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的影响

    周卓段景攀韩丽王青华...
    2194-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是落叶松重要害虫之一.为探明温度变化对落叶松尺蠖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寄主植物,采用水培枝条饲养法,分别设置15、19、23、25、27、29和31℃7个温度,饲养观察不同温度下落叶松尺蠖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落叶松尺蠖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和产卵节律有显著影响.落叶松尺蠖只有在15~19℃范围内可完成从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史,23℃以上成虫不能羽化,25℃以上幼虫化蛹率降低,29℃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下降.落叶松尺蠖越冬卵及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和4.3℃,有效积温分别为104.2和459.8日·度.落叶松尺蠖属于喜低温型昆虫,高温抑制其生长发育,高温降低幼虫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蛹期对温度的升高最敏感.温度升高导致雄虫比雌虫更早羽化,降低雌雄成虫相遇的机会,从而影响到后代繁衍.由此可推测,全球气温变暖,落叶松尺蠖为了生存会向北转移,因而温暖地区的落叶松受其危害程度会降低.

    落叶松尺蠖气候变化繁殖力存活率有效积温雄性先熟

    安徽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刘大钊周立志
    2201-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水通江湖泊的湿地景观格局由于受到自然水文节律规律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为了阐明景观格局变化对鸟类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丰水期(2019年8-10月)和枯水期(2019年11月—2020年1月)对安徽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布进行调查,基于同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景观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鸟类多样性与景观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调查到鸟类11目31科6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5种;丰水期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主要分布于合理利用区内,以森林鸟类为主;枯水期鸟类集中分布于生态保育区,主要为雁鸭类,数量最多达10947只;丰水期物种丰富度和鸟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枯水期,枯水期的水鸟类数量高于丰水期;鸟类多样性分布特征表现为合理利用区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并且多样性指数逐月降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泥滩面积和草滩面积是影响该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鸟类多样性景观格局典范对应分析菜子湖湿地公园

    复垦对煤矸石山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辛未冬刘华煜杨轶萌赵浩志...
    2213-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复垦方式对煤矸石山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影响的差异性,以霍州煤矸石山桃树地、花椒地、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附近未受煤矸石山影响的玉米地为对照,采用陷阱诱捕法,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CCA排序法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节肢动物46类3585只,其中桃树地优势类群为疣跳科(Neanuridae)和圆跳科(Sminthuridae),花椒地优势类群为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和蚁科(Formicidae),玉米地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步甲科(Carabidae),荒草地优势类群为蝗科(Acrididae)、蚜科(Aphidoidea)和蚁科,桃树地常见类群4类,花椒地8类,而荒草地和玉米地的常见类群均为13类,但荒草地个体总数在4种样地中最少;复垦对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的活动密度、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均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活动密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表现为荒草地与其他样地存在显著差异,丰富度则表现为玉米地与其他样地存在显著差异;CC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复垦桃树地有助于更多个体数量的地表节肢动物生存,而复垦花椒地能够显著提升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的数目.该结果将为煤矸石山复垦和建设绿色矿山提供理论指导.

    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因子煤矸石山霍州市

    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

    许郑超邓燕飞周军李旭光...
    222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 L.)养殖池塘和外源河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养殖池水体的6个样本,共得到有效序列541349条,可归纳为2938个OTU;外源河水体的6个样本,共得到有效序列551891条,可归纳为2779个OTU;池塘沉积物的6个样本,共得到有效序列557736条,可归纳为8920个OTU.α-多样性分析表明,养殖池沉积物的Sob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均显著高于水体样本;β-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本菌群按照菌群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既沉积物组和水体组;在养殖池和外源河水体中,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养殖池沉积物中,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冗余分析表明,温度(r2 = 0.915,P<0.01)、pH(r2 = 0.8,P<0.01)、溶氧量(r2 = 0.65,P<0.0l)、水质总硬度(r2 = 0.756,P<0.01)与菌群结构呈极显著相关,NH3-N、NO2--N、COD、N(3--N、TP、TN与菌群结构无显著相关性.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在门水平对水体菌群分布贡献度较大的环境因子为pH、温度和溶氧量,贡献度分别为44.14%、41.20%和33.2%.Tax4Fun对各样本的菌群进行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在level 2水平下共得到37个预测功能,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优势功能均为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沉积物菌群中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膜转运、外源性生物降解和代谢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低于养殖水体,能量代谢、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养殖水体.研究结果为河蟹养殖环境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中华绒螯蟹16SrDNA菌群结构环境因子Tax4Fun

    种子更新和萌蘖更新的权衡及更新早期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蓉张婷谢锦王静...
    2234-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学过程,是森林恢复的根本途径.种子更新和萌蘖更新是森林天然更新的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相互补充.森林天然更新的早期过程被视为树木建植的瓶颈期,因此,研究木本植物种子和萌蘖更新的早期过程对于理解森林天然更新机制、预测种群/群落发展方向和明确森林恢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木本植物两种天然更新方式权衡的生态学意义及影响因素,对比了两种天然更新起源幼苗特性的差异,总结了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干扰等对种子更新和萌蘖更新早期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森林萌蘖更新早期过程的研究,开展森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及干扰机制的综合研究,重视森林天然更新理论对森林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为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种子更新萌蘖更新权衡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干扰

    我国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刘雨霞徐加霸张强斌陈春茂...
    2243-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一方面可实现柴油的"清洁"和"减量",另一方面也是餐厨废油资源化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我国现阶段餐厨垃圾的产生状况和处理处置措施,以及国际上利用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现状和进展;介绍了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我国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就其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餐厨废油生物柴油资源化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动态评估

    张鹏翼马天啸刘波梁宇...
    2251-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动态评估能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于制定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8 km外围缓冲带为研究区域,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与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相结合,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模型计算生态完整性指数,评估长白山2005、2030、2070和210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来看,长白山森林生态完整性呈现前期略微下降,后期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森林演替,长白山森林各等级生态完整性之间的转移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完整性结构逐渐趋于稳定.从空间来看,长白山森林整体的生态完整性较高,而局部地区由于历史上受到风灾或人类干扰,出现了低生态完整性的斑块.保护区内的生态完整性高于保护区外的生态完整性,北坡和西坡的生态完整性高于东坡的生态完整性,未来需要对低生态完整性的区域加强管理,促进森林恢复.

    森林景观模型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空间主成分分析长白山

    城市公园绿地对周边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影响及效应场特征——以武汉市中山公园为例

    陈羽阳王婧赵聆言朱春阳...
    2263-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武汉市中山公园及其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UR模型、小尺度指标测试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分析春、夏、秋、冬公园绿地周边建成环境空气PM10、PM2.5浓度时空效应场特征,旨在为公园绿地周边建成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周边建成环境500 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PM10、PM2.5浓度关键影响因子(交通道路、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距城市中心距离、距公园绿地边界距离地理变量和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象变量)构建的LUR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的R2值分别为0.203-0.873(PMM10)、0.306~0.837(PM2.5),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302~0.999(PM10)、0.344~0.991(PM25)(P<0.05);构建的不同季节LUR模型中交通道路、空气温度、距城市中心距离变量对空气PM10、P M2.5浓度空间分布相关性显著;冬、春季节公园绿地显著降低空气PM10、PM2.5,对周边250 m(冬季)、400 m(春季)范围建成环境影响更为显著;空气PM10 日均消减量(公园内部与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空气PM10平均浓度差值)最大值为47.2 μg·m-3,PM2.5日均消减量最大值为15.5 μg·m-3;空气PM10、PM2.5浓度在春、夏、秋三季的8:00-9:00时段最高,在冬季的15:00-16:00时段最高.

    城市绿地空气PM10空气PM2.5LUR模型效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