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尾巨桉人工林火烧迹地土壤呼吸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沈健何宗明董强林宇...
    1537-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滨海地区人工防护林火烧迹地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利用壕沟法区分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对福建省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火烧迹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同时测定0~10 cm处的土壤温度(T10)和土壤体积含水量(W10),分析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林地水热因子的月动态变化,探讨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月平均速率分别为2.20、1.87和0.33 μmol·m-2·s-1,对照样地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月平均速率分别为2.96、2.15和0.81 μmol·m-2·s-1,火烧迹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全年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T10均表现出极显著指数相关,全年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总呼吸速率与W10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火烧迹地土壤异养呼吸与W10无显著相关,对照样地土壤异养呼吸与W10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火烧迹地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Q10值相同,且稍低于对照样地的Q10值;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NO3--N、无机氮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NH4+-N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尾巨桉人工林中,林火干扰对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影响,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均显著降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知,土壤总呼吸与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均显著相关,进一步证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且林火干扰还会导致土壤碳氮组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碳排放速率.

    滨海沙地轻度火烧自养呼吸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

    生物有机改良剂对辽河口翅碱蓬湿地滩涂土壤改良效果

    李凤梅郭书海程凤莲李景铭...
    1548-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河口翅碱蓬湿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滩涂土壤质量下降是翅碱蓬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本研究以盘锦红海滩湿地多年未生长翅碱蓬区域为对象,通过现场小区试验探究施加改良生物炭、腐殖土、有机肥、稻草秸秆和生物菌肥5种生物有机改良剂对翅碱蓬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翅碱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5种生物有机改良剂后,土壤含盐量、容重及<0.25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降低,其与翅碱蓬根长、株高、株密度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孔隙度、>0.25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高,除有机质外它们均与翅碱蓬根长、株高、株密度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施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对滩壤的改良效果较好,其次是施加腐殖土.本研究结果可为探寻低成本的翅碱蓬湿地土壤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改良剂翅碱蓬湿地滩涂土壤退化

    钾、镁配施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及其作用路径

    朱悦蕊林慧凌张誉龄梁扬雪...
    1554-1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适宜钾、镁肥配施量及其对土壤pH的作用路径,在酸化茶园土壤(pH 3.43)设置4个钾肥和镁肥不同浓度交叉的16个处理,恒温恒湿培养5、10、20、30、45、60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钾、镁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pH,当K+为27.5 mg·kg-1、Mg2+为240 mg·kg-1(低钾高镁)时,pH提高了0.61个单位(P<0.05),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交换性酸、N)3--N含量显著降低,交换性K+、Mg2+、Na+、NH4+-N含量显著增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交换性Mg2+、Na+对pH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交换性Al3+对pH有极显著负向直接效应(P<0.01),交换性Mg2+和NH4+-N对pH有极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因此,低钾高镁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作用路径是增加交换性Mg2+、交换性Na+和NH4+-N含量,降低交换性Al3+含量.

    磷酸钾轻烧镁茶园土壤交换性阳离子铵态氮硝态氮pH

    16种城市园林落叶树种光合耐热性及其与叶形态、解剖结构的关系

    袁家梁迟天淇李秧秧
    1561-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未来全球热浪事件频发及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筛选耐热性强的城市绿化树种尤为必要.本文选取16个城市园林树种,研究了其叶光合耐热性阈值(PSⅡ潜在量子效率损失50%所对应的温度T50)及其与叶形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6个园林树种的T50介于46.1~50.6℃,平均值为48.6℃,与热带树木的T50接近,其中悬铃木的光合耐热性最强而垂柳的最弱.16个树种的光合耐热性阈值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形态和解剖结构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叶面积和比叶质量可以较好预测叶光合耐热性.研究结果对未来北方城市绿化树种筛选有一定价值.

    光合耐热性PSⅡ潜在量子效率落叶树种叶形态叶解剖结构

    管涔山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

    王嘉川李书恒郭伊利韩宜洁...
    1568-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升温对不同区域不同树木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选取管涔山地区优势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itii)为对象,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滑动分析探讨升温突变前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管涔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适合树木年轮气候学分析.气温突变前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响应差异显著,气温突变前,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前一年8月和12月最低温、当年11月均温和最高温以及当年3月降水量的制约;气温突变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前一年和当年6月最低温、春季各月温度因子、当年10月最高温、前一年6月和当年1月及2月SPEI数值以及当年3月降水量的制约.长时间尺度滑动分析可知,在1993-2008年时间段后,月最高温升高利于华北落叶松生长发育,当年1月和2月树木生长受干旱胁迫.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趋势并未发生分异现象,树木生长弹性有一定的提升,利于扩展生境范围.

    树木气候学树轮宽度气候变暖响应分析

    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混合促进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的分解

    童升洪饶鑫王雅雅蔡洪月...
    1577-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孪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是菊科一种攀援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国西沙群岛呈现出"入侵"态势,已危害岛上原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安全.为探究孪花蟛蜞菊扩张后其凋落物混入对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在西沙永兴岛优势乔木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混交林下,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设置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孪花蟛蜞菊凋落物混入后的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和养分循环.结果发现,相比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这可能是由于孪花蟛蜞菊凋落物质量较高(氮含量为12.1 g·kg-1,碳氮比35.0,木质素氮比10.7)所致.本地优势植物凋落物混入孪花蟛蜞菊凋落物后,混合凋落物质量提高,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碳、氮、磷养分元素释放均增加.结果显示,孪花蟛蜞菊的扩张,使其凋落物混入原生林中,加速了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的质量分解和养分释放,可能会降低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对土壤的减缓侵蚀作用,加速养分的淋失,影响生态平衡.

    孪花蟛蜞菊西沙群岛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

    胡杨枝叶形态及化学计量特征的性别差异

    李秀翟军团宋照龙李玉霞...
    1586-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同一生境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雌雄株为对象,比较雌雄株枝叶形态、养分含量随发育阶段和冠层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阐明胡杨雌雄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适应差异.结果表明:雌雄株枝叶C、N、P、K含量的变化与冠层高度的增加密切相关,与个体发育阶段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冠层高度的增加,雌雄株叶片C、N、P含量均逐渐增加,K含量均逐渐减小,当年生枝C、N、P、K含量均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胡杨雌雄株叶片C、N及当年生枝C、N、P、K含量均与叶面积(LA)、叶片厚度(LT)、叶干重(LDW)及枝粗度(BT)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形指数(LI)、枝长度(BL)呈显著负相关;叶片P含量与LT和枝干重(BDM)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含量与L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T呈极显著负相关.同一径阶雌雄间相比较,雄株的LA和LT均显著大于雌株,枝叶C、N、P及K含量在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各径阶同一冠层高度雌雄间相比较,雄株BL更短、LA更大,顶部冠层处雌株叶片C、N、P、K含量均显著大于雄株.表明雄株具有较强的光能获取及减少水分散失的能力,而雌株枝叶储存的C、N、P及K含量较为丰富,这种性别差异与其形态、冠层高度有关.

    胡杨雌雄异株枝形态叶形态养分含量

    晋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环境响应

    闫佳兴石文凯韩海荣吴会峰...
    1595-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晋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方式柠条锦鸡儿人工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柠条锦鸡儿-油松混交林、柠条锦鸡儿-樟子松混交林)为对象,调查了柠条锦鸡儿叶片主要功能性状特征及环境因子,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冗余分析探讨了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下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纯林中柠条锦鸡儿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混交林,比叶面积、叶磷含量显著小于混交林,其余性状在纯林与混交林间无明显变化规律.(2)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为1.9%~43.7%,各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程度不同,总体来看,比叶面积(40.2%)、叶面积(39.8%)变异程度较大,叶干物质含量(7.9%)变异程度最低,其余功能性状较稳定.(3)环境因子和种植方式均对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种植方式通过改变林冠结构间接对叶功能性状产生影响,林冠开度(15.7%)对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变异解释最高,其次为土壤容重(13.6%)、全氮(10.7%)、土壤含水量(10.7%)、林下总辐射(9.2%),是影响柠条锦鸡儿叶功能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控制柠条锦鸡儿各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研究表明,柠条锦鸡儿通过调整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及磷含量适应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群落环境;并通过减小比叶面积,增大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来增强自身防御与养分存储能力,增强对该区域贫瘠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叶功能性状会随种植方式影响的群落内环境因子变化而变化,因此进行植被恢复筛选树种时,应考虑区域环境及种植方式的影响.

    柠条锦鸡儿功能性状环境因子适应策略

    厦门海沧湾红树林恢复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

    张富荣金亮叶勇
    1604-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厦门海沧湾红树林恢复区设置4个采样点,对不同季节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进行调查,评价其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36属52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浮游植物丰度为0.27×104~25.75×104 cells· L-1,年平均丰度为5.06×104 cells·L-1,全年优势种为针杆藻(Synedra sp.).Shannon、Margalef和Pielou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4~2.38、0.38~2.01和0.18~0.96.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表明,研究区水体呈中度营养状态,但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应注意监测和防治处理,预防赤潮的发生.

    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多样性指数营养状态红树林恢复区

    异常降水对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的影响

    李江文何邦印回虹燕张晓曦...
    1610-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荒漠草原对降水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本研究基于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多年放牧试验平台,通过调查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分析异常降水对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地共发现物种50种,其中,丰水年出现48种,干旱年出现29种.丰水年群落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干旱年,丰水年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显著低于干旱年.群落数量特征随载畜率的增加而降低,物种丰富度与载畜率呈线性负相关,与降水量呈非线性正相关.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与载畜率呈线性正相关,与降水量呈非线性负相关,物种丰富度与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呈线性负相关.异常降水和放牧均对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产生显著影响,轻度放牧有利于维持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荒漠草原科学管理及合理放牧利用提供依据.

    载畜率物种丰富度物种综合优势度异常降水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