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陈梦熊

双月刊

1000-3665

swgch@mail.cigem.jov.cn

010-62175556

100081

北京海淀区大慧寺20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Journal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创刊,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的,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创刊较早、发行较广,并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学术理论与实践刊物之一。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本刊面向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科以及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科研究,地质与环境工程建设、技术方法应用与创新、地下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地质环境监测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著者、读者。主要栏目:基础与专题、应用与实践、经验与探索、综合述评、问题讨论、信息园地。并不定期开辟新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隧道工程建设对华蓥山中部岩溶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成胜许模夏强
    214-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蓥山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已建的地下工程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涌突水灾害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蓥山现有岩溶研究精度、广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亟需系统全面地分析岩溶涌突水原因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野外调查与收集整理大量地下工程涌突水资料,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华蓥山背斜地下水径流特征、已建的G42 华蓥山隧道及绿水洞煤矿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了新建广邻快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对岩溶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已建地下工程活动使得华蓥山中部天池向斜岩溶槽谷及绿水洞背斜内的诸多泉点、暗河减流或断流,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面积约为 29。6 km2,仅G42 华蓥山隧道泄水洞每年排水量约为94。60×104~730。00×104 m3;计算得出新建广邻快速公路华蓥山隧道正常涌水量约 12。05×104 m3/d,新建广邻快速公路隧道施工对岩溶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在东北—西南方向上为 1。0~2。1 km,对绿水洞背斜两翼栖霞组、茅口组内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在东北—西南方向上为 1。5~2。0 km,对隧道北侧岩溶地下水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隧道南侧饮用水源地水量及天池湖水影响微弱。该研究成果可为华蓥山及川东平行岭谷区线路选线、岩溶隧道涌突水预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与理论支撑。

    岩溶地下水环境影响隧道工程华蓥山中部

    珊瑚岛礁地下油库泄漏迁移规律及其对淡水透镜体的影响

    杨钢郭秀军卢洁蔡永瑞...
    22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海洋环境的巨大资源潜力使人类开发海洋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经略海洋的远涉枢纽,在岛礁建设地下储油设施将成为开展各项工程的能源基础,然而伴随而来的潜在泄漏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岛礁发生石油泄漏不仅会污染淡水透镜体,甚至会进一步扩散至海洋,对岛礁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究地下油库泄漏后的污染物迁移规律及其对淡水透镜体的入侵机制,首先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确定了污染物迁移特征与主要驱动力,之后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相同尺度的数值模型,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降水强度和油品性质对污染物迁移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珊瑚岛礁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石油污染物迁移主要受两种驱动力的影响,一是重力势驱动的垂向迁移,二是岛礁动态地下水流场驱动的向海排泄;(2)岛礁降水补给强度越大,地下水流场驱动污染物向海排泄作用越强,淡水透镜体所受影响越小;(3)重质非水相类油品污染物呈现出不同于轻质非水相类油品的迁移规律,但其对淡水透镜体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珊瑚岛礁开发进程中的油库选址、污染防护以及淡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COMSOLMultiphysics室内模拟试验多相流地下水污染

    松辽盆地林甸地区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适宜性评价

    马永法董俊领王旭何兰...
    238-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缓解温室效应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黑龙江省林甸地区广泛分布深部咸水层,盖层条件良好,具备CO2 地质封存的地质条件,且封存潜力巨大,但因缺乏石油勘探资料,以往尚未进行高精度的适宜性评价。文章以松辽盆地林甸地区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其地质、经济、环境等实际情况,本着客观、全面、重点、兼容、可行的原则,从封存安全适宜性、封存潜力适宜性、社会经济适宜性 3 个指标层,分解出 11 个指标亚层与 32 个评价指标,划分了 5 个评价等级,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深部咸水层CO2 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热勘探井的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区各主要二级构造单元乌裕尔凹陷、克山—依龙背斜、黑鱼泡凹陷、齐家—古龙凹陷深部咸水层CO2 地质封存适宜性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 4 个二级构造单元均具备地壳稳定性较好,盖层以多套、厚度大且连续稳定的泥质岩为主,储层为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多套碎屑岩,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等条件,均较适宜进行CO2 地质封存,其中以黑鱼泡凹陷最佳。此项工作的开展,为该地区实施封存场地选址与封存工程示范提供了科学、直接的依据。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林甸地区

    2024年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审稿专家

    后插1-后插2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征稿简则

    后插4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4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结果

    后插3页

    2024年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突出贡献编委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