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菌根与植被生长:多变环境下的相互作用

    王甜甜田育红吴秀臣张好强...
    4061-4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菌根作为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组成的共生体,影响植物-土壤系统水分吸收、养分运输等过程,进而影响植被生长.伴随着全球环境变化,植被生长面临着多重胁迫.在此背景下,系统理解变化环境下菌根对植被生长的调控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多变环境下菌根和植被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养分亏缺、干旱胁迫、盐胁迫及重金属胁迫等条件下菌根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并对变化环境下菌根作用于植物生长的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简要概括,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系统深入研究菌根生态学,揭示菌根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及机理,对我国可持续生态恢复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菌根-植物-环境植物生长环境胁迫环境变化植被恢复

    水相及沉积物固相污染物作用下摇蚊幼虫口器畸形研究进展

    田文龙侯桂林张瑗玲杨佳...
    4069-4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及底泥污染物对底栖动物具有致畸作用.双翅目摇蚊科(Diptera:Chironomi-dae)幼虫对水体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口器形态畸变被视为水体底泥质量监测及环境压力评估研究中最具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之一.文章综述了摇蚊口器畸形的发现和畸变形态、致畸污染物及可能的致畸机理,并指出目前畸形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领域研究进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广布性:污染水体中摇蚊口器畸变普遍存在,目前不同属种幼虫畸变形态的描述已较为详尽;(2)区域差异性:不同研究报道的畸形率差异较大,识别及标准的不统一可能是导致畸形率高估或低估的主要原因;(3)因果效应非线性: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摇蚊幼虫的致畸作用明显,其致畸效应的生物测试实验已在全球范围开展,但单一污染物与幼虫畸形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仍不明确,污染物致畸过程及机理尚不明晰.未来,基于摇蚊畸形的水环境监测及污染物毒性评估分析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明确单一污染物与摇蚊畸形间剂量-效果关系;(2)统一畸形表征参数;(3)制定规范的生物测试实验室控制规程;(4)国内污染水体摇蚊畸形现象鲜见报道,迫切需要野外调查及室内生物测试研究联合开展,以找到适合本土水体质量评估的有效生物指标及污染物生态效应的早期预警信号.

    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摇蚊口器畸形水环境监测

    城市化对磷循环的影响

    王铭齐李枝坚曾辉
    4081-4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过程对于磷循环的影响及其负面生态环境效应是当前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人为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相关的文献报道看,磷循环受到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演化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磷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城市化地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景观格局特征的空间拓展与演化,是城市化地区影响磷循环的重要因子.城市化地区磷循环的各种影响因素还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组合作用,改变地表覆盖特征和局部水土过程,共同控制和影响城市化地区的磷循环过程.城市磷问题涉及众多因素,开展综合性的基础研究和探讨问题解决路径,为城市化过程中磷资源开发利用和磷污染问题管控提供指导.

    城市化磷循环工业化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空间格局

    我国城市通风廊道研究与实践进展

    房小怡李磊刘宛任超...
    4088-4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通风廊道作为协同解决城市气候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本文回顾了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由来,总结了其功能与机理,重点梳理了我国通风廊道规划研究与实践进展,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廊道划定工作提供参考.通风廊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气流进入城市建成区内部提供通道,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优化以减少风的损耗,结合科学保护城市开敞空间,促进局地空气流通,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建筑物能耗和提高城市宜居性也有积极作用;而城市内部的功能布局、用地类型、空间形态、建筑高度和密度等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对这种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我国通风廊道规划研究与实践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古代风水与营城、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末的恢复阶段、21世纪初期的发展阶段和2012年至今生态优先的新阶段.全国超过2/3的省开展了相关工作,在技术方法、应用策略和政策法规3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风廊道规划体现了快速城镇化进程背景下中国城市对发展质量的追求,但在规划过程中的介入时间、跨领域融合、与城市设计衔接及廊道绩效评估机制等工作途径层面仍存在问题,在气象观测分析、仿真模拟、效果评估等技术层面也有诸多提升空间.

    城市气候风环境国土空间规划

    基于无人机视频流的草原放牧家畜在线检测和体重估算

    王东亮廖小罕张扬建丛楠...
    4099-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确实时的家畜数据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地面调查和基层上报方式获取,成本高、实时性差.本文在构建家畜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和体重估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家畜实时监控系统(http://218.202.104.82:5806/vid),利用无人机视频流,实现了家畜的在线识别、计数和体重估算.家畜识别模型训练使用了13803张无人机影像块和视频图像帧,牛的检出率为90.51%,错检率为11.64%,漏检率为9.49%,羊的检出率为91.47%,错检率为7.04%,漏检率为8.53%.体重估算模型构建采用了在青海和内蒙等地实测的头体长和牛体重数据,对牛和羊体重的估算精度分别为90.28%和90.00%.该系统将无人机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于家畜监控领域,对禁牧、休牧等草原放牧家畜监管,以及帮助牧民远程监控家畜有重要意义.

    无人机实时视频流深度学习家畜识别体重估算

    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付梦娣刘伟玮李博炎任月恒...
    4109-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对促进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国家公园建设的目标和定位,以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状况、物种多样性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生物安全状况和生态环境破坏状况5个类别、16个评估指标的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估过程.以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评估试点以来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探讨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性.结果 表明:天然生态系统面积总体持平,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基本不变,2016年和2019年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指数分别为0.56和0.59,土壤保持能力指数均为0.11;2016年主要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为0.32;选取藏羚作为园区重点物种,种群数量显著增加;2016年和2019年保护成效指数(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index,PEI)分别为7.61和7.64,ΔPEI为0.03,未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存在生物安全风险,综合判定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等级为一般.评估体系能够反映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可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国家公园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

    猕猴桃主栽品种气候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陈曦岳伟徐建鹏陈金华...
    4119-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化评估气象条件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贵州、陕西、浙江、湖南和安徽等地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等品质数据,以及日照、气温、降水等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猕猴桃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构建了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结果 表明:糖分转化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是猕猴桃品质形成的关键期,该时段的温度、光照是影响猕猴桃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影响中华猕猴桃品质的气候指标主要有成熟前13-15旬的气温日较差(TD13-15)、成熟前1-6旬的日照时数(SSH1-6)、年气温日较差(TDy)及果实生育期气温日较差(TDp);影响美味猕猴桃品质的气候指标主要有成熟前13-18旬最高温度(Tmax13-18)、成熟前1-3旬最高温度(Tmax1-3)、成熟前7-9旬气温日较差(TD7-9)、成熟前16-18旬最低温度(Tmin16-18)、成熟前1-6旬平均温度(T1-6)、生育期降水量(Pp)及成熟前1-3旬日照时数(SSH1-3);对建立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和预测检验,检验等级与实际等级偏差不超过1个等级的比例均达90%以上,评价模型可客观反映气候条件对猕猴桃品质影响.

    猕猴桃气候品质通径分析固酸比

    基于PCA敏感波段筛选与SVM建模的银川平原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算

    尚天浩毛鸿欣张俊华陈睿华...
    4128-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银川平原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实现SOM的快速、准确监测,本研究以银川平原5 km×5 km网格法采集的171个表层土壤样品为对象,测定SOM含量及其野外350~2500 nm高光谱反射率.对光谱经重采样和预处理后得到标准正态变量(SNV)、峰值归一化(MAN)、一阶微分(FDR)、对数的倒数(LR)和倒数的对数(RL)5种光谱指标.基于相关系数法确定SOM的敏感光谱波段,进而采用逐步回归(SR)、灰色关联度(GCD)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敏感波段进行最优建模变量提取,最后结合岭回归(R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神经网络(BPNN)建立SOM的估算模型.结果 表明:与REF相比,经常规变换后5种光谱指标与SOM间的相关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SR、GCD和PCA提取最优建模变量,光谱指标SNV为共有输入变量;与SR和GCD相比,PCA筛选方式所建模型估算精度最优.基于光谱指标RL建立的PCA-SVM模型精度最高,RC2、RP2和RPD分别为0.74、0.78和2.08.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光谱变换、变量筛选方式和建模方法下的模型精度,确定RL-PCA-SVM为最优估算模型,可以为银川平原及同类地区SOM含量的快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高光谱有机质光谱预处理变量优选方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