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双月刊

sxshkxcl@qq.com

029-87817486

710061

唐延路25号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Journal shanxi sheh kexue luncong
查看更多>>《陕西社会科学论丛》(双月刊)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写作学会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传承文化,创新理论”为宗旨,注重学术品位、理论创新。本刊刊登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常设栏目有:专家论坛,哲学研究,历史文化,社会法学,语言文学,人文探索,三农问题,教育广角,经济管理,学术沙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曲家张錬传略及年谱——明代中叶陕西名家年谱之二

    金宁芬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錬,陕西武功人,明代中叶著名的北派曲家,是围绕在康海、王九龄周围的北派曲家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张錬前半生仕宦为官,梗直敢言,官至刑科给事中;落职后赋闲在家,优游故里,以诗酒歌赋为乐,享年九十有一.著作有《经济录》、《太乙诗集》、《双溪乐府》等.

    曲家张錬传略年谱明代中叶

    礼赞与忧患:西部特色及其问题刍议

    戴生岐董华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我国现阶段“科学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彰显的现实,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视点上“观照”,一个新欧亚大陆时代已经具备雏形.新形势、新要求把我国西部政治安全问题推向了议事日程.在强化我国西部政治安全的诸多举措中,共襄我国西部民族问题良性解决的宏大叙事已经成了关键环节.而顺利解决我国西部民族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我国西部社会客观存在的综合性特色进行把握,惟其如此,才能进一步把握我国西部民族问题的缘起.

    西部民族问题缘起复杂性

    《红楼梦》传播中的“噪音”研究

    冯文丽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自从开始流传,就一直伴随着喧嚣的“噪音”.从传播学角度论,“噪音”就是虚假的信息,它出现在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影响正常的信息传播活动,同时也可以成为控制信息的手段和策略.《红楼梦》传播中噪音的成因复杂,主要由政治控制、技术原因、资料缺乏、过度阐释、商业利益等导致.二百多年来,关于作者、脂砚斋等的信息、小说的回目数及续作者等问题构成了主要的噪音滋生源,干扰了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也影响了小说的正常传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论述《红楼梦》在传播过程中从制度层面到意义生产中滋生的种种干扰项造成了偏见等的不良传播效果.

    《红楼梦》传播噪音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诗经》研究的影响

    石林子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著之提要,剖析条流,辨章学术,以精锐的眼光把握了中国学术的发展演变.“经部·诗类”与“诗类存目”共收《诗经》研究著作147部,对于从两汉至清乾隆时期《诗经》研究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为当今《诗经》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也必然对《诗经》研究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总目》《诗经》影响

    唐亭台记文化内蕴探究

    刘静静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考察唐亭台这一记体文,从游宴之风的兴盛、官员的迁徙及政务的考察与官员的良好文化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唐代亭台记兴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这类文体的文化内蕴,展现唐士人所具有的亲和自然、超脱的处世方式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唐代亭台记原因士风

    《诗经·陈风》与陈地风俗

    张小密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要了解一地风俗,需结合相关文献,以地域为单位,探究一地风俗之发展.《诗经国风》为我们研究先秦地域文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从中可以探知各地风俗文化.《陈风》是在陈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民间诗歌,当时的风俗民情可从这些诗句中略见一斑.

    诗经陈风风俗

    略论袁宏道诗文创作与理论中的“破”与“立”

    邓百意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公安派的核心人物,袁宏道致力于“挽文道于既衰”,力主“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对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的模拟之弊进行猛烈批判.与“破”相对应的是他的“立”,袁宏道特别强调为人为文均须讲求“趣”与“真”.其核心创作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实为倡导树立一种新的带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观.

    新课程袁宏道公安派文学观

    “小说界革命”前晚清小说市场的纷争——以晚清《申报》所载江南书局和理文轩的小说广告为例

    刘颖慧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界革命”之前的小说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本文选取晚清《申报》所刊载的关于理文轩和江南书局这两家书局的相关广告,从侧面反映了“小说界革命”之前晚清小说出版市场上,书局为了谋取利益,任意对小说进行拆分、删改、甚至冒名出版的现象,以及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引进后,书价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降低,市场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晚清小说市场纷争江南书局理文轩

    论陈敬容诗歌的美学追求

    杨梅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陈敬容作为最具现代性的诗人之一,她始终保持着诗歌探索的先锋姿态,抒情与智性、阳刚与阴柔、旧世界与新时代,都包容在她的诗歌中,组合起来,是一首具有多层次张力的命运交响曲.陈敬容诗歌的美学追求迎合了九叶诗派重要理论家袁可嘉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要求,既能在内容上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当下的时代与人生,抒写自我的生命历程与生命体验;同时又能在诗歌美学原则上自觉而执着地寻求时代与自我的平衡,知性与感性的平衡,这也是其诗歌美学追求的核心.

    陈敬容诗歌时代与自我知性与感性平衡

    叙事学视角下中国当代小说中“死亡”构建——以阿宁《校园里有一对情人》为例

    张驭茜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种人物的形象,并非由这个人物本身所构建,而是通过叙事者,通过作者的延伸来构建的.在当代小说中,叙事者的身影不断地隐藏直至消失得无影,但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从细节入手发现他——叙事者的倾向性.本文旨在通过对《校园里有一对情人》的叙事学分析,提取其中的看似不存在的但却无处不在的“死亡”.并对这一潜在的符号化形象进行再分析.

    "死亡"交流行动元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