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多样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马克平

双月刊

1005-0094

biodiversity@ibcas.ac.cn

010-62836137

100093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生物多样性/Journal Biodiversit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管理,资料库等。曾获2000年度中科院优秀期刊三等奖,98年度生物类影响因子第4各,99年度生物类影响因子第9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别山黏菌的物种多样性调查

    林迪陈双林杜榷宋文龙...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大别山黏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在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作者先后对大别山21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黏菌物种调查。通过野外采集和基物湿室培养,获得黏菌标本984份。按照形态分类学鉴定为6目13科32属93种,其中,11种为丰富种(相对多度RA>3%),8种为常见种(RA=1。5%-3%),30种为偶见种(RA=0。5%-1。5%),44种为稀有种(RA<0。5%)。苔生高杯菌(Craterium muscorum)和易碎双皮菌(Diderma fragile)在我国现仅知分布于大别山,掌状夹被菌(Ophiotheca pedata)、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环壁团毛菌(Trichia varia)等48种首次在大别山报道。丰富度分析表明,大别山不同调查地点、林型和基物类型的黏菌物种数量和种属比存在差异,大别山区域的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黏菌物种数量高于其他地点,发现黏菌41种,种属比为1。95,特有种为3种;针阔混交林中的黏菌物种数量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种单一林型,生长黏菌81种,种属比为2。89,独有种有28种;生长于腐木上的黏菌77种,物种数量高于凋落物、活草和树皮等基物,种属比为2。75,腐木上特有种有42种。研究结果表明,黏菌在大别山21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分布格局,且物种多样性在腐木上和针阔混交林中高于其他生长基物和单一林型,为全面认识大别山的黏菌生物多样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中地区黏菌物种组成相对多度分布格局

    基于陷阱法采集的河西走廊戈壁荒漠甲虫数据集

    任嘉隆王永珍冯怡琳赵文智...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戈壁荒漠甲虫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十分敏感,甲虫数量、多样性及其功能性状可用于评估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戈壁荒漠甲虫分布及多样性月动态变化数据积累可为荒漠生态系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河西走廊中部是戈壁荒漠主要分布区之一,2012年研究组在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临泽县北部干旱荒漠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建立了地表甲虫分布及多样性的长期监测样地。本数据主要汇集了戈壁荒漠地表甲虫物种组成、物种照片、活动节律、数量及功能性状信息数据。该数据集可用于典型荒漠甲虫种属识别、典型甲虫种功能性状比对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扰动的响应研究。

    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地表甲虫功能性状活动节律

    集中式大型光伏及风电电场生态影响:进展与展望

    彭昀月罗永梅徐泽楠靳彤...
    9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增长势头迅猛,而随着光伏、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其生态影响问题也引发关注,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综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集中式光伏和陆上风电电场对环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发现:光伏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植被和栖息地质量的改变,对部分物种有不利影响,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光伏设施能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促进植被恢复,在荒漠地区可以发挥防风固沙的生态作用;风电电场的生态影响集中在对土壤植被的扰动、造成鸟类碰撞死亡和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影响物种迁徙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目前的研究在生态影响机制和生态系统整体影响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与统一调查方法、采用先进的生态环境调查技术、加强在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等建议。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光伏、风电电场的生态影响,在能源规划初期关注生态本底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生态影响减缓策略。

    光伏风电生态影响影响机制

    广东沿海海草床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

    钟超廖亚琴刘伟杰隋昊志...
    11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海草床面临着人类活动威胁,且呈退化趋势。广东海草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涌现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广东海草分布特征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发现海草床受到的威胁来源多样,但缺乏系统的总结。基于广东滨海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面临高强度人类活动压力的背景下,为有效保护海草床及其生物多样性,亟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广东海草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本文通过回顾21世纪以来广东海草床研究成果,汇总了广东海草分布信息,并结合现场调研和国内外海草床的研究报道,梳理了广东海草床面临的威胁。结果表明广东沿岸海草分布广泛,现有海草床面积约1,540 ha。海草种类共5种,以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和贝克喜盐草(H。beccarii)为主,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和短柄川蔓草(Ruppia brevipedunculata)分布较少。本文阐明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如何影响海草的生长和分布,并指出了广东海草床主要面临着海水养殖、渔业捕捞、陆源污染、海洋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威胁。此外,物种入侵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上述威胁,在现有的保护基础之上,建议加强海草床生态系统研究、提升海草调查监测能力、建立健全海草保护监管体系、管控污染物排放、强化海草床生态修复并开展海草科普宣传等工作。

    广东海草床人类活动威胁保护现状保护建议

    壶菌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何智荣吴思雨时莹莹王雨婷...
    13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两种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和B。salamandrivorans(Bsal)的感染是两栖动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Bd主要感染两栖动物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的皮肤,可能引起两栖动物淋巴细胞凋亡和全身电解质失衡。Bsal主要感染有尾目,可能导致两栖动物致命的败血症。针对壶菌及其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检索1990-2022年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总结了壶菌病原的可能起源与传播、壶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壶菌毒力的影响因素和壶菌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的改进需求,如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溯源、开发RPA技术进行野外检测和应用转录组学研究宿主-病原体的免疫等。最后,提出以下4条建议:(1)建设壶菌病原基础数据平台,建立壶菌病常规检测部门,并将壶菌病监测纳入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2)深入开展我国两栖动物不同地理区系壶菌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3)探索学科交叉与部门合作,如流行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构建符合特殊亚洲环境的壶菌感染和预测模型。本研究将为两栖动物保护拓展新思路,助力我国两栖动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两栖动物无尾目有尾目蚓螈目壶菌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概念、原则、交易和挑战

    彭昀月靳彤张小全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遏止与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信用以碳信用为蓝本应运而生。与以生物多样性损失为前提的生物多样性抵消不同,生物多样性信用是一种可测量、追踪和交易的,能为生物多样性带来净效益的经济工具。本文旨在介绍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概念内涵,详细阐释了其与生物多样性抵消和碳信用的概念异同,在参考高质量碳信用的基础上汇总了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原则,包含其核算方法和治理体系,同时介绍了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提供了不同交易项目的具体实践案例,并梳理了生物多样性信用在定价、是否会成为企业漂绿的工具、监管与治理体系以及与碳信用的兼容等4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生物多样性信用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信用生物多样性抵消碳信用市场机制

    基于实证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问题检视和优化路径

    所翟俞渃茜李媛辉徐基良...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立法是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从数量上看己不少,但整体上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质增效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116部中国自然保护区地方法律规范的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主要呈现立法时间跨度较大、立法数量新时期增长较快、立法地域分布广泛、立法模式上综合性与专门性相结合等特征。当前,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面临着过时立法、抵触立法、重复立法等诸多问题。为有效破解上述难题,可尝试从立法清理和立法特色两个维度下功夫,加快地方立法清理的工作进程,突出地方立法特色,提升中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质效。

    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立法清理立法特色

    《生物多样性》投稿须知

    后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