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林奕伶武海涛芦康乐管强...
    3806-3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炭沼泽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且其生物区系组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探究泥炭沼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对于理解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无脊椎动物是泥炭沼泽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泥炭沼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参与者。大量研究报道了无脊椎动物在泥炭沼泽中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主要类群包括线虫、跳虫、甲螨、蚂蚁、蜘蛛、甲虫、摇蚊幼虫等,热点地区为欧洲、美洲、中国、东南亚等。本文总结了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组成特征及无脊椎动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1)对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区系进行系统调查,完善相关名录;(2)进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的反馈效应及生态功能研究;(3)重视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

    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碳汇及其对"双碳"目标贡献预测

    朱念福郑晔施童冉原文文...
    3817-3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森林生长+森林采伐+新造林+森林质量提升"情景,预测长三角地区未来乔木林生物量碳汇及其对"双碳"目标的贡献,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林业"双碳"目标政策提供参考。利用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采用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分优势树种(组)每公顷蓄积量-林龄模型,汇总同类研究获得生物量转换因子参数和树种含碳系数区间,估算乔木林碳储量,通过前后两期碳储量的差值估算碳汇量,预测2030年和2060年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碳汇及其对"双碳"目标贡献率。结果表明:到2030年,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碳储量为343。46 Tg,较基准年增加碳汇141。79 Tg,其中森林采伐减汇25。88 Tg,新造林(生长+质量提升)增汇12。96 Tg,森林质量提升(现有乔木林)增汇55。94 Tg;年均碳汇量为9。01 Tg·a-1,相当于吸收33。04 Tg的CO2,约抵消2030年碳排量的1。81%("碳达峰"贡献率)。到2060年,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碳储量为573。55 Tg,较2030年增加碳汇230。09 Tg,其中森林采伐减汇13。46 Tg,新造林(生长+质量提升)增汇25。77 Tg,森林质量提升(现有乔木林)增汇72。76 Tg;年均碳汇量为7。67 Tg·a-1,相当于吸收28。12 Tg的CO2,约抵消2060年碳排量的9。53%("碳中和"贡献率)。综上,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碳汇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固碳途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逐渐上升,具有较好的森林"碳库"功能,但存在碳汇总量不高、分布不均衡和碳汇潜力未充分发挥的问题。未来合理采伐促进森林更新,持续开展森林经营提质增汇活动,采用高固碳树种造林,推进碳密度低的人工纯林向碳密度高的混交林转变等是提升未来森林固碳能力的关键,将有助于长三角地区实现"双碳"目标。

    长三角地区乔木林生物量碳汇"双碳"目标

    多目标情景下面向生态需水保障的排污权交易

    梁莹李静李悦王太山...
    3828-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构建精细的地区特征性机制约束群,面向生态需水保障开展多目标导向排污权交易系统优化,以"模拟-机理-策略"为主线,探讨大沽河流域青岛段河流湿地不同生态配水量、排污权初始分配目标的影响,揭示生态配水与初始分配目标的最优策略。研究发现:(1)主要买方为胶州畜禽业,工业用户为卖方。(2)初始分配目标U(以高效益为目标)下,系统用水总量、污染负荷及效益最高,目标L(以公平性为目标)下最低,但其交易市场活跃。(3)随生态配水量增加,流域用水、交易量及效益减少,高生态配水下开始发生枯水年交易,但系统交易量降低。(4)基于TOPSIS方法(优劣解距离法)开展多判据分析,得到最优策略为生态配水量取天然径流量的25%,初始分配目标情景为公平性目标。

    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目标双层规划生态需水TOPSI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