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孟秀峰

季刊

2096-4102

SXMGYXB@126.com

0351-4117088 4117043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西街29号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具有以煤炭经济管理和煤矿实用技术为主而兼及其他、文理兼容的办刊特色。本刊现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部采面回采巷道支护研究

    刘飞飞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近距离煤层群下部开采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运算,制定支护优化措施和后期效果考察,得到以下结论:在无任何外界支护措施下,30天时15103运输顺槽竖向最大位移量为0.5m,变形严重;支护措施为增加锚索数量,右帮增加至4根,顶板右帮侧增加至5根;优化后支护措施30天深部最大变形量129mm,浅部最大变形量50mm.优化支护措施效果明显.

    近距离煤层群数值模拟巷道支护应力应变

    联合支护技术在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中的应用

    冯昆
    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顶板单日下沉变形大的问题,以成庄矿3206回风顺槽掘进过断层破碎带的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了掘进顺槽过断层破碎带的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联合支护方案对顶板下沉的控制效果.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联合支护方案中增加了顶板的锚杆与锚索长度,减小了锚杆与锚索的间排距,顺槽表面全部喷射混凝土浆液并架棚,提高了锚杆、锚索支护密度与围岩的支护强度;2)通过采用联合支护方案过断层破碎带,3206回风顺槽的顶板下沉量最终稳定在115 mm;3)顺槽顶板下沉速度可分为3个阶段:前14天为缓慢增长阶段、第14天至第49天为线性增长阶段、第49天后为下沉稳定阶段.

    巷道掘进断层破碎带联合支护

    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刘志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合理的控制方法,文章分析了李庄矿4-1煤层顶板破碎情况,试验研究了锚杆强度及其变形特征,并给出了适用的巷道围岩支护改进方法.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围岩在锚杆(索)锚固范围内均存在明显的破坏情况,需要加强支护;锚杆体的拉伸力学性能表现为典型的低碳钢拉伸力学特性,锚杆伸长率在18.3%~19.6%,满足使用要求.研究提出的支护参数优化、注浆和锚杆(索)联合加固支护方法,可保障该矿已掘巷道的稳定性,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支护锚杆力学试验围岩稳定性

    马兰矿12610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周江东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马兰矿12610工作面回采巷道的稳定,文章开展了软弱夹层顶板支护技术的研究.钻孔窥视结果表明,巷道顶板的破坏深度在8m以内,实体煤帮的破坏深度大于锚杆长度,应当采取加强支护措施.结合窥视结果,确定了 12610工作面运输巷的支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现场应用表明,12610运输巷的顶板最终下沉量为34.3mm,两帮收敛量为16.7mm,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回采巷道钻孔窥视破坏范围数值模拟

    深埋厚煤层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确定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李培军
    13-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深埋厚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大、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以潞宁矿21302工作面回风巷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深埋厚煤层不同区段煤柱留设宽度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应力分布与变形特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峰值约为29.85 MPa,峰值所在位置距采空区约10 m,以此确定沿空掘巷小煤柱的留设宽度范围为0-10 m;(2)沿空巷道的两侧应力分布呈不对称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小煤柱宽度条件下沿空巷道两侧的支承压力峰值,确定了深埋厚煤层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为6m;(3)提出了适用于深埋厚煤层沿空掘巷的围岩控制技术,沿空巷道的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22.70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59.92 mm.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同类地质条件下小煤柱的合理宽度确定提供参考.

    深埋厚煤层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应力分布围岩控制

    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翟松旺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差的问题,以大阳煤矿4315工作面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验证方法对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结论如下:(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侧向基本顶断裂回转形成稳定的铰接结构,并在煤柱内形成内外应力场,沿空掘巷是将煤柱布置在内应力场,减小煤柱承受载荷,从而减小煤柱破坏变形;(2)采用爆破切顶技术对沿空掘巷煤柱载荷进行了卸压,并对43151巷支护设计进行了优化,加强了煤柱侧巷道支护强度,提高煤柱稳定性.根据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巷道表面变形在可控范围内,表明采取措施后,煤柱稳定性有了较大提升.

    煤柱沿空掘巷切顶卸压支护设计

    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张丽科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巷道留巷段围岩变形大的问题,采用理论探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切顶卸压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其加强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沿空巷道留巷段合理的加强支护距离与支护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沿空巷道滞后工作面的距离增加,巷道顶板下沉量与底板鼓起量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现象,而在巷道滞后工作面10-20m,巷道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在滞后工作面0-10m需对沿空巷道留巷段进行加强支护.2)巷道顶板靠近实体煤帮一侧顶板下沉量小于靠近巷旁充填体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而底板靠近实体煤帮一侧底板鼓起量大于靠近巷旁充填体一侧的底板鼓起量.研究成果将为其他切顶卸压沿空巷道工作面围岩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加强支护

    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

    常宇晨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荆宝煤业煤炭回收率低和工作面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以3203运输顺槽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的研究手段,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方案及围岩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了"恒阻大变形锚索补强支护+预裂爆破切顶"的沿空留巷技术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值分别为178.26mm和85.34mm,满足沿空留巷使用要求,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围岩控制留巷效果

    薄煤层半煤岩巷沿空巷道合理巷旁充填体宽度研究

    张宇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半煤岩巷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合理宽度的确定问题,文章以山西东瑞矿2105工作面半煤岩巷沿空留巷的实际情况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沿空巷道巷旁支护体宽度条件下,沿空巷道实体煤帮侧的应力分布与顶板下沉量的变化特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沿空巷道巷旁充填体宽度的增加,实体煤帮测受到的峰值垂直应力逐渐减小,且应力集中系数由2.92减小至2.64.2)随着沿空巷道巷旁充填体宽度的增加,巷道顶板的平均下沉量与最大下沉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巷旁充填体的宽度为1.4m时,巷道顶板的平均下沉量与最大下沉量最小,分别为229mm和278 mm.3)结合矿井实际生产经验,最终确定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的合理宽度为1.4m.研究结果为其他薄煤层半煤岩巷沿空留巷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薄煤层半煤岩巷沿空留巷巷旁充填

    煤矿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常伟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也随之加深,带来的冲击地压危险性也逐渐显现,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冲击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本文以担水沟矿4号煤层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地质和开采技术两方面分析煤矿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该矿4号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煤层两侧实体煤开采时冲击危险性较小,沿空开采时冲击危险性较高;大断层分布在各采区周围,具有较高的冲击危险性,综合地质因素、开采因素及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4号煤层具有中等冲击地压危险.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综合指数法危险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