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低纬度种源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温度的响应

    汪秀岩周宇鹏薛雨霏成竞扬...
    2763-2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40多年的扩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广泛分布到中国海岸潮间带滩涂,纵跨20个纬度,其入侵已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种子萌发是影响互花米草成功入侵不同纬度地理区域的关键阶段,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使得位于分布区域内的高纬度和低纬度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特性产生差异.为了探究高低纬度的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本研究以位于东营(38.0°N)和雷州(20.9°N)两地的互花米草为对象,采用纸上发芽法,测定了不同温度(5、15、25℃)处理下高低纬度种源互花米草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结果 表明:(1)种源对萌发率和萌发时间有显著影响(P<0.0001),高纬度种源种子萌发率高于低纬度种源种子,但比低纬度种源的种子需要更长的萌发时间.(2)在5~25℃内,温度升高显著促进了高低纬度种源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P< 0.0001),并缩短了萌发时间,提早了萌发高峰期.(3)温度和种源的交互作用对萌发率有显著影响(P< 0.001),随着温度的升高,种源之间的萌发特性差异增大.温度对萌发特性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升高温度提高了酶的活性,从而加快了萌发进程,并以萌发特性改变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低纬度种源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表明,高低纬度的互花米草种群可能已对入侵地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产生局域适应.推测高纬度地区互花米草入侵扩散的风险高于低纬度地区.

    互花米草种子萌发温度

    盐胁迫对燕麦根系呼吸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晓晶徐忠山赵宝平米俊珍...
    2773-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耐盐品种"白燕2号"(Bai 2)和盐敏感品种"白燕5号"(Bai 5)为试验材料,在典型盐碱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盐胁迫对燕麦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生长、呼吸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盐胁迫下,Bai 2和Bai 5根系总呼吸速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EMP途径呼吸速率表现为Bai 5高于Bai 2,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83.3%、120.3%、3.3%和63.9%,Bai 2抽穗期TCA途径呼吸速率较Bai 5显著提高88.9%,Bai 2分蘖期PPP途径呼吸速率较Bai 5显著提高48.1%;SOD酶活性表现为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Bai 2显著高于Bai 5,分别为2.2倍、1.5倍、1.6倍,灌浆期Bai 5较Bai 2显著提高1.8倍,POD酶活性与S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Bai 2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根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及平均直径均高于Bai 5;盐胁迫下,Bai 2较Bai 5收获穗数显著提高96.6%,穗粒数显著提高21.6%,千粒重显著提高9.6%,籽粒产量提高24.7% (P<0.05).综上所述,生育前期Bai 2 EMP-TCA途径向PPP途径转化,增强了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与Bai 2相比,盐胁迫下Bai 5根系呼吸速率及抗氧化能力较低,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受到限制,穗数和千粒重也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因此其产量低于Bai 2.

    燕麦盐胁迫呼吸代谢抗氧化酶产量

    不同稻作模式下品种混作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张海维姜硕琛孔盼杜斌...
    2783-2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生产中通常采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然而,化学方法有残留,对环境有影响,特别是在稻虾共生模式下化学防治增加了小龙虾健康养殖的风险,因此探索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水稻病虫害十分必要.针对稻虾共生模式和传统的一季中稻模式,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水稻品种混作田间试验,观察了4个品种单作(Y两优911、黄华占、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和2组2个品种混作(Y两优911+美香占2号,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下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测定了水稻主要生长代谢指标.结果 表明:与稻虾共生模式相比,在传统中稻模式下,水稻卷叶率增加了173.93%,水稻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分干物重(DW)分别高5.82%、16.44%、19.51%和15.84%;叶片的蜡质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分别高11.09%、3.36%和6.50%;有效穗和产量分别高17.58%和20.69%.与水稻单作相比,品种混作整体上降低了卷叶率,增加了茎蘖数、LAI和DW;当叶片硅含量、蜡质含量和Pn差异较大的品种混作时,混作群体数值在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之间,而混作群体的SPAD通常低于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混作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处于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之间,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混作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自身和环境而异.因此,可将水稻品种混作作为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稻虾共生品种混作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水稻产量

    稻曲病菌毒素对不同抗病水稻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伏荣桃王剑陈诚赵黎宇...
    2793-2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稻曲病菌毒素对不同抗病水稻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用稻曲病菌粗毒素处理水稻感病品种9311和抗病品种IR28,分析粗毒素对水稻胚根、胚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叶片对毒素的过敏性反应,粗毒素对幼苗的防御酶系活性、可溶性蛋白(SP)以及酯酶(EST)同工酶的影响.结果 表明,稻曲病菌粗毒素对抗病和感病品种的胚根、胚芽、幼苗茎和叶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粗毒素对感病品种9311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抗病品种IR28;粗毒素可引起叶片发生过敏性反应,出现病害症状.在稻曲病菌粗毒素胁迫下,抗病和感病品种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峰值比对照提高了8.79%~34.29%;POD、PAL酶活性先缓慢上升,随着粗毒素的处理时间延长时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而SOD、PPO酶活则是先急剧下降后又缓慢上升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抗病品种IR28的4种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9311,其峰值高出了17.85%~58.30%,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晚,酶活性降低慢.在稻曲菌粗毒素胁迫下,水稻幼苗SP含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抗病品种IR28的SP含量高于9311的SP含量,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高出了51.37%,且IR28的SP谱带颜色比9311的SP谱带颜色深.此外,在粗毒素胁迫下,2个品种的EST同工酶谱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变浅,但IR28的EST同工酶谱带比对应9311谱带颜色深.本研究为促进稻曲病菌毒素在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稻曲病菌水稻品种抗性防御酶系可溶性蛋白

    水稻旱作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的影响

    刘海洋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吴莉莉张仁福...
    2802-2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水稻旱作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微菌核数量的影响,对提高新疆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水平有积极意义.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采自棉田的棉花、旱作水稻根际土壤进行测序分析,并结合选择性培养基检测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数量.结果 表明,在97%相似水平上,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OTU数量与棉花根际土壤的差距较7月增大,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细菌属分类水平上,丰度前20种群的丰度和组成在7月与10月两时期之间变化明显,尤其根瘤菌属(Rhizobium)的丰度在旱作水稻(2.15%)根际土壤中是棉花(0.20%)的10.8倍.聚类分析显示,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棉花根际土壤差异变大.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表明,旱作水稻根际显著富集了有益细菌种群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剑菌属(Ensifer);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根瘤菌属的丰度分别较7月升高38.7%、96.8%、1433.0%,而棉花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丰度分别较7月下降43.3%、26.3%、31.3%、32.0%,10月旱作水稻与棉花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比值分别较7月份升高了157.1%、177.8%和881.8%.从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来看,7月,旱作水稻、棉花根际土壤中微菌核分别为59.2和124.2个·g-1土,旱作水稻显著低于棉花(P<0.05);10月,上述两处理中微菌核分别为92.5和98.3个·g-1土,两处理之间已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随着作物生育期延长,旱作水稻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能够明显富集有益细菌种群,但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影响能力减弱.

    水稻旱作群落多样性种群结构微菌核

    连作条件下施用竹炭对穿心莲品质及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洪彪李明徐友阳周界...
    2812-2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e(Burm.F.)Nees)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功能,但其种植和生产中的连作障碍对其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在连作5年的穿心莲连作地设置1.2 kg·m-2(C1)、2.4 kg·m-2(C2)添加量的竹炭处理,以不添加竹炭的穿心莲连作地为对照(C0),在采摘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指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其根际土壤细菌种群结构、丰度及多样性.结果 表明:施加竹炭有利于连作土壤中穿心莲的生长,其株高、根长、茎粗、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和穿心莲内酯以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高浓度竹炭施加量对连作穿心莲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低浓度竹炭施加量;施加竹炭能增加穿心莲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改善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一些有益于氮吸收的细菌丰度(Nitrospira、Bradyrhizobium).UP-GMA聚类和PCoA的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竹炭添加量下连作穿心莲土壤细菌群落有差异.RDA分析表明,穿心莲根际土壤中3个属(Nitrospira、Bradyrhizobium、Candidatus_Soli-bacter)丰度与各生长指标呈显著正相关.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施加竹炭能促进土壤细菌与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等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穿心莲田间栽培施加竹炭,能够改善其农艺性状和促进有效成分的积累,并对土壤细菌种群结构及丰度产生影响,有利于积累有益细菌种群,可能对于缓解穿心莲连作障碍发挥重要作用.

    竹炭穿心莲连作障碍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寒区高粱各组织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韩毅强李鑫李明阳孙冬梅...
    2822-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高粱有益真菌资源情况,本研究采用ITS高通量测序对寒区成熟期高粱不同组织及根际土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15个样品共得到238个OTU,其中88个共有OTU.高粱各组织及根际土的真菌优势群落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PCoA结果显示,高粱不同组织的真菌群落结构有差异,根与根际土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更高.另外,根际土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粱各组织的真菌.植物病原菌-木腐生菌和粪腐生菌类群在各个高粱组织和根际土中均为优势功能类群.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高粱真菌和探索高粱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基础.

    高粱Illumina高通量测序真菌根际ITS

    通过宏基因组分箱方法揭示南极联合冰川土壤中ARG宿主

    李毅夏呈强冯焱李宏...
    2832-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引起的抗菌素耐药性(AMR)对人类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准确鉴定ARG宿主对于评估AMR从环境向人类病原菌传播的风险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原始环境中ARG宿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从NCBI下载的南极土壤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宏基因组学组装和分箱技术对联合冰川地区中ARG宿主的分布、抗性机制与迁移潜力进行探究.结果 表明:在构建的80个MAGs中,有18个MAGs可携带86个ARGs(13种ARG类型),并以多抗耐药类、氨基香豆素、利福平、糖肽类和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为主,且不同的ARG类型呈现不同的宿主分布模式.在ARGs宿主中,共发现21个ACCs(ARG-carrying contigs)携带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其中最常见MGEs的是移位酶,其次是转座酶、整合酶、接合转移蛋白和重组酶.这些MGEs可与ARGs形成特定的ARG-MGE共存模式,以多种方式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此外,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ae)及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可携带多种ARGs,是联合冰川土壤中重要的ARGs储存库.研究结果为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抗生素抗性基因宏基因组分箱ARG宿主可移动遗传元件南极联合冰川

    象山港海域不同生境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虞嘉玥姜亚洲孙鹏张辉...
    2842-2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象山港海域浮游细菌的群落特征,比较不同生境类型中菌落组成和结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生境水体中菌落差异的形成原因,本研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象山港海域的网箱养殖区、牡蛎养殖区、人工鱼礁区和天然对照区等4种生境类型中海水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 表明:在海水样本中共检测到46个门类的细菌,其主要类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0.74%)、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13.80%)、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51%)、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9.63%);4种生境类型中,人工鱼礁区、天然对照区和牡蛎养殖区生境海水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群落组成较接近,三者与网箱养殖区菌群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域具有较高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水平,而牡蛎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较低,其中网箱养殖区最低;牡蛎养殖区海洋环境相对较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工鱼礁的投放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有利于该海区细菌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而近海海区的网箱养殖活动使细菌群落结构向多样性降低的不稳定结构变化.

    细菌群落结构网箱养殖人工鱼礁

    大庆龙凤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李磊张莹陈宁齐青松...
    2850-2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庆龙凤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9年春、夏、秋三季对大庆龙凤湿地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分析.2019年春、夏、秋三季大庆龙凤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0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门10纲18目35科75属.其中以绿藻门(41.5%)、硅藻门(30%)为主,其次为蓝藻门(12.5%)和裸藻门(12%),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所占比例较低(4%).大庆龙凤湿地浮游植物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浮游植物丰度为夏季<春季<秋季;湿地浮游植物共划分为22个功能群,其中15个为代表性功能类群.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代表性功能类群在季节间演替明显(P<0.05),群落构成差异显著(P<0.05).SIMPER分析表明,5个代表性功能群是引起龙凤湿地各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类群.通过功能类群和9个水环境变量的冗余分析探索环境变量与功能类群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导率和水温是驱动龙凤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驱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