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学技术
声学技术

张叔英

双月刊

1000-3630

sxjs@21cn.com

021-64048159-222

200032

上海市小木桥路456号

声学技术/Journal Technical Acou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市声学学会和中船重工集团726研究所合办的学术性刊物(季刊),198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被评为《CAJ-CD》执行优秀期刊。2004年3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4月经专家评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本刊专业范围包括:超声学、生物医学超声学、电声学、水声学、海洋声学技术、建筑声学、噪声控制、生理和心理声学、声信号处理、换能器和声系统等。凡有关上述专业内容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综述评论、研制总结、使用经验等等,均欢迎向本刊投稿。此外,本刊还承接有关新产品的广告业务,质量保证,收费合理,欢迎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的鸟类声纹识别方法

    潘齐炜程吉祥田甜吴丹...
    686-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声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将经过预处理的多种鸟类声音作为输入,通过网络模型识别出相应鸟类的技术.针对真实环境下鸟类声纹识别中单一音频特征局限和模型学习特征能力不佳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鸟类声纹识别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时分别获取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和功率正则化倒谱系数,其次利用均值和方差归一化处理将两种特征融合得到新型融合特征参数MPFC;然后,以ResNet-50为主干网络在其残差模块中引入轻量化坐标注意力机制得到改进网络模型—坐标注意力残差网络;最后,将融合特征分别输入到坐标注意力残差网络(residual coordinate attention net,ResCA),ResNet-50、ResNeSt-50、DenseNet-121和EfficientNet-B0并在两个数据集Birdsdata和BirdCLEF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特征比单一特征有更好的表征能力,能够提高一定识别率,改进网络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鸟类声纹识别特征融合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功率正则化倒谱系

    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声学性能研究

    王珂张宇阳夏茂龙李永正...
    696-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透声、低噪声的透声窗结构设计问题,文章采用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窗设计;基于传递矩阵法,推导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开展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透声性能试验,从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公式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透声窗透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的透声率随着频率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且整体呈下降趋势;约束阻尼层厚度的增加会改变透声性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中间层不变的情况下,透声性能的铺层顺序具有对称性.

    约束阻尼板透声窗声学性能传递矩阵

    装配式轻钢龙骨复合外墙隔声性能实验研究

    王金霞易嘉
    702-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装配式轻钢龙骨复合外墙的隔声性能将有效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并提高建筑品质.文章通过隔声实验室测量了6种不同构造组成的装配式轻钢龙骨复合外墙的隔声性能,对比分析了纤维水泥板与石膏板做覆面板、不同厚度内填吸声材料、构件连接处的减振处理及不同厚度外保温装饰板对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面板采用纤维水泥板比采用石膏板对提高隔声性能更有利;轻钢龙骨空腔填充吸声材料的越厚,墙体隔声性能越好;墙体构件连接处进行减振处理,对隔声性能的改善不明显;附加外保温装饰板及增大外保温装饰板的厚度并不能改善装配式轻钢龙骨复合外墙的隔声性能.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轻钢龙骨复合外墙的设计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

    轻钢龙骨复合外墙隔声性能计权隔声量

    亥姆霍兹共振腔复合结构的吸声特性

    吴鹏梅玉林王晓明
    709-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由亥姆霍兹共振腔构成的声学结构,研究了在结构尺寸不变的约束下,有效提升吸声性能的方法.首先,基于声电类比,设计了单腔亥姆霍兹共振器;然后,对单腔进行非均匀分割,形成具有不同腔深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腔,构造多腔并联结构,并建立计算吸声系数的数学模型;接着,在多腔并联结构中添加多孔吸声材料,研究材料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最后,用微穿孔板替代多孔材料,构造亥姆霍兹共振腔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结合微穿孔板理论,研究结构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单腔进行非均匀分割,构造多腔并联结构,能显著提高吸声性能,但随着腔体个数的增加,低频截止频率有向高频偏移的趋势;在多腔并联结构底部添加多孔吸声材料,对吸声性能的提升效果十分有限;在多腔并联结构中布置微穿孔板,能显著拓宽有效吸声带宽,并提高整体吸声系数;结合多腔并联结构的设计和布置微穿孔板,能实现结构吸声性能的大幅提高,且随着并联腔数的增加,吸声性能提升效果更明显,吸声系数曲线更平滑.

    亥姆霍兹共振腔多孔吸声材料微穿孔板复合结构

    面向HKSEDSPC6713系列DSP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设计

    孙韩伟马令坤王沛
    719-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处理器芯片的生态建设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微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尽管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器件及其相关开发应用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主动噪声控制领域,前馈型多通道控制方案比单通道有较大的控制范围和较好的性能,但对系统的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以多通道FxLMS算法为基础,对多通道降噪系统的运算量进行了分析,依据国产DSP开发板的电路结构,设计了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噪声控制系统运算效率较ARM作为运算器提高了80%,对100~1 000 Hz内的周期性噪声信号衰减达到15~20 dB,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主动噪声控制前馈型多通道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SP)开发板

    全空间相关矩阵广义加权预测误差算法去混响研究

    吴礼福陈晨王绍博葛文昌...
    726-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加权预测误差(generalized weighted prediction error,GWPE)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多通道语音去混响算法,但在麦克风间距较近时去混响效果变差.文章分析了GWPE算法在小间距麦克风阵列下的局限性,即未充分考虑麦克风信号间的空间相关性.据此,研究了全空间相关矩阵的广义加权预测误差(generalized weighted prediction error of full-space correlation matrix,GWPE-FCM)算法,该算法考虑了不同输入通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计算复杂度比GWPE算法略增加.仿真结果表明,GWPE-FCM算法与GWPE算法相比在整体去混响方面效果更好,特别是在麦克风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全空间相关矩阵能够更准确地估计输入信号的相关性,使得GWPE-FCM算法在去混响效果上表现更出色.

    去混响加权预测误差全空间相关麦克风阵列

    基于分布式自适应UKF的说话人跟踪方法

    陈阳蔡翔宇王睿
    734-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布式无迹卡尔曼滤波(distributed unscented Kalman filter,DUKF)方法进行说话人跟踪时,因状态转移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偏离真实值而导致跟踪误差增大.文章采用塞琪-胡萨(Sage-Husa)自适应策略,在DUKF测量更新后迭代估计局部状态转移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然后利用一致性滤波融合得到全局的状态转移噪声协方差矩阵,随着卡尔曼滤波器的迭代,逐渐逼近状态转移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真实值,从而提高DUKF说话人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差的噪声和混响条件下,分布式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相较于常规的DUKF方法仍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在节点损坏条件下的鲁棒性更强,能够获得更准确的说话人位置信息.

    分布式无迹卡尔曼滤波(DUKF)说话人跟踪分布式麦克风网络自适应策略

    基于双重频点排序的卷积混合盲源分离

    张奇肖瑛黄小青
    74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排序不确定性对卷积混合盲源分离性能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双重频点排序卷积混合盲源分离算法.首先对卷积混合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在频域的各个频点处建立瞬时混合模型进行独立分量分析,对各频点分离结果根据带有影响因子的频点相似性(IF-Murata排序)进行第一次排序置换.然后根据信号能量大小对已排序频点进行第二次频点优化.最后通过对比排序中频点相关性可以看出,双重频点排序方法能有效提高频点排序的准确率,并筛选出最优的排序结果,进而提高信号分离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双重频点排序方法得到的源信号的干扰比、源信号的失真比和系统误差与IF-Murata排序算法相比,均有所提升,相似系数平均提高约0.1.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盲源分离卷积混合短时傅里叶变换双重频点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