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孙瑾石岩刚董铭心王斌...
    314-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感病毒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具有季节流行性,可以引起暴发性感染,对公共卫生及经济带来打击.接种疫苗是目前保护人类免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最佳医疗干预措施.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是疫苗研发追求的目标,减毒活疫苗则能够实现两者平衡,有望在预防免疫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反向遗传学技术的成熟,其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研发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减毒病毒株的构建更加简便,减毒方法更加多元.本文主要就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反向遗传学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

    间隙连接蛋白43的功能及温度响应性研究进展

    丁萌楠宋伦
    319-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允许相邻细胞的胞质区之间直接通讯的间隙连接,它们在广泛的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间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由间隙连接蛋白组成,其中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各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研究发现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会受到冷热刺激的影响,并与Cx43表达相关.本篇综述主要介绍Cx43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调控以及它的降解途径,并对冷热刺激后Cx43表达变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

    间隙连接蛋白43间隙连接通讯温度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研究进展

    裴永峰余梅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成人ALL的预后较差.ALL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分析是由遗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其重要的遗传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许多HLA基因是ALL的易感基因或保护基因,且一些HLA分子与AL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对近5年的HLA与ALL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ALL的临床治疗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易感基因保护基因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吴学磊王艳华苏华华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修饰方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它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催化产生,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发现,在胰腺癌进程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增高,促进了肿瘤的复发转移.而以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为靶点,研发相关生物治疗抑制剂,将会极大地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年有关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胰腺癌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该酶抑制剂的研发状况做简要总结,以期为胰腺癌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丝帮助和科学依据.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胰腺癌抑制剂

    双阴性T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孙克娜
    33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阴性T细胞(DNT),即TCR+CD3+CD4-CD8-T细胞,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其表面表达独特的标志物,分泌特有的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DNT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被挖掘,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深入研究DNT细胞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临床解决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一难题.本文主要对DNT细胞免疫治疗调控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做简要描述.

    恶性肿瘤双阴性T细胞免疫调控机制临床应用

    microRN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及其作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评估

    夏赟王清水林尧
    34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一种由于细胞增殖失控而引发的严重危及人类尤其是女性生命的疾病.目前,寻找稳定有效、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来准确诊断乳腺癌,以及寻求新的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部分miRNA可以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具有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潜在价值.本文梳理了在乳腺癌中发挥作用的一些miRNA,并简述了这些miRNA如何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评估了其作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

    乳腺癌microRNA(miRNA)生物标志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推荐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进展

    张微郭楠杨曦明
    346-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病已呈全球大流行态势.迄今仍未发现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所有治疗均基于实验和同情用药,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在临床给药中须格外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既往研究显示药物不良反应除受年龄、性别、地域等外在因素影响外,还与患者的基因背景密切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给出了若干指导性药物,本文就该方案中提示的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做一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

    三维肝细胞模型及其在化学性肝损伤评价中的应用

    张弛金虹彭双清郭家彬...
    35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脏是机体代谢外源性化学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毒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对化学物引起的肝损伤进行评估,选择贴近人体的细胞模型和培养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展了多种人源体外肝细胞模型,其中新兴的三维(3D)肝细胞体外模型具有类似体内肝脏表型、代谢能力,并适于长期体外培养,为药物等化学物的肝毒性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体外评价工具.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肝细胞模型的特点,以及球体模型、生物反应器、3D打印和肝脏芯片等3D培养系统,概述了这些模型在化学性肝损伤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化学性肝损伤肝细胞三维模型体外毒性测试

    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疫苗的研制现状

    李文桂陈雅棠
    35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水疱性口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毒可刺激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多种蛋白.以水疱性口炎病毒为载体的病原体疫苗包括埃博拉病毒(rVSV-GP)、马尔堡病毒(rVSV-G)、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VSV-env/gag)、猴免疫缺陷病毒(rVSV-Gag)、猴逆转录病毒2型(rVSV-en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rVSV-St19)、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VSV-St19)、呼吸道合胞病毒(rVSV-G/F)、尼帕病毒(rVSV-G/F)、拉沙病毒(rVSV-GPC)、淋巴细胞脉络膜炎病毒(rVSV-GP)、柯萨奇病毒B3型(rVSV-VP1)、肠道病毒71型(rVSV-VP1)、口蹄疫病毒(rVSV-VP1)、人乳头瘤病毒16型(rVSV-E7)、棉尾兔乳头瘤病毒(rVSV-L1/E7)、汉坦病毒(rVSV-GPC)、辛诺柏病毒(rVSV-GPC)、安第斯病毒(rVSV-GPC)、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rVSV-GPC)、巨细胞病毒(rVSV-gB)、单纯疱疹病毒2型(rVSV-gD)、禽流感病毒(rVSV-HA/NP)、乙型肝炎病毒(rVSV-MS)、基孔肯雅病毒(rVSV-E2)、诺如病毒(rVSV-VP1)、蓝舌病毒8型(rVSV-VP2)、博尔纳病病毒(rVSV-GPC)、牛痘病毒(rVSV-L1R/B5R)、结核分支杆菌(rVSV-Ag85A/TFP846)、溃疡分枝杆菌(rVSV-Mu13720)、鼠疫耶尔森菌(rVSV-LcrV)和曼氏血吸虫(rVSV-SmHSP70)等,本文将综述这些水疱性口炎病毒介导的病原体疫苗的研制现状.

    水疱性口炎病毒病毒细菌寄生虫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猕猴感染实验生物安全管理

    孟轲音万忠海李吉平卜昭阳...
    37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人类事件,疫苗研制、防治药物筛选及感染机制研究迫在眉睫,而相关研究又离不开实验动物.本文以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nimal 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y,AB⁃SL-3)开展的SARS-CoV-2感染猕猴实验为例,结合工作实际,对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探讨,为正在或即将开展此项工作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SARS-CoV-2猕猴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