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多样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马克平

双月刊

1005-0094

biodiversity@ibcas.ac.cn

010-62836137

100093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生物多样性/Journal Biodiversit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管理,资料库等。曾获2000年度中科院优秀期刊三等奖,98年度生物类影响因子第4各,99年度生物类影响因子第9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蜥蜴消化道吸虫初步名录

    阎晓菲王涛王旖旎赵怡阳...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蜥蜴消化道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主要寄生于其肝脏、胆囊、胆管、胃肠道等,严重感染会导致蜥蜴消化道吸虫病发生。为了全面掌握蜥蜴消化道吸虫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本文参照《中国吸虫学》的分类系统,收集1919-2023年以来的蜥蜴消化道吸虫研究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系统整理其分类地位、拉丁文学名和中文学名、宿主的拉丁文学名和中文学名、寄生部位、分布地区,形成世界蜥蜴消化道吸虫初步名录。结果表明:本文共记录世界范围内的蜥蜴消化道吸虫2目25科52属124种,以前口目的斜睾科和双腔科为主。亚洲和美洲消化道吸虫种类分布最多,其中亚洲印度记录的虫种最多,其次是南美洲的巴西。鬣蜥科及其飞蜥亚科,避役科的避役属(Chamaelea)感染吸虫种类最多。在初步名录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名录的组成特点,对争议分类阶元进行了分析,表明世界蜥蜴消化道吸虫今后需开展针对性相关研究和调查,以期为蜥蜴保护、寄生虫生态学、公共安全提供基础资料。

    蜥蜴消化道吸虫多样性名录

    海南热带雨林植物光合荧光气体交换和叶功能性状数据集

    靳川张子嘉底凯张卫荣...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热带雨林的恶劣环境和野外测量工作的复杂性,获取详细的植物叶片光合生理数据极具挑战。鉴于此,本研究团队于2023年9-11月在海南保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热带雨林天然林内,使用便携式光合测量仪等设备对48种热带雨林优势物种进行观测,并生成了 1个数据集。该数据集由5部分组成:(1)物种名录文件1个;(2)光合荧光气体交换原始数据文件3个,共计5,328条;(3)叶功能性状和环境数据文件1个,共计144条;(4)响应曲线拟合结果文件3个,共计432条;(5)物种鉴定图。该数据集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可为进一步研究热带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生态适应策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热带森林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叶功能性状物种名录

    基于三种被动式采集方法采集的宁夏贺兰山甲虫标本照片数据集

    韩永金梁咏亮佟一杰丁强...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供了2021年7月7日至10月7日从中国宁夏贺兰山采集的甲虫标本信息数据集。通过3种被动式采集方法来获得样本,即飞行阻隔器法(flight interception trap,FIT)、马氏网法(Malaise trap,MT)和罐诱法(pitfall trap,PT)。数据集共涉及2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布设1个FIT、1个MT和10个PT。共收集到9,984头甲虫样本,经鉴定分属30科191种。本数据集包括:(1)采样点的816张甲虫集体照原图;(2)标注了形态种编号的甲虫标本集体照;(3)甲虫标本数量统计表;(4)形态种鉴定图;(5)采集样点的经纬度和海拔数据的信息表;(6)样本收集的时间表及样点的野外照片。该数据集为甲虫的采集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对贺兰山甲虫多样性进行了评估,从而丰富了相关研究。

    生物多样性被动式采集贺兰山

    实验进化研究途径

    陈楠张全国
    14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踪生物种群在实验室条件下发生的进化,这种研究途径称为实验进化。不同于大多数"回溯式"的进化研究,实验进化是一种"前瞻式"的研究途径。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达尔文时代。最近几十年来这一研究手段被用于对现代进化综合理论的若干关键假说进行检验。实验进化的研究材料可以是真实生物种群,也可以是数字生命形式;使用真实生物开展的进化实验可以在实验室或野外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具有生长繁殖快、易保存等特征,成为实验进化的主要研究对象。微生物实验进化已经被用于研究包括适应性进化的动态、种群分化规律、种间协同进化模式甚至多细胞生命形式的起源等问题。同时在解决进化的确定性和偶然性、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进化过程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实验进化这一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其无法完全模拟自然界中的种群及其进化环境。但该方法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课堂教学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进化生物学微生物假说检验适合度景观生态代谢理论抗药性代价全球变化对抗性种间关系

    为野生植物保护和可持续贸易奠定科学基础——CITES植物委员会第27次会议评述

    何拓曾岩殷亚方张坤...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植物委员会第27次会议(PC27)于2024年7月8-1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来自全球46个缔约方和30个观察员组织的190名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共有42项议题,讨论了即将向CITES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CoP20)提交讨论的决议、决定和其他事项执行进展情况。PC27反映了各方为确保野生植物可持续国际贸易作出的一致努力,促进了各方在CITES科学和技术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和能力建设,也呈现出CITES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加强协同合作,不断拓展其职责范围,以及科学性逐渐减弱等特点。为更加有效地履行CITES,我国应夯实濒危物种履约科学基础,提升非致危性判定研究水平,建立履约人才队伍,推动野生植物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CITES国际贸易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