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气象
陕西气象

程林仙

双月刊

1006-4354

sxqxbjb029@yahoo.com.cn

029-86520713

710014

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

陕西气象/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省气象局和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是以气象科学为主,融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综合期刊。主要登载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气象的研究论文,气象工作的有关技术经验,仪器设备、电子技术、科学管理、专业气象服务介绍,气象科普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涡影响下的西北地区东部暴雨个例分析

    马晓华马青屈丽玮黄少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源融合逐小时0.05° ×0.05°格点降水资料、NCEP1° ×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探测资料对2019年8月2—4日西北地区东部一次由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动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纬度低槽、副热带高压、低槽携带的弱冷空气及来自台风外围和副高外围的暖湿空气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大气整层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在本次低涡暴雨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水汽通量的突增对应降水的增强,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叠加强水汽通量辐合区对应强降水落区;500 hPa正涡度平流使低涡移动发展,对暴雨的发展和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流层低层温度平流对低涡移动路径方面有良好预报指示作用;对流层上层高位涡向下伸展,分裂的高值扰动可促使中低层气旋涡度发展,影响低涡加强,对流层中低层700 hPa附近上正下负的分布形态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利于低涡暴雨的发生;暴雨期间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逗点型云带,与低涡系统对应良好.

    低涡暴雨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湿位涡

    天山南麓一次弱垂直风切变条件下的致灾冰雹成因分析

    希热娜依·铁里瓦尔地努尔比亚·吐尼牙孜王建友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风场资料、NCEP1° ×1°再分析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8年春末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发生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中亚低涡影响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及中层干冷空气侵入是产生冰雹的触发系统,冰雹发生前大气处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冰雹云具有反射率强、回波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大等特点,冰雹发生时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值发生跃变,对判断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雷达径向速度场上显示有中小尺度气旋性流场存在,气旋性辐合出现的时间、位置与冰雹出现时间、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场气旋性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形成小冰雹;垂直风廓线(VWP)产品显示此次冰雹发生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弱的垂直风切变不利于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长时间维持,不利于产生大冰雹.

    冰雹中尺度触发机制大气稳定度垂直风切变雷达回波特征

    湘西北一次强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易文军石兴琼何炳文梁可...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张家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晚—22日凌晨发生在湘西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干下湿"喇叭口特征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在地面冷空气和辐合线的触发机制下,利于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此次冰雹天气是由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对流发展造成,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悬垂回波以及风暴顶强辐散等;三体散射(TBSS)最强反射率因子达76 dBz,最大"长钉"长度47 km,"长钉"长度越长,冰雹直径越大,TBSS的出现,预示有大冰雹;旁瓣回波最大切向长度达46 km,其只显示在风暴核切向上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一侧,当风暴核径向外侧有真实回波而三体散射不清晰时,旁瓣回波可更好地预警冰雹;风暴体VIL密度≥4.0 g/m3是湘西北大冰雹的有效预警指标.

    冰雹三体散射旁瓣回波VIL密度

    丹江口市两次不同相态降雪过程温度层结对比分析

    刘志勇郭莉杨普平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 ×1°逐6 h FNL资料与十堰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2月丹江口市出现的两次不同相态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次天气过程温度垂直层结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降雪相态为纯雪时,温度垂直结构为冰晶层—冷层;降雪相态为冰粒时温度垂直结构为冰晶层—冷层—暖层—冷层;暖平流的厚度、强度与持续时间是造成纯雪与冰粒温度层结不同的原因.

    不同相态降雪温度层结丹江口市

    陕西省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赵晓萌蔡新玲卫星君李明...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陕西省9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了全省四季起始日期、长度、平均气温及其相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四季入季时间呈春夏提前、秋冬推后的特征,春、夏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d/10a和-0.7d/10a,而秋冬季分别为0.1 d/10 a和0.9 d/10 a;四季持续时间冬季最长,秋季最短,春、夏两季长度相当;近57年来陕西省春、夏和秋季持续时间延长,冬季缩短,四季长度倾向率分别为0.9 d/10 a(春季)、0.8 d/10 a(夏季)、0.8 d/10 a(秋季)、-2.5 d/10 a(冬季);1960—2000年代,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波动较大.21世纪以来,陕西省入春、入夏时间较常年提前,春、夏季长度明显延长;秋季起始的日期明显向后移动,且结束时间也后延;入冬时间推后,结束时间却在显著提前.

    四季变化特征起始日期平均长度气候倾向率

    咸阳市近60年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朱瑞杰窦辉王瑾赵翔...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19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 ann-Kendall趋势和检验等分析方法,对咸阳市近6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咸阳市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趋势率分别为0.348、0.371、0.331、0.257、0.297、0.232℃/10 a;冬季气温增温趋势与年均气温趋势具有一致性,线性趋势率大于年气温,尤其是冬季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率最大;冬季各月以2月线性趋势率最大,为0.50℃/10 a,表明2月气温的升高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冬季平均、平均最低最高、极端最低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85、1985、1995、1970和2000年,冬季气温突变比年气温突变发生早,以极端最低气温发生突变最早;冬季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界,由冷冬为主转为暖冬为主,咸阳冬季气温与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空间分布上,咸阳冬季平均气温呈北低南高分布,而线性趋势率大致呈北高南低分布,最大为淳化,最小为武功,北部五县比南部七县气温突变发生时间早,线性增温速率大,气温变化波动较大.

    咸阳市Mann-Kendall检验变化趋势突变分析

    德州湿润指数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陈华凯石慧兰张建海王萌萌...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德州市1951—2017年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分析湿润指数、潜在蒸散量和影响因子的敏感系数、贡献率.结果表明:1951—2017年德州市湿润指数气候年均值为0.55,气候倾向率为-0.018/10 a,四季均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量气候倾向率5.325 mm/10 a,春、夏季减少,秋、冬季增加;降水量气候倾向率-11.02 mm/10 a,春、秋季增加,夏、冬季减少;年潜在蒸散量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对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平均气压;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压的贡献率为正,平均风速的贡献率为负,表明潜在蒸散量随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与气压减小而增加,随风速减小而减少.

    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敏感系数贡献率

    1980—2019年新乡市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于海敬葛非凡王金兰马月枝...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1980—2019年新乡市8个站点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空间插值方法、M o rlet复数小波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新乡市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乡市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暖夜、暖日、夏日和热夜共6种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冰日和霜日共4种气温指数呈下降趋势;新乡市极端气温指数中有9种指数存在周期性,其中夏日和冰日分别存在4a和2a的全域性周期;通过M-K突变分析得出,有6种极端气温指数存在突变,其中相对指数的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绝对指数的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通过分析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可知,暖夜与热夜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空间分布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差异性较大,其中冷日和冰日呈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暖夜和热夜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点;新乡市极端最低气温和冰日在空间上存在上升和下降两种变化趋势.

    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周期性突变检验

    CE318型太阳光度计定标方法研究

    董金芳何慧娟王娟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光度计定标值在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计算中至关重要,广泛采用的L ang ley定标法对大气环境要求苛刻,用以计算定标值的数据筛选困难,基于此提出一个基于数理统计的筛选流程,形成一套自动、普适的太阳光度计定标流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验,粗筛选去掉明显不能用于定标的数据,通过三重稳定性检验去除观测中的不确定值;将日观测数据分为上、下午分别进行Langley定标,在拟合过程中去除离群值,筛选拟合相关性高、观测时间范围大的数据;最后对定标结果进行三倍标准差筛选,最终得到定标结果.

    太阳光度计Langley定标法云检测气溶胶光学厚度

    仁和气象站迁站前后温湿对比分析

    资晶肖艺琳严晶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8年仁和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观测资料,采用差值统计方法,对新、旧站气温、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旧站,新、旧站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差值为零;新、旧站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差值最大,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值最小;新、旧站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日期有的不是同一日.新站较旧站的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略有提高,月最小相对湿度只有8月的出现日期不是同一日.气温和湿度都是白天差值大于夜间,气温和湿度的差值波动范围在干、雨季期间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增湿降温作用,海拔高度变化和逆温层等因素是造成温湿差异的主要原因.

    台站搬迁气温差异湿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