp.);安宁河干支流底栖动物的密度较为接近;沿"上游-下游"纵向梯度,安宁河干流底栖动物密度呈下降趋势.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安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密度与水温、pH和底质类型密切相关.

    安宁河底栖动物纵向梯度空间分布格局环境因子

    温度对黑斑侧褶蛙变态时长及PHA-P反应的影响

    张志强王佳慧金冰艳陈利...
    4029-4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温度对蝌蚪变态时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21、23、25和27℃水温条件下,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37期蝌蚪的变态时长,以及变态后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P)反应的变化.结果 表明:体重、体长及体重与体长的比值均无组间差异,21、23℃组的变态时长显著高于25和27℃组;对PHA-P的反应的峰值均出现于注射后3h,随温度升高呈递增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21℃组注射后3h显著高于0、9和12 h,23℃组注射后3h显著高于0和12h,25和27℃组注射后3和6h都显著高于0h;升温使黑斑侧褶蛙的变态时长明显缩短,对PHA-P的反应峰值趋于增加但未前移或延迟,说明发育过程中适当升温并不以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作为代价.

    蝌蚪水温植物血凝素发育

    生物炭与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淋洗去除污染土壤中PAHs的效果及其机制

    于金龙孙梨宗薛晨阳贾春云...
    4034-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生物炭吸附与表面活性剂淋洗联合修复PAHs污染场地土壤,通过外源添加70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淋洗PAHs效果的影响;通过老化后的含芘高岭土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生物炭吸附与TX-100淋洗联合修复的驱动机制.强化淋洗修复结果显示:TX-100浓度为10 g·L-1,淋洗时间为16h,固液比为1∶10,转速为150 r·min-1,对本研究选取的PAHs浓度为94.97 mg·kg-1的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最好,解吸率达66.2%;添加1%土壤质量的稻壳生物炭,稳定14 d后,TX-100对PAHs解吸率从对照的66.2%提高到了80.6% (P<0.05),其中四环PAHs的解吸量占比最高(42.1%).高岭土模拟结果显示:添加1%土壤质量的生物炭14 d后,高岭土中芘含量从50 mg·kg-1降低至27.77 mg·kg-1,同时TX-100可以有效洗脱生物炭上吸附的芘,解吸率达80.2%.扫描电镜和光谱学分析显示:生物炭可以吸附TX-100,而被吸附的TX-100又会占据部分生物炭孔道,后者在1600 cm-1处的C=O和C=C吸收振动峰和1103~1025 cm-1处的C-O-C吸收振动峰明显减弱,进一步导致PAHs从固相向液相的迁移.因此,在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前,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AHs的解吸率.

    生物炭表面活性剂PAHs界面迁移

    城市街谷行道树对PM2.5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苹苹苗纯萍陈玮胡远满...
    4044-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人居环境中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街谷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空间形式与特征之一,是城市各种公共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汽车尾气污染最严重、日常人口密度最大的公共空间类型之一.城市街谷的几何形态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运用ENVI-met模拟软件,以沈阳的气象条件为研究背景,理想状态下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街谷高宽比(H/W=0.5、1和2)、3种街谷走向(NE-SW、NW-SE、E-W)和2种行道树(杨树、松树)对街谷内大气颗粒物PM2.5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PM2.5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的趋势.街谷高宽比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高宽比为l的街谷中PM2.5浓度最高.同方向、同高宽比街谷下,不同种类的行道树的PM2.5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行道树的种植对街谷中行人高度的大气细颗粒物的减缓起着一定的负面作用.

    行道树ENVI-met街谷PM2.5

    基于RSEI指数的东北矿区生态质量变化评价:以辽宁弓长岭区为例

    胡思汉姚玉增付建飞赵金桐...
    4053-4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类扰动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矿业开发对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地区为例,基于1999、2003、2010、2015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弓长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1999-2020年总体的生态质量以优为主,所占面积比例均达到80%以上;5个时期的RSEI均值分别为0.927、0.931、0.891、0.883、0.894,其整体呈先略微上升,接着持续下降,最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生态质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区域为矿区以及城镇.弓长岭地区生态质量的变化与该地的矿业开发活动密切相关.

    遥感生态指数弓长岭铁矿土地利用生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