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畅引婷

双月刊

1001-5957

skxb1973@126.com

0357-2051149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1973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学术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生产了广泛的影响。被评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第六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1993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客观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刘大椿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既是最具客观性的学问,又最看重创新性.科学客观性作为文化规范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中,通常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这三个不同的范畴对科学客观性的含义予以说明.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科学的客观性决定的,科学家不能自由而随意地制作科学的事实.但是,科学客观性一直遭遇质疑与挑战,其中最着力者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它们以科学的社会建构性消解科学对象的客观性,以自然信念的多样性消解科学方法的客观性,以科学共同体的共同磋商性消解科学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然而,SSK又通过强调建构性和与境性,为科学的创新性进行了有力辩护.实际上,科学活动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并非是绝对排斥的.正是科学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使得科学在追求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同时,为科学创新性提供了动力和源泉.科学知识的生产是一个具有与境性的过程,表现出极为重要的不确定性,即科学事实的建构性、发现与境的偶然性和理论选择的选择性.与境化为科学创新性开启了大门.

    客观性创新性建构性与境性主观性独特性

    《资本论》的逻辑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接纳与澄明——对列宁的《资本论》的逻辑及辩证法的重解

    张文喜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论》的逻辑和黑格尔《逻辑学》之间的联系,备受关注.在考察它们的关系时,我们须避免错误的简单化.首先须考虑的是对这两部著作的一种逻辑联系,国内虽然已经有详尽研究,却尚未从根本上将它们作为不同类的逻辑可能性来加以考虑.《资本论》的逻辑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辩证逻辑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这就是《逻辑学》有一套推演的概念系统,却是被马克思作为在思维中发生的抽象思维运动看待的.《资本论》是在实践哲学视野所说的逻辑意义谈论逻辑,仅仅把握黑格尔《逻辑学》所说的逻辑,也还构不成前者所包含的逻辑.在更深层次上,《资本论》对于逻辑学本身不能说有什么贡献,但是,《资本论》的逻辑和黑格尔《逻辑学》之间的联系直接关涉逻辑与哲学、理论与实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关系这样一些重大问题.

    《资本论》《逻辑学》马克思哲学

    中西方思维究竟有何差异?

    喻丰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方式差异研究在思辨上并无定论且维度众多,但如若从思维对象的角度来区分,即在自己、环境、他人、活动和时间来框定文化心理差异,且本着可实证的原则,则此题可解.于此,在思维对象为自己时,中国文化为求善,而西方文化为求真,这即中国人的泛道德化;在思维对象为环境时,中国文化为自然,而西方文化为改造,此即中国人的本质主义;在思维对象为他人时,中国文化为神化,而西方文化为人化,此即中国人的超人化;在思维对象为活动时,中国文化为差序,而西方文化为平均,此即中国人的道德差序圈;而在思维对象为时间时,中国文化为后涉,而西方文化为前瞻,此即中国人的崇古.

    泛道德化道德本质主义道德差序圈超人化崇古

    为"美好生活"立心——孔门儒学"文质观"的美学启示

    梁晓萍陈恩诚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当前国人的主要生活目标,然社会上出现的"假精致"现象却折射出当代部分青年对"美好生活"表面化、形式化的误解.面对新问题,生活美学需要为"美好生活"立心,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孔门儒学的"文质观"分别以个体人格和"礼"的完善为"质""文"的主要内容,"文"以"质"为本,"质"因"文"而彰,这种理解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有益借鉴.以此为参照,"美好生活"的实现应关注以"学"与"思"的方式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非对特定器物的贪嗜.

    生活美学假精致美好生活文质观

    激活社交媒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政治传播的正向功能

    荆学民李圆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具有政治传播的"凝聚共识"正向功能和"扰乱人心"负向功能的双重属性.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变局中,社交媒体彰显了政治传播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冲突性社会效应.同时,政治传播中的几种力量也应激性地出现"势能转换":政治权力的天然本性和职责,使政治逻辑强力"统摄"整个传播;强大的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以及由政治权力控制的特殊大众传播,被约束在"政治稳定"的逻辑之中;很多同时掌握政治权力和媒介信息权力的官员,陷入可能性的维护政治与公布真相难以取舍的纠结之中.在这个时候,社会民众比平常更加渴求真相.反思这种现实,我们应充分激活社交媒体政治传播的正向功能:实体层面的对应寻找功能、延伸层面的补充修复功能和理想层面的规范建构功能.

    政治传播重大公共事件社交媒体正向功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情绪传播与舆论引导

    李颖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情绪传播成为一种"显性"的传播方式,具有以恐慌焦虑为主、通过非理性的方式表达深层诉求等特征,造成真相传播空间被挤占、谣言与恐慌情绪的恶性循环,具有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威胁社会稳定等不良影响.同时,情绪传播也间接推动着事件向公开、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情绪传播的原因在于公众的信息、表达、参与社会治理等诉求未得到满足,因而应在关注与对话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推进舆论引导工作:关注公众情绪表达,提升舆论引导影响力;完善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提升舆论引导针对性;以高质量信息掌握主动权,提升舆论引导有效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绪传播舆论引导

    试论中国优势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孙馨月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或欠缺的,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处于有利地位或形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中国优势经历了从"优越性"到"显著优势"的发展演变,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新时代中国优势的主要内容.中国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优势的根本来源,而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凝练性和实践性是中国优势的鲜明特征.中国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只有充分发挥中国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优势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实现对策

    廖小琴孙文文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持续增长态势,主要表现为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物质生活、更具丰富性深刻性的精神生活、更加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有着正确健康的认识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美好生活.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还受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同的生存境遇、多元的价值取向以及不均衡不完善的社会支持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精准把握民生需要、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精神生活期待、把党的领导和制度建设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对策

    "两大奇迹"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李可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攻坚克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理清"两大奇迹"背后的驱动因素、历史脉络与逻辑关系,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两大奇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后疫情时代的价值与趋势

    王怀秀
    66-7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面对愈来愈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化问题时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涉及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具有丰富的理念内涵.它以为全人类谋求福祉、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不论其种族、民族和肤色.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发展历程,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接纳.新冠肺炎疫情在夺去超两百万人生命的同时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甚至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基本生存安全.与此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在常态下被暂时搁置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各个国家、地区应对和处理疫情过程中被充分暴露甚至扩大化,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浪潮.种种迹象和事实表明,树立并强化"类"整体观念和"共在"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之道和必然趋势.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浪潮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