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杨胜利

月刊

1000-3061

cjb@im.ac.cn

010-64807509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生物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工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工程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刊登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等。栏目设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等。《生物工程学报》创刊于1985年。20多年来,本刊始终以推动生命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报道我国生物工程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为科研教学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刊已被美国<CA>,<BA>,<MEDLINE>,及<俄罗斯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导读

    3551-3555页

    人类口服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李杉刘夏飞段招军
    3556-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能同时诱导有效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的疫苗是预防黏膜感染病原体的理想目标.消化道具有许多产生黏膜免疫的位点,包括口腔、胃和小肠等.理想的口服病毒疫苗不仅能诱导较好的局部及远端黏膜免疫,也能产生较好的系统免疫,而且还因为具有无痛接种、可自行服用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由于人消化道环境及黏膜免疫的复杂性,目前成功上市的人口服病毒疫苗仅限于 3 种减毒活疫苗.本文将从消化道黏膜免疫的特点、当前口服病毒疫苗种类及研究现状、口服病毒疫苗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对我国人口服病毒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黏膜免疫口服病毒疫苗

    病毒感染影响宿主细胞代谢研究进展

    李艳梅魏云林李海燕季秀玲...
    3566-3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代谢的能力,因此完全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网络提供的能量和生物合成前体物质来驱动其复制、装配和释放.因此,病毒挟持宿主细胞代谢以实现自身的复制和增殖.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编码辅助代谢基因(auxiliary metabolic genes,AMGs)调控宿主的细胞代谢,影响碳、氮、磷、硫循环,参与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本文主要从细胞葡萄糖代谢、谷氨酰胺代谢、脂肪酸代谢、病毒 AMGs调控宿主代谢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 个方面总结病毒感染对宿主核心代谢途径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也将为通过代谢干预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病毒感染辅助代谢基因糖酵解谷氨酰胺代谢脂肪酸代谢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的以肽为中心分析算法和软件的研究进展

    张莹莹舒坤贤常乘
    3579-3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非依赖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是一种高通量、无偏性的质谱数据采集方法,具有定量结果重现性好,对低丰度蛋白质友好的特点,是近年来进行大队列蛋白质组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由于DIA产生的二级谱是混合谱,包含了多个肽段的碎片离子信息,使得蛋白质鉴定和定量更加困难.目前,DIA数据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即以肽为中心和以谱图为中心.其中,以肽为中心的分析方法鉴定更灵敏,定量更准确,已成为DIA数据解析的主流方法.其分析流程包括构建谱图库、提取色谱峰群、特征打分和结果质控 4 个关键步骤.本文综述了以肽为中心的DIA数据分析流程,介绍了基于此流程的数据分析软件及相关比较评估工作,进一步总结了已有的算法改进工作,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计算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非依赖采集以肽为中心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急性高原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涂博丹魏雪尚慧莹刘作旭...
    3594-3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出现多系统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系统定量并描述机体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近年来在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研究应用广泛.本文系统综述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AMS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急进高原习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AMS的发病机制、提前干预、临床治疗和AMS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定量蛋白质组学急性高原病高原习服生物标志物低压低氧

    新型免疫抑制剂brasilicardin A的研究进展

    葛祥宇史社坡王娟
    3605-3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Brasilicardin A(BraA)是从致病性放线菌巴西诺卡菌(Nocardia brasiliensis)IFM 0406 中发现的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IC50=0.057 μg/mL)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BraA发挥免疫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与现有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同,BraA 通过抑制氨基酸转运体 L 系统的转运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入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相比目前已知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A、子囊霉素和他克莫司等,BraA 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显示低毒、高效的优势.因此,BraA 作为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极具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免疫抑制剂发现新领域.但其结构复杂、合成困难,原菌种产率低且具有致病性,BraA及其类似物的获得已成为此类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的瓶颈.本文综述了BraA的分子特征、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目前获得的BraA类似物和衍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BraA及其类似物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brasilicardinA分子特征免疫抑制活性生物合成机制化学合成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进展

    刘昭祥刘森
    3615-3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PROTAC)是一种可以同时结合E3 连接酶和靶蛋白的异双功能小分子,能够借助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特异性降解靶蛋白.目前PROTAC药物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配体主要为非共价化合物,具有克服耐药性、降解"不可用药"靶蛋白的优势,但非共价配体会使PROTAC产生钩效应(hook effect),影响药效发挥.而共价配体凭借自身优势,可以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对于PROTAC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文总结了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PROTAC分子在核内蛋白、跨膜蛋白和胞浆蛋白 3 种蛋白靶点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今后PROTAC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和参考.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临床研究靶蛋白耐药性

    靶向递送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吴小波赵婕高远姚庆鑫...
    3628-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分子抗癌药物通过靶向特定蛋白来抑制肿瘤生长,但大部分致病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通过靶向降解目标蛋白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技术.本文在介绍传统多肽型PROTAC和小分子型PROTAC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靶向递送型PROTAC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识别分子介导靶向PROTAC、纳米材料介导靶向 PROTAC 和可控激活小分子 PROTAC 前药.研究表明,靶向递送型 PROTAC在提高肿瘤细胞特异性、减少脱靶效应和降低生物毒性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最后,本文对PROTAC的成药性进行了展望.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蛋白降解靶向递送癌症抗癌药物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陈晓阳安瑞珩黄菊梁有沣...
    3644-3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肿瘤治疗策略以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具备高效性和低毒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类型.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 antibody library technology,PALT)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其将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H(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VL(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基因重组后整合在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将抗体表达到噬菌体表面,从而获得多样性抗体库.抗体库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即可筛选获得到特异结合抗原的抗体分子及其基因序列.PALT具有抗体生产周期短、抗体结构可塑性强、抗体产量大、多样性高和可直接生产人源化抗体等优点,已应用于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抗体药物的制备等领域.文中综述了PALT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肿瘤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标志物

    纳米材料治疗具核梭杆菌促进的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王杭侯小雪刘鉴峰杨翠红...
    3670-3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厌氧菌,最近被发现在人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表面聚集,其富集程度与癌症治疗预后呈高度负相关.大量研究表明,Fn 参与 CRC 的发生与发展过程,Fn 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组分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肿瘤的耐药性.近年来,开始有研究利用纳米材料抑制Fn在肿瘤部位的增殖或通过直接靶向Fn治疗CRC.因此,本综述一方面将对近年来Fn在CRC中促肿瘤的机制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将归纳整理不同纳米材料应用于Fn相关CRC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材料在Fn介导的CR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具核梭杆菌结直肠癌纳米材料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