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化
水文化

刘学钊

月刊

2096-9945

430010

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863号 长江委红楼

水文化/Journal Water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索

    王律欣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分析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发现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对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包括理论层面的创新和实践层面的现代化实践.这一路径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历史逻辑与建设路径

    候亚琴
    39-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凭空捏造的,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生动的实践路径和鲜明的未来导向.它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走来,遵循自身的建设发展规律,能够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根基实践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德经》中"水文化"核心内涵及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启示

    韩群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哲学经典,老子以水论道,塑造了独特的中国"水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其核心内涵体现为谦卑无争的处世哲学、刚柔互济的辩证思维、静以生慧的修身思想,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涵养谦逊品格、启迪人生智慧、学会自我管理.

    道德经水文化核心内涵大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云龙湖水库的历史文化与价值

    孙文浩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以治水实践为核心,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为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推动云龙湖水库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挖掘云龙湖水库历史文化,系统梳理水库历史脉络,展现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和价值分析,进一步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增进全社会节水护水爱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建立一种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云龙湖水库水文化历史遗产价值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原则及进路探析

    车成莹江曦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提出的崭新目标,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有着其深厚的理论、文化和实践基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要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文明自觉与自信相统一、文明交流与互鉴相统一的重要原则,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进程中,在文明交流互鉴进程中,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基础重要原则实践进路

    巴渝水文化与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

    马建斌向卫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渝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特有的文化瑰宝.将巴渝水文化与水利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巴渝水文化与水利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巴渝水文化课程思政融合策略融合实践

    地方长征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鲁玉钟明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征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育人素材,与高校思政课高度契合.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究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研究提出立足理论教育主渠道讲好长征党史故事、依托实践教育基地办好"第二课堂"、搭建网络教育新阵地提升教学立体感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路径,促进地方长征文化资源全方位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以期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长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雅安

    文化育人视角下讲好黄河故事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陈利红李风娇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黄河故事是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具有深刻的底蕴内涵与独有的民族精神特质,在此基础上孕育、发生的黄河故事,能够帮助青年群体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传承斗争精神、彰显中国智慧.在研究中从文化育人视角着手,分析黄河故事的当代价值,并提出要构建黄河故事系列专题集、打造黄河文化标志性符号、创新黄河故事表达方式、构建"黄河故事+"教育体系,以促进黄河文化的立体传承.

    文化育人黄河故事黄河文化当代价值

    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探析

    陈少娟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工程自2016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八年来,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在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新时代通过什么路径进一步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从而促使其达到最大效能的发挥?通过本文的研究,梳理出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的资源,探究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功能,实现民众对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的持久关注,通过关注引发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的决心与信心.

    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大足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谭艳秦专松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足红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政治品格、道德品质、优良作风等革命风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将大足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既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整合"大思政课"育人资源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环节.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挖掘、运用大足红色文化资源,并寻找实践路径,从深耕教材、强化实践、聚力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凝聚思想共识,提升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大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发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