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陈槐卿

双月刊

1001-5515

swyxgcxzz@163.com,swyxgcxzz@yahoo.cn

028-85501507,85422073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是国内外重点院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场地。本刊的收录近况以2000年为例:自然科学刊登率为55.4%,Ei的收录率为55.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法骨小梁支架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门玉涛汤绍灿陈炜刘福龙...
    584-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可以通过公式精确地控制多孔支架的形态而被广泛应用.本文构建一种Ⅰ型包装(I-WP)型多孔支架,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壁厚和周期与支架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并进行压缩和流体性能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壁厚(0.1~0.2 mm)、不同周期(I-WP 1~I-WP 5)的I-WP型支架孔隙率在68.01%~96.48%范围内,等效弹性模量为0.655~18.602 GPa;随着周期和壁厚的增加,支架应力分布趋于均匀;拓扑优化后I-WP型支架等效弹性模量基本不变,渗透性提升52.3%.综上,对于I-WP型支架可以先调控周期参数,后调控壁厚参数,结合拓扑优化来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构建的I-WP型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满足修复人体骨组织的需求,为人工骨小梁支架的设计提供一种新选择.

    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支架拓扑优化结构强度渗透性

    具有时变刚度的骨折内固定植入物结构设计及骨重塑效果评估

    孙浩丁晓红徐世鹏段朋云...
    595-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的骨折内固定植入物刚度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性能,使骨折在不同愈合阶段都能产生合理的力学刺激,可降解材料可以满足这一性能.考虑到材料降解过程的时间依赖性,提出一种具有时变刚度的骨折内固定植入物复合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相对密度和降解残留率描述两种具有不同降解速度和弹性模量的材料分布和降解状态,建立降解模拟.力学分析耦合数学模型;基于变密度法设计双材料复合结构,使之具有时变刚度特性.以胫骨骨折治疗用的接骨板为例,采用所提出方法设计具有时变刚度特性的复合结构接骨板,优化结果显示高刚度的材料1形成柱状的支撑结构,低刚度的材料2分布在降解边界和内部.利用骨重塑模拟模型对优化后的接骨板进行评估,经过11个月重塑,使用可降解时变刚度接骨板、钛合金接骨板和不锈钢接骨板的骨痂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8 634、8 521、8 412 MPa,表明使用可降解时变刚度接骨板可使骨痂取得更好的重塑效果.

    拓扑优化时变刚度复合结构生物降解骨重塑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策略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开通宋成龙马智豪汪杰...
    604-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金属的表面形貌是影响其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探究钛金属表面处理策略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先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技术(SLA)处理钛金属A4(TA4),对得到的SLA-TA4进行碱热、紫外光照及等离子体轰击等单一方式表面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碱热处理是提高并保持钛金属SLA-TA4亲水性的最佳单一处理方法.随后,在碱热处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多种表面处理方式形成的钛金属表面纳米线网络结构及其生物性能.通过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黏附实验,比较了不同方式表面处理后,钛金属材料支持细胞黏附、细胞铺展的能力,并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形成的材料表面接触角、微坑深度及粗糙度等参数,分析探讨多种表面处理方式造成的生物活性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经碱热处理10 h及紫外照射1h处理后的SLA-TA4表现出最佳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从提高医疗器械表面生物活性的角度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或对钛金属植入性器械的表面处理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钛种植体表面处理亲水性生物活性

    基于虚拟现实的孤独症患儿联合注意缺陷干预研究现状综述

    赵欣王贺婷郭欣萌张露丹...
    61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注意缺陷是孤独症患儿核心障碍之一,严重影响着患儿语言、沟通等多项基本技能的发展.虚拟现实场景干预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感,在改善孤独症患儿联合注意技能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基于虚拟现实的社会场景和非社会场景在训练孤独症患儿联合注意技能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该干预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社会评估场景和非社会训练场景的新型联合范式,最后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患儿联合注意技能训练方面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联合注意缺陷虚拟现实孤独症患儿场景干预

    基于近红外无镉量子点的肿瘤在体成像和治疗

    李晓琪孙晓林华张沛森...
    620-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时空分辨率、深组织穿透等突出优势,在肿瘤在体成像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Ⅰ-Ⅲ-Ⅵ族量子点具有高亮度、宽激发、易于调节的发射波长,还具有优越的稳定性且不含镉或铅等高毒性重金属元素,使其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Ⅰ-Ⅲ-Ⅵ族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肿瘤在体成像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 Ⅰ-Ⅲ-Ⅵ族量子点的有机相和水相合成方法,以及对近红外发光性能的调控策略;其次,重点探讨了近红外无镉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肿瘤早期诊断、淋巴成像、药物递送、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等;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量子点面向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或可为无镉量子点在肿瘤诊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转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量子点近红外发光在体成像肿瘤治疗

    盆腔肿瘤外照射放疗危及器官保护研究进展

    曾福斌赵文娟何洁陈迪...
    627-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摧毁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盆腔内的正常器官,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在临床和技术上面临的双重挑战.本文通过评述最新文献,聚焦于放疗定位、计划设计、实施等关键环节中的技术创新,包括:摆位固定技术、危及器官避让照射技术和非共面照射技术,以及器官移位保护和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技术等,总结并讨论了盆腔肿瘤放疗中危及器官保护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关注放疗定位、计划设计、实施各环节中危及器官保护的技术进展,旨在为盆腔肿瘤外照射放疗中危及器官保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外照射危及器官保护

    益生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嘉利王雪静柏歌研王东...
    635-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口愈合缓慢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国内多采用抗生素和磺胺嘧啶银等较为传统的方法来治疗皮肤伤口,但其不恰当的使用存在诸多弊端,如导致伤口的慢性化和病原体的耐药性等.有研究表明,与机体存在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可对皮肤伤口产生有益影响,因此如何开发并利用益生菌来促进伤口愈合已然成为了一项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益生菌疗法的相关文献,阐述了益生菌是如何通过局部伤口和肠道来发挥其促愈合作用的,并且还提到了部分相对成熟的益生菌产品和临床试验,旨在为国内进一步开展益生菌疗法及其产品研发提供相关依据.

    益生菌慢性伤口伤口愈合肠道益生菌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