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规模白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静余克服
    2227-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引起的珊瑚白化极大地影响着珊瑚礁生态系统.近30年来发生过三起全球性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从中观察到珊瑚、大型藻类、鱼类群落之间发生了复杂的链锁式转变.大规模白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包括:白化后珊瑚主要类群改变,珊瑚群落向小型化转变;白化后发生"珊瑚-大型藻"生态相变,即珊瑚礁群落由珊瑚主导变为由大型藻主导,以匍扇藻属(Lobophora)和马尾藻属(Sargassum)为主;白化后礁栖鱼类的总丰度下降,植食性鱼类个别类群丰度增加,食珊瑚鱼类普遍减少,但礁栖小型鱼类丰度变化不大.基于各组分的生态变化,预测珊瑚礁的未来有以下几种:珊瑚分布将向更深或更高纬度的海区迁移;耐热珊瑚种群可能成为种质保存库;珊瑚的热适应性或可有效抵抗海水升温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珊瑚群落的原位生态恢复.我国在热白化后珊瑚的适应性、珊瑚与其共生藻类的生态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建议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一步关注珊瑚、鱼类、大型藻等的协同变化,为珊瑚礁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珊瑚白化生态相变全球变暖适应性生态恢复

    植物非叶组织器官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曾思洁朱俊杰
    2241-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合作用是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的源泉.除叶片外,部分植物花、果、茎、树皮等非叶绿色组织器官也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近年来,非叶绿色组织器官的光合贡献,尤其是逆境胁迫条件下不可替代的光合代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非叶光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气孔配置、叶绿体组建、碳同化调节、光合抗逆性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为开发和提升植物非叶绿色组织器官光合潜能提供参考.

    非叶绿色组织器官光合作用叶绿体CO2再固定光合途径抗逆性

    氧化应激与鸟类繁殖关系研究进展

    赵超群万冬梅韩宇魏艳慧...
    2250-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应激是介导鸟类生活史权衡的重要生理机制,与鸟类繁殖的关系密切且复杂.氧化应激作为内在的生理机制,参与调节鸟类第二性征的表达、精子质量及繁殖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繁殖成效与雏鸟的生长.而繁殖行为会影响亲鸟的氧化应激水平,造成个体氧化应激状态变化.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成鸟的行为差异,缺乏深入机制的研究.充分了解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行为的内在调控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与不断变化的环境协同进化,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氧化应激繁殖适合度配偶选择繁殖投入繁殖成效

    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场地污染特征、源汇关系与管控对策

    展海银周启星
    2256-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开采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石油污染场地,这些污染场地的出现制约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为例,提出正构烷烃、单环芳烃、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可作为石油开采场地污染识别的特征污染物,确定了石油污染物主要在油井及石油运输线路附近集聚的分布规律;探究了石油开采场地土壤污染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石油勘探、开采、运输、贮存和加工过程中的石油泄漏以及开采过程中能源燃料的燃烧是石油开采场地污染的主要来源.最后,从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对石油开采场地环境污染的管控对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包括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污染场地治理水平、完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等措施.本研究旨在为石油污染场地的识别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开采场地污染污染特征源汇关系清洁生产管控对策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会同杉木林蒸散特征及与彭曼联合法对比

    胡宇科赵仲辉项文化
    2266-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评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蒸散特征及探讨彭曼联合法(Penman-Monteith method,PM)估算其蒸散的可能性,本研究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2019年的气象梯度及通量数据,应用涡度相关法(EC)测得的潜热通量数据分析了杉木林蒸散量(ET)随时间变化趋势,并与PM估算的ET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杉木林ET呈单波型日、年变化,在一天中,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2:30-13: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的0:00-2:30;在一年中,ET最大值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2-2月;ET随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影响杉木林ET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净辐射、气温及饱和水汽压差;PM与EC得到的ET在春、秋季比较一致,但在夏、冬季差异显著;PM和EC所得ET的差值与净辐射、气温及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则为极显著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为探讨杉木林水文过程及利用PM估算ET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杉木人工林蒸散量时间变化彭曼联合法气象因子

    合肥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不同度量方法的比较

    刘琴琴李明诗王楠叶鋆泓...
    2276-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对城市规划布局和居民生活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视角切入,研究集成多种出行模式的可达性度量模型.采用一种结合不同公园绿地类型多级可达时间阈值的改进核密度函数两步移动搜索模型(Kernel Density 2SFCA,KD2SFCA),并与网络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Gaussian 2SFCA,Ga2SFCA)实验结果对比,量化人口与居民点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特征;同时,评价了合肥市绕城高速环路范围内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探讨其结果分异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空间呈现南部地区集聚分布模式,且与人口高密度区域高度重合;Ga2SFCA模型法和改进的KD2SFCA模型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现象,但部分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从可达面积比和人口比值分析得出,长丰片区(6.54%、9.57%)和庐阳片区(1.24%、1.57%)空间可达性最差;改进的KD2SFCA的可达性计算结果及其空间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明确了城市中公园绿地资源短缺的区域,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公园绿地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居民需求合肥市城区

    多源遥感对宁夏干湿季土壤含盐量敏感性分析与定量反演

    王怡婧贾萍萍陈睿华张俊华...
    2286-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准确反演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是有效防止盐渍化扩张的前提.为探讨地面高光谱和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针对干湿季土壤含盐量敏感性分析与定量反演的问题,本研究以宁夏银北平罗县干季(4月)和湿季(10月)表层土壤(0~20 cm)含盐量、地面高光谱和Landsat 8 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函数检验2种光谱数据及其对应盐分指数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敏感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PNN)构建地面高光谱和Landsat8OLI影像的盐分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干、湿季土壤含盐量平均值分别为6.17和4.28 g·kg-1,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不同季节地面高光谱和影像光谱对土壤含盐量敏感的波段和盐分指数不同,地面高光谱经重采样波段和盐分指数与土壤含盐量敏感性均表现为极显著;干、湿季土壤含盐量的BPNN估算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优于PLSR和SVM模型;干、湿季均以高光谱-BPNN模型效果最佳,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39和0.819,RPD分别为1.49和1.95;经重采样地面高光谱模型校正后的干季影像模型精度R2从0.685提升到0.844;湿季影像模型精度R2从0.654提升到0.788,有效提高了较大尺度下的土壤含盐量估算精度.本研究实现了遥感监测土壤含盐量由点向面的空间转换,为宁夏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盐渍化盐分指数地面高光谱Landsat8OLI影像模型

    基于分数阶微分光谱指数的银川平原土壤含盐量反演

    陈睿华王怡婧张俊华尚天浩...
    2296-2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寻更优的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盐量的方式,本研究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区,以高光谱反射率和实测土壤含盐量为数据源,对原始反射率进行分数阶微分变换,利用二维光谱指数筛选敏感参量,建立土壤含盐量的多元线性回归(MLR)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样品n=133).结果表明:微分变换可以有效增强高光谱信息对土壤含盐量的响应,整数阶以1阶微分效果最优,相关系数为0.486;分数阶以0.9阶效果最优,相关系数为0.461;通过分数阶微分与二维光谱指数筛选的特征波段组合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较一维波段更高;SVM模型的精度优于MLR模型,两种模型皆以1.1阶精度最佳,其中SVM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p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839、0.96和2.46;MLR模型Rp2、RMSE和RPD分别为0.730、1.32和1.79;通过反距离权重法的SVM插值图可以较好地预测银川平原的土壤含盐量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土壤含盐量的高光谱反演精度提供科学支撑,为盐碱地的准确诊断和改良利用提供基础.

    土壤含盐量分数阶微分光谱指数高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