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用于西南山区河流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研究

    姚航斌万东辉张丽陈捷汝...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地形及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山区河流丰枯变化明显,常见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对于西南山区河流的适用性暂不明确.为探究适用于西南山区河流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本文选取大环江作为典型河流,对比分析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应用于西南山区河流的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结果表明,Texas法、Lyon法等基于月均流量的水文学法汛期生态流量计算结果偏大;以特定时段最枯或特枯流量作为生态流量的方法,如7Q10法、Qp法等,忽略了西南山区河流的季节性变化;推荐以R2Cross法、湿周法计算结果分别作为上、下包线,结合Q50-Q90法、Tennant法等水文学方法综合确定西南山区河流生态流量目标.

    西南山区河流生态流量水文学法水力学法

    沁河"21.7.11"洪水气象成因分析

    靳莉君刘静朱春子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文站雨量观测资料、气象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风场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造成2021年7月11日沁河洪水的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暖区内,具有时间集中、强度大、中小尺度对流显著的特征.大暴雨点集中在山前迎风坡,地形增幅作用显著.(2)较高的不稳定能量积累以及深厚的暖湿层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沁河北高南低的地形分布使得低涡前部西南气流输送的水汽在沁河中游转向并形成水汽辐合,强降水发生在低涡东侧略偏北的位置.(3)此次暴雨首先是由地面辐合线以及地形的共同作用触发对流所致,后期随着高空槽逼近,配合850 hPa急流增强、低涡辐合,引发对流再次强烈发展,形成了强度更大的暴雨.

    暴雨环境条件地面辐合线对流

    "21·7"河南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刘静靳莉君韩作强张利娜...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文站、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1年7月18-22日发生在河南中北部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动力热力结构,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东北延伸、高空急流增强、大陆高压和西太副高稳定对峙、黄淮低涡缓慢西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双台风互旋持续输送水汽,为暴雨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太行山和嵩山等山脉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2)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低层偏东风气流对西北太平洋暖湿空气的持续输送,水汽辐合层的深厚程度以及辐合强弱对暴雨强度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暴雨区上空强散度柱以及强上升运动是20日和21日极端暴雨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高温高湿大气层结的发展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对流不稳定条件.

    持续性强降水环流背景水汽输送物理量诊断

    IHACRES模型在不同干湿气候区小流域的应用研究

    梁瀚续宋克超张丹尼麦斯郎...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不同干湿气候分区的洞庭湖武水、伊洛河伊河、湟水北川河和黄河清水河4个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IHACRES模型产汇流参数进行率定,评定径流模拟精度,分析导致径流模拟结果差异的原因;探讨不同率定资料长度条件下,模型在各气候区流域的模拟精度及参数收敛性.结果表明:IHACRES模型在气候湿润区流域模拟效果明显优于半干旱半湿润区流域模拟效果,湿润区流域NSE在0.9以上,半湿润区流域NSE在0.75左右,半干旱区流域NSE在0.55左右;同时半干旱半湿润区流域枯水期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拟合程度较低,与气候水文特性和模型结构有关;湿润区流域率定资料需3年,NSE及参数基本稳定;半干旱半湿润区流域参数收敛性较差,率定资料在4~5年,NSE及参数基本稳定;该模型可以在气候湿润区流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IHACRES模型干湿气候分区径流模拟参数率定NSE适用性

    近岸海域地形复杂性对潮汐特征的影响研究 ——以南黄海及东海北侧海域为例

    张功瑾柳志会罗小峰路川藤...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黄海及东海北侧海域近岸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其潮位预报精度低,研究近岸地形复杂度对潮汐特征的影响对提高预报精度很有必要.基于系列长期验潮站实测潮位和近岸地形等基础数据,采用调和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岸潮汐特征对地形复杂度的响应.研究发现,验潮站周围地形越复杂,K1分潮振幅越小、M2、M4分潮振幅越大;随着地形复杂程度的提高,海域的潮汐变形越显著,潮时不等现象越显著,表明南黄海海域的地形复杂程度是其潮汐变形和潮时不等现象的主要因素;验潮站附近海域地形越复杂,其调和分析的精度越差,其绝对余水位越大,说明地形也是影响验潮站潮位精度和余水位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基于地形复杂度修正的调和分析方法,并经验证各验潮站调和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南黄海潮位特征地形特征调和分析

    基于SWMM模型与成本效益的LID径流控制效果研究

    田敏任建民刘碧云刘中原...
    89-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校园区海绵设施径流控制效果进行经济-有效性综合评估,以西北师大校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WMM构建暴雨径流模型以及四种LID布设方案,在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a、2a、5a、10a、20a情形下,进行降水径流模拟并分析各方案的径流削减效果,最后结合改进后的成本效益法分析LID径流控制的经济-有效性.结果表明,各LID方案的径流控制效果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而减小,其中LID组合方案削减率最高,径流总量与径流峰值的削减率分别为58.12%~51.33%与54.48%~51.89%;各LID方案的经济-有效性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而减小,1万元的LID组合方案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投资可使径流总量与径流峰值分别下降0.0048~0.0042与0.0045~0.0043个百分点,单项措施中透水铺装的经济-有效性显著优于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最具投资吸引力.研究成果对校园区LID规划与投资具有参考价值.

    LID径流控制经济-有效性成本效益SWMM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宁夏河流水文情势研究

    王生鑫张华张海涛陈丹...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宁夏地区多时间尺度下的河流水文情势,基于1956-2016年黄河干流入、出境断面及各支流控制水文站的天然实测径流数据,借助分项调查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河道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情况及河道断流情况.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黄河干流2001年后各时段天然径流量均有所减少,黄河主要支流7个断面除苦水河、红柳沟多年天然径流量差别不大外,清水河和泾河1956-2016年天然径流量较1956-2000年天然径流量减少较多;从年内分配情况来看,黄河和泾河在汛期和非汛期各时段径流量均明显减少,而清水河变化不明显,红柳沟径流量明显增加;宁夏历史上共有5条河流出现过断流情况,其中清水河为断流次数最多、断流天数最多的河流.本次研究结果对宁夏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宁夏径流水文情势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量水质特征及对受水城市河湖的影响分析

    徐斌杨蓉孙春媛黄振芳...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量水质特点和对城市河湖的影响,对调水合理利用、水质安全与保护、受水区水质水生态保护措施制定及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结合调水水量分配,采用Spear-man秩相关、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综合理化指标、水化学特征、水质类别及特征水质指标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质为Ⅱ类,属于低矿化度软水,综合理化指标具有季节变化特征.2015-2021年,受水区水质普遍改善;典型受水水域水温上升,大宁水库等水域矿化度和总硬度下降.研究区地表水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南水带来团城湖、昆明湖、昆玉河及京密引水渠等水域的水质变化,南部和东部河流水质受再生水水质改善影响较大,内城河湖、北运河和潮白河的部分河流平原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南水北调中线水量水质特征城市河湖影响

    连云港地区历史典型暴雨致灾相关分析

    程建敏刘沂轩乐峰李刚...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连云港地区历史典型暴雨与致灾程度之间的关系,根据1956-2018年实测降雨资料,在对连云港地区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连云港地区典型年份典型暴雨场次,并对时空分布、暴雨强度、受灾程度等进行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暴雨时空变化与造成的洪水灾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云港地区暴雨受灾程度受降雨量、强度、前期影响雨量、时空分布特点共同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空间变差系数>时间变差系数>最大雨强>前期影响雨量>次降雨量.通过相关关系的量化以期为当地防洪措施及水灾害防御措施提供参考.

    典型暴雨降雨情势受灾程度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