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焦煤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焦煤科技
山西焦煤科技

杨文洲

月刊

1672-0652

sxjmkj@163.com

0351-6213842

030053

太原市西矿街325号

山西焦煤科技/Journal 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追踪世界煤炭开发与综合利用的最新发展趋势,报道国内外煤炭领域的技术创新动态,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介质下构造煤体受载破坏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胡明烨马衍坤颜泽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在不同监测介质下煤体孔隙的差异性演化,利用专用三轴核磁夹持器开展了型煤加载力学试验,对处于不同监测介质的型煤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并通过 T2 谱峰面积的变化分析了煤体加载过程中孔隙演化规律及损伤特征.结果表明:煤体在不同监测介质下均呈三峰分布,其中试样S1 以P2 峰为主峰、S2 以P1 峰为主峰.通过孔隙信号面积的变化定量分析了不同孔隙的损伤程度演化,发现在不同介质下整体损伤的演化趋势一致,最低相关系数达到 0.93;在甲烷介质下,吸附孔与整体损伤演化一致,在水介质下,渗流孔与整体损伤演化一致,最低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99、0.95.

    型煤不同监测介质三轴加载核磁共振孔隙演化损伤特征

    煤自燃过程中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关欣杰李晓龙邓军
    6-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煤自然发火过程不同区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使用大型煤自然发火模拟实验台测试松散煤体在恒风量条件下从常温至 140℃的自燃氧化过程,分析了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温度随煤体高度的变化在不同温度阶段趋势差异较大,高温点由煤体中上部位置向着进风侧方向移动;不同煤体高度耗氧速率与时间呈现指数增长,且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随着煤体高度的高温点的运移规律相吻合.75℃前后煤体呈现缓慢和快速增长分阶段特性;松散煤体进风口的放热强度逐渐增强,温度超过 75℃后,不同煤体高度的放热强度随时间增长逐渐增长.

    松软媒体煤自燃高温点耗氧速率放热强度

    矿井输送带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李振囡陆伟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重实验,结合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矿井输送带在N2 和空气氛围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输送带在两种气氛下热解均有两个主要的失重阶段,其中一阶段主要发生的是脱 HCl 反应,质量损失达到 70%左右;二阶段 N2 氛围下主要反应为脱链解聚和分子间进一步的环化反应,空气氛围下主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损失分别为 13.84%和 22.71%;两种气氛下,一阶段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较为接近,热解气氛对输送带一阶段的热解影响不大;二阶段空气氛围下的活化能远小于 N2 氛围,指前因子远大于N2 氛围,在空气氛围下,二阶段的热解反应更易进行.

    矿井输送带不同气氛热解特性活化能指前因子

    煤层高压注水压裂增透效应研究

    杨理强韩云春陈本良丰安祥...
    14-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障煤矿安全开采,有效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达标周期长及抽采效率低的问题,对煤层高压注水压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裂缝前端和裂缝两侧应力变化,分析了裂缝水力压裂在消除应力集中和整体消突方面的优势,并在某矿 3#煤层开展了应用研究,增透卸压效果较好,实现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

    高压注水压裂卸压增透瓦斯抽采量抽采半径

    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

    闫腾腾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沿空留巷支护难题,结合西曲矿 14305 工作面应力分布及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顶板支承压力演化规律和围岩强度机理,对比了长、短锚索不同支护参数对围岩应力场的影响变化,确定了 14305 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具体方案和参数,保证了施工和回采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近距离煤层群沿空留巷巷内支护

    厚煤层条件下巷道应力冲击显现特征研究

    郝佩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巷道围岩受应力冲击破坏严重的问题,基于板壳力学建立了巷道冲击破坏力学模型,分析了应力波传播过程中的巷道顶板冲击破坏主控因素.以斜沟煤矿 23110 泄水巷为例,采用FLAC3D 软件分析了应力波传递过程中的围岩动力响应特征,并选用了多级让压支护体系.结果表明:顶板梁结构发生冲击破坏的强度与围岩所受的应力与梁结构的长度呈正比,而与梁结构的强度、厚度、应力波传播距离呈反比.应力的"水波"传递特征会导致围岩的多级破裂,同时在顶板表现为拉伸破坏,在帮部产生剪切破坏.多级让压支护体系可以通过梯次让压增加锚索抵抗循环应力冲击的能力.经验证,优化支护后的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支护体系处于均匀受力状态,相比于原有支护体系具有更可靠的长期稳定性.

    厚煤层巷道应力冲击围岩变形多级让压支护

    高突矿井综采工作面合理区段煤柱留设

    刘光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突矿井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导致煤柱产生裂隙裂缝,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扩散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难题,在双柳煤矿 33(4)23 和 33(4)25 工作面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测定,研究煤柱宽度留设的极限值、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现场瓦斯浓度.试验结果证明:最佳煤柱留设距离为 30~40 m;巷道侧最大应力位置为距巷道 2.5 m处,煤柱附近应力随距巷道距离增大先快速下降,接着逐步升高,在靠近采空区区域发生应力增大,接着应力逐步下降.通过在 33(4)25 工作面施工围岩钻孔开展应力测定以及检测工作面瓦斯浓度,发现工作面之间留设 30 m 的煤柱,不但可以满足巷道支护强度的要求,还可以阻碍瓦斯扩散.

    瓦斯治理合理煤柱宽度围岩应力矿压监测

    三交河煤矿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及门架回撤工艺研究

    原明帅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三交河煤矿 10-2072 巷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活动的分布规律及空间特征,通过对工作面超前区域及留巷区域中矿压显现规律的监测分析,判断切顶留巷围岩的稳定状态,进而优化支护设计及确定门式支架回撤的工艺工序,为矿井沿空留巷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支护支架回撤

    一种穿层钻孔变形检测装置和方法

    岳景龙张益民程会营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受到围岩松动圈的影响,产生密封失效,导致瓦斯抽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分析了围岩对钻孔孔径变形的影响规律,研制了四连杆结构形式的钻孔孔径变形检测装置,并在首山一矿己15-17-12110 中间底抽巷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石松动圈对钻孔孔径的影响在 0~3 m处,钻孔变形情况主要为挤压变形,为该矿穿层抽采钻孔确定密封方式和工艺参数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资料.

    瓦斯抽放穿层钻孔四连杆结构形式钻孔孔径变形检测

    基于Fluent的通风系统防冻风门导热结构优化

    王亚栋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庞庞塔煤矿通风系统风门在冬季结冰,引发开闭时间长、井下气流不足等问题,对现有风门进行结构优化升级,确定单出口、多出口两种防冻风门结构方案.使用Fluent软件对两种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热流流速、中间截面温度分布对比,发现单出口结构下热流流速出入口均为 20 m/s,多出口结构热流流速从入口处 20 m/s快速下降,出口处仅为 6 m/s;单出口下风门中间截面最低温度为 311 K,多出口下风门中间截面最低温度为 295 K,证明单出口结构下风门热流流速更快,温度更高更均匀.通过试验验证,对比 3 种结构下通风系统的切换时间,单出口结构下通风系统切换时间较现有结构缩短 35%,较多出口结构缩短约 25%,单出口方案有效提高了通风系统的切换效率以及通风平稳性.

    通风系统防冻风门导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