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省植被物候时空变化以及地形对物候的影响

    王贝贝周淑琴荆耀栋宋晓静...
    1839-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山西省植被物候特征,基于MODIS NDVI数据,采用Double Logistic拟合法重建2000-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研究区植被物候,并分析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和地形差异对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2015年物候变化显著,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每年提前约0.7 d(R2=0.665,P<0.01),生长季结束日期(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每年推迟约1.5 d(R2=0.601,P<0.001),生长季长度(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LOS)每年延长约2.2 d(R2=0.772,P<0.001);不同植被物候变化速率不同,植被SOS按提前速率依次为草地>农作物>林地;EOS按推迟速率依次为林地>农作物>草地;LOS按延长速率依次为林地>草地>农作物;区内植被物候空间差异显著,植被SOS、EOS、LOS由低纬度到高纬度,从西经到东经依次表现为推迟、提前、缩短;研究区植被物候在海拔、坡向、坡度3种地形因子上差异显著;海拔12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显著,海拔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阳坡SOS比阴坡提前约1 d,EOS推迟约0.8 d,LOS延长约1.8 d;坡度小于16°的区域,坡度增大,SOS显著提前,EOS显著推迟,LOS显著延长;植被物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变化显著,而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地形是物候存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

    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地形差异山西省

    多尺度碳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底阳平曾辉张扬建陈宁...
    1849-1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是指机体用于生长的碳量占其吸收总碳量的比例,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分配模式的重要参数.对CUE的研究可利用多种方法从多尺度开展,然而CUE的高尺度敏感性导致不同方法之间的结果变异性较大,难以整合并且扩展外推,成为制约CUE研究方法及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CUE常见的测定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应用尺度差异分为样地尺度、生态系统尺度、景观和区域尺度以及大陆和全球尺度,概述各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随后,分尺度综述CUE的研究进展,发现CUE受到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控制着CUE,CUE数值也随尺度和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异.建议今后对CUE的研究应该综合考量生物和环境等多要素交互影响效果,通过机理和技术研究提升数据测定的准确性,以及整合多尺度结果为模型优化提供新思路.

    碳利用效率(CUE)测定方法多尺度多源数据

    长江流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张琦郭庆军陶正华
    1861-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汞污染,汞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诱变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长江经济带高度集聚的工业发展和人口密度,使得长江流域接纳了大量的化工、钢铁、炼油等工矿废气、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流域内的汞污染严重,亟需关注.为了解目前长江流域的汞污染及研究现状,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长江流域重金属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相关成果,分别从大气、水、沉积物、水生生物、土壤以及植物各个环境介质展开了论述,包括各区域介质中汞的浓度、形态、分布、污染来源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非传统汞同位素在长江流域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来源分析,并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冀能为长江流域汞污染的研究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参考.

    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长江流域

    北京市平原区中小河流生态综合评价

    桂玉茹白洁高婷常国梁...
    1874-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城市平原区中小河流管理中,多以强化河流防洪功能为主,对中小河流的生态状况研究并不充分,导致中小河流生态问题的识别不够全面,难以为中小河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以北京市平原区11条典型中小河流为例,构建包括河流水文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流形态和河岸带5个要素、11项指标和4个评语等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对11条河流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引水渠、运潮减河等6条河流生态状况差(Ⅳ级),凉水河、南沙河等5条河流生态状况一般(Ⅱ级);诊断分析表明,河流水文水量、水质和水生生物状况整体较差,各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水量短缺,流态单一、水质差等问题;河流形态与河岸带状况整体一般,局部河段人工化程度较高,影响河流生态状况.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出的各条河流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北京市平原区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提出了建议.

    中小河流生态综合评价北京市平原区

    基于GEE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张华宋金岳李明韩武宏...
    1883-1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治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计算得到可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祁连山国家公园1989-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SEI评价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好的结果,其中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正向作用的指标为绿度和湿度指标,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有负面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时空变化分析表明,1989-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缓慢下降-快速下降-上升"的趋势.时空差异分析表明,1989-199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不变为主;1999-200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轻度恶化为主;而2009-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轻度改善为主;从生态环境质量的成因分析来看,4个指标影响均为显著.生态环境质量主导自然影响因子在1989年依次为绿度>干度>湿度>热度;1999年为热度>绿度>湿度>干度;2009年为干度>热度>湿度>绿度;而2019年依次为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畜牧业是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人为因素.结果显示,GEE可以作为计算平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扩展了在大范围长时间序列遥感生态指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中的应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综合治理工作仍需提升.

    生态环境GoogleEarthEngine遥感生态指数主成分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