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校园雨涝灾害风险因素影响机制研究

    陆嘉杭吴晓华
    64-6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作为当前最严重的水患问题影响着校园安全,但目前针对该尺度下的风险研究较少.如何降低灾害风险,提升韧性成为当下校园可持续研究的重要议题.以HER框架为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EMATEL-ISM法,明确各因素间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程度,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校园雨涝灾害风险影响机制为五级三阶结构,其中排水设施排涝能力是最关键的根本致因,极端日降水量、暴雨频率、相对高程差是最有效的直接致因.(2)校园雨涝灾害风险最关键的作用路径是排水设施排涝能力-排水管网设置率-校园排水设施维养频率-植被覆盖率-暴雨频率.研究可为校园雨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校园雨涝洪涝风险影响因素DEMATEL法ISM法

    长江流域夏季日面雨量的精度与代表性站数关系研究

    匡晓为王海军严婧王星宇...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测量站配置数对统计长江流域夏季日面雨量精度的影响,选取金沙江下游、鄂东北、青弋水阳江3个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不同站网分布,统计各站网分布计算的2016-2018年夏季日面雨量,运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MSE)和相关系数(r)三个技术指标来评价各流域夏季日面雨量精度与站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流域夏季日面雨量精度均受站数变化的影响,MAE、MSE均随站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当站数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趋于稳定,r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只是随站数增加而增大.同时,通过计算三个技术指标随站数平均变化值,定量揭示了以上变化规律并得到金下、鄂东北、青弋水阳江流域代表性站数分别为405站、293站、126站,与现有站数相比,分别减少25.1%、55.8%、56.6%,可为计算长江流域夏季日面雨量选用站数和站网布局提供参考.

    长江流域夏季日面雨量代表性站数

    广东省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李宁宁邱静陈晓宏李泽君...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复杂影响下,广东省东江流域的降雨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为精准识别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流域34个雨量站1956-2021年逐月长序列降雨数据,采用集中度、集中期、Or-dinary Least Square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一维连续小波等多种方法,对广东省东江流域上下游降雨的年内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开展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东江流域降雨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从上游到下游,年内降雨集中期从6月延迟到7月份,降雨由减少过渡到弱增长趋势;下游突变性较上游显著,上游周期性强于下游;上下游降雨主周期一致,均为17 a.研究成果可为广东省东江流域降雨预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支撑.

    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变化特征集中期小波分析

    鄱阳湖洪泛系统淹没动态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机制

    吴娟李云良叶许春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ESTARFM(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ion Fusion Model)模型,重构2000-2020年鄱阳湖区高时空分辨率淹水数据,分析鄱阳湖洪泛系统淹没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鄱阳湖洪泛系统主湖区与碟形湖区淹水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239 km2和407 km2,受湖泊淹水自然过程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碟形湖区的淹没动态在3月和10月与主湖区存在明显差异.在空间上,鄱阳湖的淹水频率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主湖区和碟形湖区淹水频率分别为58%和36%.在时间上,鄱阳湖主湖区的淹水面积与淹水频率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在碟形湖区内二者均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这种相反的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长江中上游来水减少、三峡工程运行引起的长江中下游河床降低,以及湖区大规模采砂活动引起的入江水道下切侵蚀等综合作用造成的湖泊泄流能力的增大和湖泊流域入湖流量的增加.

    鄱阳湖ESTRAFM模型淹水面积淹水频率碟形湖

    IMERG卫星降水数据在嘉陵江流域的干旱监测效用评估

    董永超甘富万高扬刁庠...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嘉陵江流域存在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发的现象,为快速且准确地把握流域内降水与干旱情况,利用覆盖范围广且分辨率高的网格化IMERG卫星降水数据对嘉陵江流域进行多时空尺度反演,基于卫星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运用游程理论对流域实行干旱监测.结果表明三种卫星降水数据中的IMERG-F能更准确地反映流域内的日降水量,整体高估地面降水 2.6%;IMERG-F与地面实测降水驱动的SPI指数保持较高的一致性CC>0.9;MERG-F更能准确地呈现出流域的干湿特征;IMERG-E对干旱次数的模拟效果最优,IMERG-F对平均干旱历时和平均干旱烈度的监测结果最好.

    IMERG卫星降水SPI指数干旱监测嘉陵江流域

    基于EEMD-PSO-GRNN模型的元江中上游径流预测

    郑鑫陈俊旭胡智文张帆...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性使得高精度的径流预报存在困难.以组合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GRNN模型形成EEMD-PSO-GRNN耦合模型,预测时通过将径流序列分解为确定成分与随机成分并通过PSO优化的GRNN模型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值的加和构成径流最终预测结果.EEMD-PSO-GRNN耦合模型应用到元江中上游,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EMD-PSO-GRNN耦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对径流的总体趋势预测效果良好,但在随机成分的模拟上有待进一步完善.EEMD-PSO-GRNN耦合模型优于BP、GRNN、EEMD-BP、EEMD-GRNN模型,能有效提升径流预测的精度,可为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报及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提供支撑.

    径流预测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RNN神经网络粒子群算法元江

    里下河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鞠艳杨星王轶虹王冬梅...
    104-11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逐渐增加,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揭示区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M-K趋势检验、小波分析、重标极差以及克里金插值方法,从强度、频率和持续性三方面分析里下河地区的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并进一步探究其未来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里下河地区多年平均降水为1017.25 mm,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2)研究区内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各异,极端降水的强度、频率均呈现增加趋势,持续性呈减少趋势.(3)整个变化过程中存在3类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出现3个偏多中心和2个偏少中心.(4)R10 mm和R20 mm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且呈弱持续性,而其他极端降水指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且过去总体趋势对未来趋势的影响时长为9~16年左右.研究结果可为里下河地区科学合理应对气象灾害、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依据.

    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小波分析重标极差里下河

    五台山积雪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范强刘楠任天晨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MODIS积雪产品与微波遥感数据,分析五台山2000-2019水文年积雪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与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1)五台山积雪期为10月至翌年4月,年内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积雪集中于西北部.(2)积雪面积和积雪日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3)积雪面积和积雪日数与海拔正相关,积雪面积在北坡高于南坡.(4)积雪面积与气温相关程度高于降水量,积雪面积在年内与气温和降水量日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年际与气温年均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积雪时空分布时空变化地形因素气象因素

    《水文》发展回顾与分析

    穆禹含李硕成春生张建新...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文》始终承载着我国现代水文科学与技术信息传播的重任.将《水文》置身于我国水文科技发展脉络中综合分析,将其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萌芽时期、快速发展时期、高质量发展时期等三个阶段,对期刊主办、编辑、刊登内容等进行梳理,总结过去办刊经验,以期为新时代《水文》发展提供参考.

    《水文》期刊发展历程办刊

    地下水科学

    曾献奎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