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双月刊

sxshkxcl@qq.com

029-87817486

710061

唐延路25号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Journal shanxi sheh kexue luncong
查看更多>>《陕西社会科学论丛》(双月刊)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写作学会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传承文化,创新理论”为宗旨,注重学术品位、理论创新。本刊刊登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常设栏目有:专家论坛,哲学研究,历史文化,社会法学,语言文学,人文探索,三农问题,教育广角,经济管理,学术沙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慈善史的开篇之作——读周秋光教授著《湖南慈善史》

    陈兰霞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研究现状的介绍凸显出《湖南慈善史》的重要地位——具有开创性.该著作以远古到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为研究范围,分为四篇,对中国古代到民国时期的慈善史进行了阐释和总结,在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不仅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而且对完善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对湖南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区域慈善史开创性

    浅谈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

    许宏伟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寺院为解决其首领的继承而采取的一种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佛教自传入藏区以来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宗教,在藏地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却长期不为外人所了解,学术界和内地的佛教界也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具体内容,并对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意义进行探讨.

    活佛转世内容历史意义

    论苏门四学士的屈骚精神

    吴文鑫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宗新政,新党当权,给苏门文人带来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苏门四学士”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贬黜.在苦难面前,不管是感性挣扎还是理性救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屈子,通过屈骚精神来寄托自己的贬黜心境.然而,对待相似的苦痛,每个人的个人秉性不一,其屈骚精神也各有特点.

    苏门四学士屈骚精神贬谪感情蕴藉

    侯门四小姓之马氏的兴起——浅论伏波将军马援

    程思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援是东汉开国时期的一代名将,赤胆忠诚,智勇双全,维护汉朝江山统一有功,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中国历史上有几句相当有名的成语:“聚米为山”、“马革裹尸”、“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都是马援留下来的名言.《后汉书·马援传》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对马援“平定西羌,远征交趾,驻军边塞,平乱武陵”,褒誉有加.他的《戒兄子严敦书》发人深省,而“马革裹尸”更是气壮山河.而且,不同于其他的开国军功贵族,马氏一门始终对东汉的政治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被称为“侯门四小姓”.

    马援生平经历后世影响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的兴废与特点

    郭静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羁縻府州制度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时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制度,它以中原地区的州县制为蓝本,自贞观四年灭了东突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降服的各少数民族中.安史乱后,李唐王朝实力衰减,羁縻府州命运发生变化,数目逐渐减少直至丧失殆尽.而考虑到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它又与正州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治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羁縻府州华官参治都护府都督府

    辛亥时期的剪辫风潮

    刘丽萍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式问题贯穿着清王朝的建立与灭亡,曾经作为清王朝压迫汉人的标志和手段的辫子在革命者手中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革命党人的宣传、民众的觉醒使得辛亥时期剪辫风潮风起云涌席卷中华大地,囊括了社会各阶级.从政府政要到普通民众,从政府法令到民众自觉,尽管各种保守势力和部分愚昧群众竭力阻碍剪辫的实施,但始终无法抵挡中国在民俗上迈向近代化的步伐.

    辛亥革命剪辫宣传剪辫风潮

    1945-1947年湖南的瘟疫灾害及其救济

    刘蓉芳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中国瘟疫普遍流行.本文选取瘟疫最严重的湖南为典型个案分析,对政府及社会之反应及其救济特点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救济中,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湖南瘟疫救济合作

    从明代史料笔记看明代的殿试制度

    王可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笔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笔记作者有闻即记,较官修史往往生动真切,即可与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笔记中记载了大量有关明代殿试资料,而殿试最终决定进士的录取,本文通过文人笔记中对殿试的有关记载,旨在对殿试制度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个对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的过程,同时对明代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社会功能等社会史方面的认识与学习,也颇有助益的.

    明代史料笔记殿试特点

    近代外人在华治外法权与毒品贸易

    蔡明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特权,治外法权便是其中之一.在华外人以治外法权为护符,以租界地为中心,在我国肆无惮忌地从事毒品走私活动,破坏了我国的禁烟事业,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毒品禁烟治外法权

    试析洋务派的“和戎”的外交方针

    王余辉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遭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的外患内忧的情况下,晚清政治集团洋务派采取了“和戎”的外交方针,展开了一系列备受争议的“和戎”外交.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可看出,洋务派的“和戎”外交与蓄意的卖国投降政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徐图改革”等层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战争中有“怯敌求和”等消极影响,这是“和戎”本身带有无奈性.

    晚清洋务派"和戎"外交