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化学计量比与个体大小间相对关系

    蔡年辉胡兆柳贺斌成思丽...
    130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苗木个体大小间的相对关系,本研究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对象,对根、茎、叶、单株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器官及单株生物量与氮磷钾含量、化学计量比(N∶P、N∶K、P∶K)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含量均表现为叶>茎>根,各器官及单株的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化学计量比在各器官间表现不一,叶具有较高的N∶P、N∶K,根具有较低的N∶P、N∶K和较高的P∶K,茎的N∶P、N∶K居中,茎、叶中的P∶K接近.各器官及单株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叶、单株的N∶P与个体大小间呈负相关,根、茎、叶、单株的P∶K与个体大小呈正相关,根、茎、叶、单株的N∶K与个体大小的关系不一,其中叶、单株的N∶K与个体大小呈负相关,根、茎的N∶K与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并进一步构建了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生物量间的拟合模型.研究结果揭示了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与个体大小间相对关系的变化特征.

    C∶N∶P营养元素生物量异速生长

    果实膨大期茎直径微变与环境因子和果实直径增长的关系

    张祎赵艳霞徐梦莹孙擎...
    1307-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将反映水分状况的茎直径与果实直径增长联系起来的可行性,为果实膨大期选取适宜诊断指标,调控果实生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云南地区桃树和石榴树果实膨大期的茎直径微变化,分析了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和日最大值(MXSD)两个指标对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响应,以及茎直径生长参数与果实直径日增长量(FDG)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果树的茎直径日最大值和日最小值均出现在特定时段;MDS和MXSD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敏感(r2≥0.50,P<0.001);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两种果树MXSD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2=0.65和0.45,P<0.001),桃树MDS呈极显著线性减少趋势(r2=0.39,P<0.001),而石榴树MDS与其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P>0.05);基于MXSD计算的两种果树茎直径日增长量(SDG)与FDG之间的显著关系(r2=0.48和0.38,P<0.001)显示,果实直径生长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要滞后于茎直径,且当桃树SDG不低于-0.005 mm.d-1、石榴树SDG不低于-0.063 mm·d-1时,果实直径的增长趋势不会受到影响;而两种果树基于MDS的日增长量均与FDG没有明显相关性.表明两种果树的MXSD是果实膨大期较为合适的指标,环境胁迫对果实直径生长的影响可以通过MXSD随时间的变化来监测.

    果实膨大期茎直径气象因子土壤水分果实直径增长

    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和收益的影响

    张加良孔涛高熙梣李多美...
    1314-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西北沙地区域生态脆弱,果农间作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收益双赢,应用较为广泛.为掌握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苹果-花生、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4种间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作系统0~60 cm 土层、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和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并与苹果单作、作物单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各间作系统各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表聚性,表土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土层(20~60 cm);在水平方向上,苹果-花生间作的土壤养分激烈竞争位点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间作的土壤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总体位于果树带(0~100 cm).对土壤养分综合指数而言,在9类种植模式中,花生单作、苹果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就养分效应而言,氮素总体表现为正效应,碳磷总体表现为负效应,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养分竞争关系,4种间作系统对土壤磷素需求量较大.4种间作中,苹果-红薯的土地当量比(LER)和土地收益比(IER)最高,苹果-谷子的LER最低,苹果-大豆IER最低;从土壤养分与土地收益的综合指标——土地种植评价指数角度考虑,间作模式的评价指数优于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模式为最优选择.综上所述,苹果-花生间作模式是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的最优模式,建议在苹果-花生间作模式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处多施入有机肥和磷肥.

    果农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经济收益辽西北沙地

    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李文慧陈浩楠南雄雄林妍敏...
    1324-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种植覆盖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对宁夏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枸杞单作+不施有机肥(S0)、枸杞单作+中量有机肥(2 kg·株-1,S1)、枸杞单作+高量有机肥(4 kg·株-1,S2)、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不施有机肥(M0)、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中量有机肥(2 kg·株-1,M1)和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高量有机肥(4 kg·株-1,M2)6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其与其他理化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驱动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枸杞单作相比,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0~20cm 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了 55.3%、25.2%和79.0%,同时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也显著提高了 18.4%、26.8%和18.4%(P<0.05).而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与未施用有机肥处理相比,中量有机肥处理0~20 cm 土层S1和M1处理的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显著提高,高量有机肥处理仅M2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61.9%、59.4%和64.9%(P<0.05).而20~40 cm 土层S1和 S2处理的碳库指数显著降低,M1和M2处理的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共同解释了碳库管理指数98%的变化.综上所述,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复合种植模式能有效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覆盖作物有机碳组分活性碳库碳库管理指数结构方程模型

    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两种典型荒漠河岸林植物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陈晓楠伊力努尔·艾力高文礼王海鸥...
    1333-1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是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中两种典型的菌根植物,二者在幼苗生长脆弱期受盐胁迫影响较大.为探讨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空白对照(CK)、接种AMF(CK+AMF)、盐胁迫(S)和盐胁迫下接种AMF(S+AMF)4种处理,测定幼苗根系AMF侵染情况(侵染率、侵染强度)、幼苗生长(株高、基径、冠幅、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总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的侵染率、表观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0.05);接种AMF可促进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及Fo、Fm和qP值,减小NPQ值及盐胁迫时间对Fv/Fm、Fv/Fo的变化幅度,提高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减弱盐胁迫对幼苗的伤害;AMF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的缓解作用大于多枝柽柳幼苗;盐胁迫下AMF可通过增加宿主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来促进幼苗生长,并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存在差异.

    丛枝菌根真菌盐胁迫多枝柽柳疏叶骆驼刺根系叶绿素荧光

    光质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大小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朱飞霞夏亦雪张春梅邓睿...
    1341-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光质对藻细胞大小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将铜绿微囊藻置于LED红光、LED绿光、LED蓝光、LED白光下进行30次传代培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D蓝光和LED绿光培养的藻细胞粒径显著变大(P<0.05),>3μm的细胞比例分别提高16.6倍和7.4倍;LED白光与对照组的细胞粒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LED红光的细胞粒径显著减小(P<0.05);细胞粒径变化与生长速率、光合活性和细胞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LED蓝光生长速率最大,光合活性最高,各细胞组分的含量最高,其次为LED绿光>LED白光>对照组>LED红光;生长速率、光合活性、各细胞组分含量与细胞粒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确认光质对细胞大小及其生理代谢活性的影响,对深入认识光质调控藻类生理活性的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铜绿微囊藻光质细胞大小生理活性

    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结构

    罗佳鑫鲍敏韩军张强元...
    1348-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鸟类分布现状,于2019年1-9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湿地公园4种生境类型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3种,隶属于16目33科,其中优势种5种,分别为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大白鹭(Ardea alba)、渔鸥(Ichthyaetus ichthya-etus)和麻雀(Passer montan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黑鹳(Ciconia nigr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 种,分别为大天鹅(Cygnus cygnus)、黑颈(鸊)(鷉)(Podiceps nigricolli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旅鸟占鸟类总种数的46.58%,留鸟为27.40%,夏候鸟为15.07%,冬候鸟为10.96%;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3.0588),其次为春季(2.8530),秋季最低(1.6032);人工湖生境类型多样性(2.3602)高于其他3个生境,游禽和鸣禽最多(34.25%),其次为涉禽(16.44%).研究结果可为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动物保护和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鸟类多样性湿地青海省

    基于巢隐蔽度影响繁殖成功的巢树选择:以湖南浏阳大围山红嘴相思鸟为例

    杨君林李旭丰周琳李继承...
    1354-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选择适宜的巢树营巢是重要的巢址微生境选择策略,巢树提供高隐蔽度的巢址对于增加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巢树选择偏好及其对繁殖成功的影响,2019-2021年在湖南浏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对其185个鸟巢的巢树特性、巢位特征及繁殖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红嘴相思鸟巢树选择偏好、巢位隐蔽度和繁殖成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红嘴相思鸟对巢树生活型及物种的选择上表现出显著偏好,尤以湖南玉山竹(Yushania farinosa)、华空木(Stephanandra chinensis)、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等灌木和小径竹树种的选择频率最高.(2)红嘴相思鸟对不同方位的巢位隐蔽度需求不同,更倾向于选择巢上隐蔽度(Mean=63.14%±1.65%)和巢周隐蔽度(Mean=51.89%±1.53%)较高的巢位.(3)鸟巢的综合隐蔽度指数均值为45.23%±1.65%,与繁殖成功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中,"巢隐蔽"假说能较好地解释红嘴相思鸟巢树选择偏好,结果可为区域性红嘴相思鸟繁殖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鸟类巢址微生境巢树选择策略

    贵州紫云县黑颈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柴鑫杨卫诚杨涛潘承钱...
    1360-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紫云县是近年新发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北扩的集中分布区.2021年1月—2022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手段,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及重叠指数分析黑颈长尾雉的日活动节律和季节性差异,同时对黑颈长尾雉集群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6台相机累计工作12664 d,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508张,合计570只次;黑颈长尾雉主营昼行性活动,雌性与雄性个体均在07:00-09:00、17:00-19:00有两个地面活动高峰期,日活动强度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要行为是觅食和位移,其中雄性觅食与位移行为分别占总频次的47.32%和34.23%,雌性占56.76%和27.76%;在各月份间的相对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频率在10月达到峰值;黑颈长尾雉数量为2只的群体占比最大,占总体的73.81%,以混合集群为主,集群方式在繁殖与非繁殖季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为该区域黑颈长尾雉的保护管理及该物种的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红外相机黑颈长尾雉活动节律行为时间分配核密度估计

    黄脊竹蝗产卵偏好生境因子分析

    李志红滕莹王坚娅舒金平...
    1367-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我国南方竹区危害较大的竹子害虫之一,分析影响黄脊竹蝗产卵选择和产卵量的相关生境因子,为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在黄脊竹蝗暴发区选取产卵地与非产卵地,通过测定土壤因子(土壤含水率、营养元素)、林分因子(新竹数量、老竹数量、竹林盖度、植被盖度)以及立地因子(天窗面积、坡向、海拔等),通过对比分析研判影响竹蝗产卵选择的生境因子,同时统计不同产卵地竹蝗卵块数,明确影响黄脊竹蝗产卵量的关键因子.黄脊竹蝗偏好将卵产于向阳的南坡中下部,竹林天窗存在有利于黄脊竹蝗产卵.产卵地与非产卵地在海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卵地与非产卵地在新老竹比例、竹林盖度、全磷、钾、土壤含水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竹子数量及土壤含水率与卵块数存在高度相关,海拔与卵块数存在负相关.新老竹比例、土壤含水率是影响黄脊竹蝗选择产卵地偏好的主要因子,竹子数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产卵量的关键因子.

    黄脊竹蝗产卵偏好土壤因子林分因子立地因子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