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下垫面特征的包气带厚度估算及水文模拟

    姚博伟张行南方园皓
    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安江模型中的包气带厚度的物理意义出发,考虑土地覆盖因素、地形坡度因素、土壤质地结构因素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别采用了土地覆被相关法、地形指数回归法以及综合要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包气带厚度进行了估算.据此计算模型参数流域自由水蓄水容量,并在金沙江下游横江流域进行模拟对比试验.相比之下,综合要素法能更为准确的计算出特定空间尺度下的包气带厚度,模型模拟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此区域的模型参数定量计算及水文模拟.

    新安江模型下垫面特征包气带厚度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

    地表地下耦合的水量及溶质运移模拟研究进展

    彭辉孙晓文蒋竹青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构建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的水量和溶质运移模型可以揭示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提高地表地下水量水质预测的精度.介绍了现有的地表地下耦合的水量及溶质运移模型,对比了各模型的求解方法和适用领域,总结了这些模型的应用现状.其中水量模型中全耦合模型精度较高,是未来模型发展的主流方向,溶质运移模型中溶质反应过程模拟较为欠缺.未来应在优化求解算法、提高溶质反应模拟和加强裂隙介质模拟等方面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溶质运移模型

    基于多因子的中高纬度干旱区长期径流预报研究

    陈晓婷张双虎王丹王星博...
    13-1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额尔齐斯河(以下简称"额河")流域为例,开展了基于多气候因子的中高纬度地区径流预报的研究.额河流域深居内陆,准确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是开展该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报的关键.根据额河流域地理位置特点,确定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ENSO、结冰期北极海冰面积三类气候因子作为影响流域降水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方法对影响因子与额河年径流量总体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年径流量预报的典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因子情景下的额河年径流量与气候因子整体相关性高,径流预报结果在满足同号率要求的同时,也符合精度要求,可作为该河流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研究结果对额河流域开展生态调度实践提供支撑,也对中高纬度干旱区域径流预报具有参考意义.

    中长期径流预报CCA方法500hPa高度场NINO指数北极海冰

    河网区跨界水量分配方法研究

    向龙冯智敏刘治骑沈峰...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洋溪河-双河区域为研究对象,按逐月用水特征提出研究区分区需水预测成果,以保障河流生态需水为前提,基于"三条红线"相关指标要求,侧重节水减排、总量控制和综合水效最优构建多区域多目标跨区水量优化分配模型,确定研究区水资源四级区以下的水量分配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的分区河网水量优化分配方案能够有效保障总量红线和生态需水的约束,平衡各子区的配水需求;洋溪河-双河区域平水年(50%)、枯水年(75%)地表可供水量能总体满足近(2025年)、远(2030年)期水平年需水要求,但特枯水年(95%)近远期水平年均存在一定缺水,需从周边河道补充水量;月尺度分析显示,方案充分考虑了月尺度下各子区经济需水及河流生态需水,能较好反映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对保障区域整体供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跨区配水生态水位水量分配用水总量控制

    基于三维参数化方案的二元分布式水文模拟

    姬世保杜军凯吕向林仇亚琴...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参数化方案处理参数空间异质性对水文模拟的影响.针对目前参数化方案对山区流域参数垂向差异考虑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三维参数化方案研究,建立了基于垂直地带性的三维参数化方案,针对性地改进了WEP-L模型,并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对方案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和以往二维参数化方案相比,三维参数化方案可大幅提升分布式水文模拟精度,流域内主要控制站近60年逐月实测径流过程模拟效果得到有效改善;(2)模拟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改进后方案同时考虑了植被类型垂直地带性及海拔高度对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三维参数化方案二元水循环模拟WEP-L模型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雷达在线测流系统研究应用

    郑凯赵淑饶吉俊峰贺俊华...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雷达在线测流系统的测验精度,通过拉伊达准则剔除粗大误差,以相对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探头水面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多元一次拟合公式.通过t检验,分量级、分类型探讨了雷达在线测流系统探头安装位置与最优数目问题.最后,以白家川站和丁家沟站为例,比较了几种雷达在线测流系统系数率定方法.结果表明,以相对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提高了拟合精度,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

    雷达在线测流系统多元线性回归相对误差t检验

    "幸福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汉江湖北省域为例

    王何予郭生练王俊田晶...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幸福河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目标出发,结合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构建适用于幸福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防洪、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节约、水文化共6个准则层及30个具体指标.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对评价区域分级,将"幸福"程度分为1~5星级.使用主客观赋权方法,综合幸福河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标,对湖北省县(市)区汉江幸福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2个地区大部分为3星级,上中游幸福程度高于下游,影响幸福程度主要因素是水污染和水资源总量减少.评价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可为湖北省幸福河的评价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幸福河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汉江流域

    黄河流域宁夏段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赵柳青张永红左健扬曹青...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InVEST模型分析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降水、参考蒸散发、土地覆盖状况等变化特征,空间可视化研究产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宁夏降水量呈年际波动、总体上升,南高北低的特征;潜在蒸散发为南低北高,年际变化不大;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不透水面显著增加,主要贡献来自草地和裸地.研究区产水量变化较为显著,从2000年的7.48亿m3到2020年增加至12.14亿m3,清水河流域以南贡献了全区超过80%的产水量,气候条件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空间可视化结果可直接反应产水量的空间差异,在水资源开发保护、高效利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意义.

    InVEST模型产水量宁夏

    基于格尔木河流域的SWAT模型水文特征情景模拟研究

    邰理想饶文波檀涛谭红兵...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8—2016年格尔木河流域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率定、验证及不确定性分析,并设置不同的气候情景(RCP2.6、RCP4.5和RCP6.0),预测流域2022—2050年的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了研究区未来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并探究了这些气候要素对格尔木河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格尔木河流域径流过程的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期R2和ENS分别为0.84和0.73,验证期R2和ENS分别为0.74和0.70;(2)径流预测不确定性较小;(3)未来流域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而气温降低;(4)未来时段流域径流增加显著,且降水是控制流域径流的主要因素.

    SWAT模型高寒干旱区格尔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径流模拟预测

    叶尔羌流域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宋轩宇许民李振中杨成德...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54—2015年叶尔羌流域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距平、趋势分析、Hill估计方法揭示了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气候指标,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极端气候与极端水文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年平均气温、降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为1998年,年平均降水不存在突变.(2)流域径流量、极端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径流量变化显著,极端径流的阈值为148.3 mm,64年间共计发生18次极端径流事件.(3)流域极端降水对径流以及极端径流的变化影响较大,极端气温影响次之.

    叶尔羌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极端温度和降水主成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