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气象
陕西气象

程林仙

双月刊

1006-4354

sxqxbjb029@yahoo.com.cn

029-86520713

710014

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

陕西气象/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省气象局和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是以气象科学为主,融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综合期刊。主要登载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气象的研究论文,气象工作的有关技术经验,仪器设备、电子技术、科学管理、专业气象服务介绍,气象科普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中西部致灾大冰雹天气分析

    孟妙志任欢李静睿乔丹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空及地面天气图、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8日和2016年6月12日关中西部陇县两次大冰雹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雷达特征.分析表明,两次过程环境条件比较一致,冷涡槽后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条件,地面露点锋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2015年7月18日冰雹是由中气旋的超级单体风暴产生,2016年6月12日冰雹是强单体风暴造成.两次过程中,持续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55 kg/m2、反射率因子≥60 dBz和三体散射是大冰雹出现的重要特征.雷达冰雹指数(HI)、风暴追踪信息(STI)等产品可作为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参考.

    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强单体风暴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及密度

    GRAPES_Meso模式不同参数化方案在甘肃河东地区的模拟评估

    陈晓燕孔祥伟杨春芽王基鑫...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我国新一代GRAPES_Meso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通过调整边界层方案、陆面过程方案、微物理过程方案和积云对流方案,形成8组不同的参数化组合方案,对甘肃河东地区2015年7-8月的高空要素、2 m气温和降水开展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微物理过程为WSM6类方案、积云对流为KF方案、边界层为MRF方案、陆面过程为LSM方案时,GRAPES_Meso模式对甘肃东部地区500 hPa高空要素的预报效果最优;微物理过程为WSM6类方案、积云对流为KF方案、边界层为MRF方案、陆面过程为SLAB方案的组合方案对甘肃东部的2m气温和降水预报效果最优.

    GRAPES_Meso模式参数化方案甘肃河东地区

    2020年初山东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宿秋兰郑丽娜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0年1月常规天气图、地面降水、加密自动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初山东一次雨转暴雪的天气过程.研究发现,这次过程前期主要是降雨阶段,后期是降雪阶段:降雨阶段,山东处于高空槽前,水汽主要来源于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上升运动弱,气流的不稳定层位于800 hPa以下;降雪阶段,山东内陆地区近地面层形成冷垫,700〜500 hPa槽前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不稳定层较降雨时明显抬升,上升运动加强.山东半岛在降雪阶段受黄海气旋外围影响,水汽来源主要是气旋外围的偏东气流.近地面冷层厚度能引起该层温度的变化:当冷层厚度在2 km以下时,降水相态为雨;超过2 km时,降水相态为雪;当冷层厚度达到5 km以上时,降水过程结束.这次过程中山东多地存在雨雪相态转换,近地层温度与0℃层高度是判定降水相态的有效要素指标.

    雨转暴雪影响系统回流形势降水相态

    北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率分析

    秦璐栾东红姜超纪旭鹏...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81年至2018年的月全球海温同化资料(GODAS)以及热通量、扰动速度和平均流场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海温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定量诊断了北大西洋不同海区中热通量、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探讨比较了三个上层海温影响因子的季节分布及其对海温影响的相关贡献大小.研究发现:在北大西洋上层温度的季节变化中,热通量贡献在相关贡献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空间分布也具有一致性,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有次要影响,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影响较小.

    北大西洋上层海温季节变率热通量

    咸阳市冰雹路径研究

    王宇谢越马文王孜瑄...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7-2016年旬邑711雷达资料和咸阳市冰雹资料对冰雹云的发生、发展、移动和合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咸阳市五条冰雹移动路径.其主要特征有:雹云移动路径、影响区域等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多条路径雹云相互作用、合并加强是造成咸阳冰雹灾害的一大特征;根据冰雹移动路径科学规划防雹作业点布设,可有效实施防雹作业,提升防雹作业效果.

    冰雹路径年际变化发生频率雹云合并

    西安四季变化的差异性及阶段性特征

    高红燕梁佳张曦王丹...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51-2018年的西安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学的四季划分标准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西安市四季初日的迟早、持续日数的长短及初日和持续日数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四季平均初日分别为春季3月21日、夏季5月23日、秋季9月8日、冬季11月6日,春、夏季初日提前趋势比秋、冬季的推后趋势明显;四季持续日数分别为64 d、105 d、59 d、137 d,典型的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夏季持续日数分别是秋季的2.3倍、1.8倍.西安四季的初日和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年际变化除冬季初日分3个阶段外,其余均为2个阶段;春、夏季初日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分别早12 d、14 d,秋季初日则晚5 d,而冬季第三阶段比第一、第二阶段晚6d和4d;春、冬季持续日数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分别短6 d、17 d,夏、秋季长16 d、3 d;进入第二阶段,春、秋季持续日数相当,冬季从第一阶段比夏季长43 d变为10 d,夏、冬季持续日数趋于接近.

    四季变化四季初日持续日数阶段性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园小气候特征分析及高温热害指标研究

    李艳莉郭新符昱张勇...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7月1日-8月31日,在陕西关中地区眉县、周至县2个猕猴桃种植代表县,选择40株徐香、华优品种5〜8 a树龄果树作为观测样本,通过建立果园小气候站,观测果园内外气温变化,并同步观测果树高温热害生理变化.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果园小气候特征、果树高温热害指标,并构建果园最高气温预测模型.研究表明:7-8月果园内气温呈单峰型变化,大部时段较园外偏低0.1〜1.3 ℃;猕猴桃果树高温热害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果树品种、树龄等关系密切,华优均较徐香具有更强的耐热性;园外日最高气温与园内日最高气温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构建的园内日高温预报模型误差±2 ℃以内准确率达90%.

    猕猴桃高温热害指标修订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CO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冯先林钱康妮博尔楠王丹...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min观测1次的CO资料,统计分析CO质量浓度在日内、日际、月际、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日内、日际、月际、季节与年际时间尺度下的CO质量浓度变化波动均较为剧烈;年平均CO质量浓度在6年内整体呈逐年减小趋势;季节变化呈现冬季大、其他季节小的特征,各季节CO平均质量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秋季、夏季;月平均CO质量浓度呈"U"型变化特征,峰值在1月、谷值在6月,6-9月在底部波动变化;日平均CO质量浓度变化大致呈"U"型,峰值在1月17日、谷值在6月18日;CO质量浓度四季日变化特征均为单谷型,每天14时之前波动不大,15时后迅速减小,17时达到谷值,之后又迅速增大,19时后相对平稳,四季日CO质量浓度逐时平均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夏季与秋季.

    大气本底站CO质量浓度变化特征阿克达拉

    基于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的重庆地区气温空间插值

    赵美艳余君胡芸芸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的曲面拟合程序ANUSPLIN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2017年12月31日21时至2018年12月31日20时重庆1 000个台站的气温要素进行空间插值,结果显示:以经、纬度为函数自变量,海拔高度为协变量,样条次数为2的三变量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作为插值方案,实现了对站点稀少的山脉地带气温的插值估算,且插值结果明显表现出气温随高度的梯度变化;从独立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插值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9℃和0.78 ℃,相关系数为0.995,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气温插值方案对重庆是适用的.

    ANUSPLIN气温插值

    千阳苹果种植气象条件及其变化分析

    赵磊吕丹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千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的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最低气温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千阳县苹果种植的气象条件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夏季6-8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980-1998年变化较大,1998-2019年变化趋势趋于平稳;1月中旬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远高于苹果种植最适宜区气象指标,不会对千阳县苹果种植产生冻害影响;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22.9 ℃,与苹果种植最适宜区气候指标仅相差0.1 ℃,且1980-2019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千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的日最高气温和日相对湿度与周边4个苹果种植基地县的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害对千阳县苹果种植的影响在不断降低,且千阳县受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频次远低于陈仓区、凤翔县和扶风县.与苹果种植最适宜区气象指标对比,千阳县各项气象条件均符合苹果生长最佳气象条件要求.

    苹果种植区高温热害气象因素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