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

杨斌盛

季刊

0253-2395

xbbjb@sxu.edu.cn

0351-7010455

030006

太原市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反映校内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成果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综述和研究简报。读者对象,广大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降雨日间隔累积分布指数关系

    郝丽珍刘国梁董刚张峰...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山西省4个气象站1981-2021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分季节探讨了"降雨日"(日降雨量≥1 mm)间隔累积分布。发现存在N/N0=A·exp(-c·t),其中N是相邻"降雨日"间隔大于t的个数,A与c是正拟合常数,N0是"间隔"总个数。A值在0。710至0。948之间,且无明显季节和空间差异。c值,夏季范围约在0。205 d-1至0。328 d-1之间;冬季范围约在0。044 d-1至0。057 d-1之间;春季和秋季接近,范围约在0。118 d-1至0。158 d-1之间。假设单一季节"降雨日"为平稳独立随机变量,推导的"降雨日"间隔累积分布与上述结果基本吻合。

    气象降雨随机变量时间间隔干旱评估

    基于物种分布区模拟的中国山茶科植物分布格局与保护策略研究

    孙文静王源张明罡
    44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茶科植物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重要组成类群之一。本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山茶科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并计算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使用广义线性模型与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分析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空间格局的驱动因子;利用新、古特有中心分类分析方法对山茶科植物的特有性中心进行分类分析,推断其分布格局及形成的历史过程;根据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分布区变化情况,进行"避难所"识别。结果表明:(1)山茶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位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且山茶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格局呈现出明显的纬度梯度;(2)山茶科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主要受年降水量的驱动,且对极端低温以及气温稳定性较为敏感;(3)山茶科植物的特有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且多为混合特有性中心;(4)当气候发生变化时,降雨量充足的亚热带区域以及气候较为稳定的热带区域容易成为山茶科植物的"就地避难所",而历史气候稳定的区域则成为其"迁地避难所"。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山茶科植物大部分物种分布区都会产生迁移,仅有少量的物种分布区较为稳定,大巴山和武陵山地区也是山茶科植物迁入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也是中国特有植物的发源地之一。上述结果有助于提高山茶科植物保护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物种分布模型驱动因子气候变化避难所保护策略

    近20年太原城市群热岛演变遥感研究

    郑培鑫邓帆李志远赵恩灵...
    452-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太原城市群热岛效应时空变化规律,利用2003-2021年的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地表温度产品(MYD11A2/MOD11A2)获取太原城市群长时间序列地表温度,计算热岛强度并进行强度划分,从年、季、月以及日时间尺度对城市群的热岛变化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太原城市群热岛效应随城市发展呈增长趋势,2019年热岛效应最强。空间上由太原盆地外围向内部填充;(2)太原城市群热岛强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太原市热岛效应季节性差异尤为明显;(3)太原城市群热岛效应从1月—6月逐步增强,热岛区域分布在太原城市群中部,7月—12月份逐渐减弱,热岛分布区域由中东部向西南部紧缩;(4)太原城市群白天热岛面积是夜晚的两倍,热岛分布夜晚较白天分散,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冷岛分布较为相似。该结论可为太原城市群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城市热岛地表温度时空变化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太原城市群

    长尾毛蕊茶(山茶科)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

    张晓玉刘瑞瑞刘兵兵
    46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尾毛蕊茶(Camellia caudata Wall。1832)是一种小型乔木,它主要分布于南亚。它富含抗氧化组分,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本文基于Illumina平台的双末端测序数据首次报道并描述了长尾毛蕊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7 043 bp,由两个26 095 bp长的反向重复序列(IRs)以及被其分开的86 599 bp长的大单拷贝区(LSC)和18 272 bp长的小单拷贝区(SSC)组成。该质体基因组包含了8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ycf 2)。质体基因组总GC含量为37。3%。基于20个相关物种全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尾毛蕊茶与同属的大果南山茶(C。semiserrata var。magnocarpa)和毛蕊红山茶(C。mairei)亲缘关系较近。

    山茶属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

    山西省玄参属植物新记录

    张建军孔冬梅
    468-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6月9日在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考察时发现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玄参属(Scrophularia L。)的太行山玄参(Scrophularia taihangshanensis C。S。Zhu&H。W。Yang)。太行山玄参在我国仅分布于河南省,此前在山西省未见报道,太行山玄参的发现使山西省玄参属的自然分布记录增加为4种1变种。

    玄参属太行山玄参新记录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